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的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3—2015年武水河流域7个监测断面的11个水质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武水河水质时空分布差异性,辨识主要污染因子,解析污染成因.2013—2015年,流域水质整体较好,尚存在不达标断面.长河水库和黄岑水库出现NH_3-N超标现象,岑水桥和芙安河老桥断面出现重金属As超标现象,但NH_3-N和As浓度趋于降低.武水河流域监测断面水质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库断面支流断面干流断面.2013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NH_3-N、TN和As,主要源自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2014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COD_(Mn)、NH_3-N、TP,主要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2015年,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BOD_5、粪大肠杆菌、pH,主要来源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因此,流域内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逐年降低,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对水质的影响逐年增大.流域内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重金属综合治理等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是保障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的科学依据。以银川市灵武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灵武东沟入黄口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控制单元划分-水环境问题诊断-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水环境容量核算与分配-污染管控"系统体系,进行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1)综合考虑研究区水文、行政区划及污染源分布情况,划分3个控制单元; 2)水环境问题诊断结果显示氮浓度超标严重,枯水期污染物浓度高,工业为主的点源为重点控制污染源; 3)首要超标污染物NH_4~+-N的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模型结果显示,控制单元NH_4~+-N的许可排放量为384. 32 t/a,小于入河排放量,需进行入河排放总量控制; 4)采用污染贡献分析法进行总量分配并基于分配结果提出"污染源系统控制-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水量保障与优化-综合监管"的污染减排方案,最终实现了水环境容量体系在研究区的建立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渭河陕西段主要监控断面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0—2008年渭河陕西段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采用图解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COD、NH3-N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渭河自林家村断面以后水质污染情况明显加重,直至潼关吊桥断面(渭河陕西省出省断面)COD、NH3-N的监测浓度仍然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要求;从空间变化情况看,COD监测浓度自咸阳市兴平断面明显增加,沿渭河流向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时间变化情况看,渭河陕西段水质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这可能与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流域之城郭河水体生态净化及河流生态廊道建设的需求,在城郭河白腊湾段设计并建设了近自然河道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工程整体采用了生态护岸+湿地植物配置+生物飘带的河道原位生态修复组合工艺方案。根据冬季水质监测分析结果,城郭河白腊湾河道湿地冬季出水COD、NH_3-N和TP等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了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在支撑南四湖入湖河流城郭河与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安全的同时,恢复了河道走廊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5.
流域水质与点源污染关系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点源污染物排放与流域水质目标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通过点源排放口—入河排污口—目标河流断面三位一体监测系统运行机制探讨,利用点源排放口与入河排污口同步监测结果分析入河系数,利用入河排污口与目标河流断面同步监测分析影响系数,从而能够得到每个点源污染物排放对相应目标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贡献系数,这是确保水质达标而对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神定河口2009—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神定河口水质状况及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各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来确定研究断面水质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神定河口水质处于中等及以上污染状态,断面主要污染物为NH_3-N、TP和石油类;TP和COD_(Mn)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石油类浓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NH_3-N、CODCr浓度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但从2012年起,NH_3-N、TP、石油类等水质污染指标的浓度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较快,污染程度降低,水质有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永定河怀来段枯水期支干流进行4次采样,对11个指标进行监测,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确定了流域主要污染因子及区域水质空间变化特征,对不同支干流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永定河怀来段12个监测断面均未达到Ⅲ类水体标准限值,仅p H、DO指标达标,且氮磷超标最为严重,干流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最高为5.554,支流ZL8最高为7.254。COD、TN和NO_3~--N为第一主成分,TP、PO_4~(3-)-P和NO_2~--N为第二主成分,DO和TOC为第三主成分。永定河干流水质优于东沙河水质。对各监测断面聚类分析后,将永定河怀来段水域根据水质大致划分为2个区域,其中干流监测断面都在同一类,湿地水质与干流水质有明显差异。在二级支流中,冬季农田退水依次进入鱼塘湿地、芦苇湿地和芦苇沟后,TN、NO_3~--N和NO_2~--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1.11%、42.27%和72.88%,而NH_3-N、TP有所增加。永定河流域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面源污染、污水处理厂出水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等。  相似文献   

8.
1前言太子河本溪城区段水质污染严重,出境断面(也是出城区断面)COD和挥发酚基本为劣Ⅳ类地面水,并经常有劣Ⅴ类现象,氰化物的污染也较严重。1997年本溪市开展的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本溪市污染物排放情况。本文根据申报登记结果和监测资料对主要污染物COD、挥发酚和氨化物,利用太子河本溪段的一维混合水质模型,讨论本溪市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对太子河本溪出境断面水质的影响程度。2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对太子河本溪出境断面水质的影响2.l重点工业污染源分布及排污情况本溪市排污申报单位共319家,经对这些单…  相似文献   

9.
选取湘江流域29个水质监测断面2008—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包括DO、COD_(Mn)、NH_3-N、TP、Pb、As、Cd,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及季节性Mann-Kendall检验,对湘江流域的水质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湘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优良,且污染物浓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受其自身条件及其发展的影响,污染类型及趋势差异明显。2)对于重金属Pb、As、Cd的整体治理效果要好于NH_3-N、TP。3)湘江流域内NH_3-N和TP的污染浓度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重金属污染差异明显,主要受河流流量变化以及历史排放的影响。4) 2008年以后,政府干预逐渐替代城市发展等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湘江流域水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分析软件,对金沙江流域攀枝花段各监测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及出境断面)在非讯水期和讯水期水体中的TN、TP、DO、CODCr、CODMn、NH3-N、BOD5等7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对金沙江攀枝花段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金沙江攀枝花段水体主要受有机污染,且NH3-N、BOD5、CODCr为主要特征污染物;2不同水期,各断面水体主要污染物不同;3各监测断面在讯水期的水质污染情况比在非讯水期的水质污染程度大,且倮果(控制断面)水质污染程度较其他断面水质污染程度大;4与综合污染指数法相比,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较可靠且较实际的水质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赣江南昌段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和分析赣江南昌段各污染源,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赣江流域南昌段污染负荷现状,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选择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作为计算因子,利用二维水质模型测算赣江南昌段水环境容量。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和现状污染物排放量,得到赣江南昌段各江段剩余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2008年南昌市排入赣江南昌段的污染负荷量为94255.47t,以化学需氧量为主。污染源中以城镇生活污染源、农田地表径流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为主。赣江南昌段除赣江南支外其余部分水质良好,有较富足的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水体污染问题,是目前国家及有关部门重视和关注的环境问题.松花江肇源江段是松花江干流水质监测的前哨.结合肇源监测站多年对CODcr、NH3-N等几个主要污染指标的数据分析,从松花江水环境的污染特征、污染现状、主要污染来源等多方面,阐述了松花江肇源江段水质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并依据松花江水质污染的特征和现状,提出保护松花江特别是肇源江段的水质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以确保松花江母亲河的清澈美丽,还子孙后代一掬清洁的生命之水.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巴南区花溪河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富春  胡霞 《环境工程》2017,35(9):141-144
以2009—2015年的花溪河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评价巴南区花溪河的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按营养水平划分依据规定,南湖断面水质较好且其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化水平,花溪河中下游监测断面石龙桥和敬老院都为富营养水平,石龙桥水质最差,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总氮、总磷。石龙桥与敬老院断面间,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的营养质量指数值(NQI)都大于3,营养等级均为Ⅲ级。  相似文献   

14.
流域污染负荷解析与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太平湖流域为例,运用监测、统计数据以及排污系数法对流域内8种污染源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解析,结合一维水质模型、沃伦威得尔模型以及狄龙模型等水质模型的应用,在流域水质监测的基础上核算了太平湖及主要入湖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 2011年,太平湖流域污染物入湖量为:COD 3863.75t/a, NH3-N 410.24t/a, TP 51.63t/a;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染为太平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约占流域入湖污染物总量的60%;麻川河和浦溪河流域的污染最严重;流域污染物的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经济发达区域污染相对较严重.在当前水质目标下,太平湖仍有相当大的可用容量;浦溪河、秧溪河和舒溪河流域的氨氮和总磷排放量接近环境容量,需进行总量控制及削减.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变化问题,采集该流域内2010年-2016年7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各断面6年间综合污染指数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少的下降56.7%,最多的甚至下降90.6%,且渭河陕西干流断面水质明显优于支流断面水质.说明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质逐年好转.最后根据水质监测与分析结果,给出水质污染状况变化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水污染治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运河武清段水污染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对北运河武清段水系(主河道——北运河和龙凤河,北运河支流——柳河、灌溉沟渠)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武清段水系17个观测点中有23.8%的观测点的水质为Ⅲ类水,12.7%为Ⅳ类水,63.5%为Ⅴ类水.水质存在时空变异,夏、冬季节各河道水质差异不显著,春、秋季节差异显著.沟渠水质最差,其总磷(TP)含量和BOD5值明显高于其他河道;TP、硝态氮(NO3--N)、COD、总有机碳(TOC)、温度(T)、溶解氧(DO)和总氮(TN)解释了全部的季节性变异,BOD5、pH、溶解性总固体(TDS)和叶绿素a(Chl-a)的季节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次之.NH4+-N和TN解释了51%的空间变异,主河道的氮污染是由上游工厂和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北运河武清段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有机污染物、氨氮、硝态氮、酸碱废水和磷,污染表现为复合污染,点源仍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例的模糊聚类法在地面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模糊聚类法,并运用此方法对福建漳州地面水环境水质指标和水质监测断面分别进行了评价和聚类分析。在24个水质评价指标中污染最严重的是氨氮.其次是石油类。在14个监测断面中.受污染最严重的断面位于九龙江经漳州市区的下游方向,此断面中,氨氮的污染指数达到4.45.污染严重超标。聚类分析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吻合.能客观地反映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地面水环境质量状况,这为制定水环境宏观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钦江青年水闸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2001年~2009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污染最重的氨氮、溶解氧和石油类3项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Pi)及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Pj)。通过分析得出,钦江青年水闸断面氨氮污染指数在2004年-2009年基本维持平缓,溶解氧和石油类污染指数在2001年-2006年期间上升幅度比较大,在2007年-2009年,逐步下降并且持续平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在2003年和2006年分别达到了5.440、4.940,断面水质属轻污染级别,2007年-2009年青年水闸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基本保持稳定(<4),河流水质的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李萌  敖天其  陈婷 《环境工程》2017,35(9):131-135
以梁平县境内高滩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方法,研究在子流域尺度上COD、BOD5、氨氮和总磷4种水质要素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高滩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要素有着重要影响,林地能够改善河道水环境,旱地和城镇村和工矿用地是COD、BOD5和氨氮的主要污染来源,园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及水域对污染物的影响较弱,说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是高滩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海河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入海通量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在1993~1997年海河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各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和入海通量.结果表明,海河的污染较严重,各断面的水质等级均在IV级和V级的水平,主要的污染因子为NH3-N、NO2-N以及有机物污染.5年间海河的水质有所改善,综合污染指数由1993年的17.21降为1997年的13.39.前4年中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加大,尤其以CODMn、BOD、NH3-N、NO3-N和NO3-N最为严重,分别由1993年的1555、655、337、156和25 t·a-1上升到1996年8710、4317、2516、1528和188 t·a-1.而1997年又分别急剧下降至1331、973、572、355和31 t·a-1,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海河径流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