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加合物作为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研究用人的静脉血中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作为人接触苯乙烯的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用改进的 Ra-Ni方法分析测定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 .收集大白鼠鲜血与环氧苯乙烯体外反应的加合物样品 ,用定量苯乙烯 ,环氧苯乙烯染毒的大白鼠血样品和 2个现场接触苯乙烯的工人静脉血 (石棉厂 ,钢琴厂 )样品 ,测所有样品里的蛋白质加合物 .结果表明体外反应样品 ,所测的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与环氧苯乙烯剂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动物实验样品所测的蛋白质加合物分别与注射环氧苯乙烯 ,苯乙烯剂量呈较好的相关性 ;现场人群的样品 ,所测石棉厂的人群血中蛋白质加合物与接触苯乙烯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而钢琴厂的人群血样中所测的蛋白质加合物与接触苯乙烯剂量相关性不明显 .根据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与剂量的关系 ,初步确认用血红蛋白中的半胱氨酸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作为人接触苯乙烯的分子标志物有可行性 .同时为用蛋白质 -环氧苯乙烯加合物作为人接触低浓度苯乙烯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提供可靠的现场实验数据 .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区非职业接触人群每二年一次,共三次进行血中铅、镉含量监测,采用国际统一的监测方法,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提供的监测数据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福州市非职业接触人群女性不吸烟者血铅三次监测的几何均值分别为67μg/l,70μg/l,70μg/l,血镉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10μg/l,0.70μg/l,0.89μg/l。对血铅血镉的监测结果与国内外资料进行比较,吸烟为非职业接触者铅镉暴露主要来源。本文也对福州市区男性非职业接触人群血中铅、镉水平与吸烟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张士灌区镉的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多年研究,提出了镉的内、外暴露水平和对人群肾小管损伤的"临界值"以及镉与尿低分子蛋白等多项生化指标的健康效应关系,并通过超"临界值"频率和接触归因危险性评价提出了环境慢性镉危害早期判断标准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万玉山  温馨  杨彦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4):1765-1775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斑马鱼(Zebrafish)作为受试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为效应指标,采用基准剂量(BMD)法推导四溴双酚A (TBBPA)和镉(Cd)单一及联合暴露对不同生物体的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试验剂量范围内,蚯蚓、斑马鱼TBBPA、Cd暴露剂量与死亡率、SOD、CAT活性效应指标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单一暴露下,CAT、SOD活性指标最敏感,蚯蚓和斑马鱼的TBBPA安全阈值分别为0.95,0.44mg/L,Cd安全阈值分别为71.17,0.42mg/L.联合暴露下安全阈值小于单一暴露.蚯蚓、斑马鱼TBBPA安全阈值分别为0.33,0.024mg/L,Cd为6.45,0.176mg/L.  相似文献   

5.
镉诱导华溪蟹不同组织金属硫蛋白表达及镉蓄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系统研究镉诱导华溪蟹不同组织(肝胰腺,腮)金属硫蛋白(MT)表达及镉蓄积状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体外镉暴露法处理华溪蟹,用镉-血红蛋白饱和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分别测定华溪蟹肝胰腺及腮中镉蓄积及MT表达含量.结果显示,暴露期间动物死亡率低于9.2%.体重未见显著变化.不同浓度镉暴露下.华溪蟹体内镉蓄积及金属硫蛋白表达具有明显组织差异,且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关系.鳃中镉蓄积量高于肝胰腺且最高达到(15.41 ±3.21)μg·g-1;而肝胰腺中MT表达量高于鳃,最高达到(97.18±11.83)μg·g-1.通过鳃及肝胰腺中MT的镉结合率计算,显示肝胰腺中的镉可完全被MT结合,而鳃中镉蓄积量远远大于MT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硝基芳烃对鲤鱼肝EROD活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体外实验条件下,研究了9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鲤鱼肝脏7-乙氧基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EROD均有激活作用,在实验浓度范围内,EROD活性与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发现苯环上同一位置的取代基不同或同一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不同,对EROD的激活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沈阳某厂镉渣堆放区域地表土壤、地表水及地下表土污染状况进行了测试评价;对暴露人群的镉吸收负荷及健康效应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环境镉污染的影响已相当严重,暴露人群发锅、尿镉负荷已显著高于对照组,目前虽尚未出现慢性镉中毒的明显改变,但其长远影响不可忽视,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区域人群的镉暴露途径和暴露剂量,防止镐污染对人群健康的进一步影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高镉地质背景区蜘蛛(肖蛸科、园蛛科、蟹蛛科和络新妇科)及其生境水体、土壤和植物中的镉含量,探讨了蜘蛛体内镉的来源、影响因子及存在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蜘蛛体内的平均镉含量为1. 82±1. 37μg/g(n=130),表现为园蛛科肖蛸科络新妇科≈蟹蛛科。蜘蛛体重与体内镉含量表现出弱的负相关关系(r=-0. 17,p=0. 08),暗示了蜘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稀释效应。狩猎型蟹蛛科和结网型园蛛科蜘蛛体内镉含量与对应土壤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61,0. 97),并且它们对土壤的生物富集因子均大于1,表明这两类蜘蛛可以用来指示土壤镉污染。生物有毒物质残留指数显示,研究区蜘蛛受高镉地质背景影响,体内存在着一定的镉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9.
1,2,4-三氯苯对斑马鱼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技术研究了1,2,4-三氯苯(1,2,4-TCB)对成年斑马鱼(Danio retio)和斑马鱼受精卵染毒后胚胎生命早期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大于5mg/L 剂量的1,2,4-TCB有明显发育毒性,会导致胚胎致畸,引起胚胎凝集或死亡.1,2,4-TCB对成年斑马鱼和斑马鱼受精卵染毒后,胚胎的致死率均与1,2,4-TCB处理之间呈现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高浓度的(15 mg/L) 1,2,4-TCB对成年斑马鱼的染毒,其平均产卵量和受精率均降低.成年斑马鱼或者受精卵接触1,2,4-TCB后,胚胎发育中典型的非致死效应—心包囊水肿和脊柱畸形的比例均随着1,2,4-TCB的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同浓度1,2,4-TCB处理后,斑马鱼胚胎直接染毒造成的非致死毒性效应更强.结果表明,水体中残留的1,2,4-TCB对于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具有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剂量-效应关系两种置信区间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毒性实验存在随机误差,同时剂量-效应曲线(DRC)拟合也会产生误差.因此,合理表征剂量-效应关系及其置信区间非常重要.本研究在剂量-效应曲线非线性拟合基础上,阐述了构建拟合函数置信区间(FCI)与实验观测置信区间(OCI)的基本原理.并以对氯苯酚及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为例,说明目前多数文献使用的FCI不能有效地描述真实毒性实验的不确定度,提出以OCI表征DRC,以求真实反映观测毒性效应的不确定度.利用剂量加和与独立作用模型预测了混合物毒性,并与OCI比较,得到混合物毒性作用类型.建议在分析混合物协同、拮抗、独立与加和作用时,应充分考虑O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