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洋 《环境技术》2011,(6):31-33
总结了环境噪声人工监测方法的缺陷,然后从城市环境噪声数据的性质、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物理构成、噪声监测子站的布设、噪声自动监测有效时间的确定这几个方面对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肖猛  易春 《环境技术》2010,28(2):11-13
本文对20Hz-40GHz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进行了说明,对系统各个硬件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介绍,并详尽阐述了如何通过软件控制完成自动监测功能。最后对监测点的选择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环境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的实践和研究,提出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的自动化测量仪器性能、校准、在线自动监测子站的环境条件等基本要求,传声器位置、监测频次的一些技术指标;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噪声功能区分布特征进行优化选点的原则和方法,为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开展奠定技术基础;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该成果已经得到实际运用,对开展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断路器监测相关研究成果监测覆盖性、故障诊断实时性和抗干扰性均较差,提出并设计基于DSP的高压断路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将高压断路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整体分为信息数据采集层和管理层两部分,利用通信单元、时钟电源、电源单元、显示单元、接口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等模块构成监测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分析并设计了信号数据采集单元和系统抗干扰关键技术,信号数据采集中包含分合闸线圈的电流采集、动触头行程数据采集、三相主回路数据采集和开关量输入信号数据采集几部分。监测系统软件部分,在系统上电后,断路器开始进行自检,如果自检未通过,将发出警报。系统对高压断路器各种信号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估计当前断路器运行状态,将正常信号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并显示;将开断信号及相关信息数据以优先级形式传输至监测中心并显示,管理人员利用监控显示单元对断路器状态进行智能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监测覆盖系数大、故障诊断延时短、抗干扰性能强。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期间的噪声和气象自动监测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个体样本(典型日)、总体样本进行风速—声级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出总体上噪声级随风速增加而提高,风速≤1 m/s时噪声值受影响不显著或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动监测技术,分析了环境自动监测体系的基本理论,通过将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与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有机结合,对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统基于主观评价的汽车NVH综合测试评价法,由驾驶员对汽车进行驾驶,根据主观感受对其进行评价,由于个人主观感受差异性较大,测试评价结果精度低,且效率差。设计基于LabVIEW的汽车NVH综合测试评价系统,系统硬件包括传感器模块、调理模拟模块、数据采集主模块和计算机。传感器模块采用Atmelat91rm9200微处理器,获取汽车NVH性能模拟量信号;数据采集主模块通过C8051F040高速单片机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对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处理。系统软件在整体功能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传递路径,实现对汽车内部噪声和振动的控制;采用残差检验法和后验差检验法对系统测试分析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实验证明,所提系统获取的噪声波动范围为157.7Hz~175.0Hz之间,测试评价结果与实际值间的误差在0.56%到1.03%之间,误差波动幅度较小,说明所提系统能够有效进行汽车NVH综合测试评价,且结果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在2020年泸州市区域噪声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以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为方法提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相关信息,优化了泸州市建成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从152个监测点位中优选了22个作为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优化区域噪声监测点位提高了噪声监测效率,为噪声自动监测站点位的选取提供了技术支撑;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噪声监测点位间的相互关联信息;综合多元统计分析成果和区域噪声分布特征是合理、科学优化噪声监测点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斌 《绿色视野》2012,(3):42-44
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继我国设置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之后,进一步强化对江河湖海实施水质监控的重要举措。水质自动监测具有连续及时反映水质的动态变化、加强快速处理应急事件的优势,它的发展将逐步实现由人工间断监测向自动连续监测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强化自动监测数据的执法应用,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研制挥发性有机物(TVOC)超标预警自动采样留样系统。通过对比分析现有的监测预警设备,明确了TVOC排放超标预警自动采样留样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设计架构,并将产品化的系统应用于监测布点和预警,进而为环境监测非现场执法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