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行研发并制作一种新型卷式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装置,采用了单因素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电压、溶液初始浓度、溶液体积、流量和电极板间距对电吸附除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 V为最佳电压,当溶液初始浓度1 000 u S/cm,溶液体积100 m L,流量10 m L/min,电极板间距1 mm时,电导率去除率达到40%以上,这表明了卷式活性炭纤维电极在电吸附除盐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载钛活性炭电极电吸附除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gel法制备载钛活性炭(Ti-AC),并用此活性炭制取了Ti-AC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活性炭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化合物形态以及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并考察载钛前后活性炭电极的除盐能力,而且对Ti-AC电极与碳纳米管电极和活性炭纤维电极的实用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i-AC电极含有一定量的Ti元素,其形态为金红石型TiO2,并在电极表面积聚为很多的絮状结构,载钛后双电层形成速率更快,电吸附容量显著提高.对NaCl的吸附试验表明,Ti-AC电极物理吸附降低,电吸附明显提高,除盐率提高了62.7%.实用性分析表明,Ti-AC电极更适宜应用于电吸附除盐.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电吸附除盐装置,在不同操作电压、不同进水浓度条件下,对一定体积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循环处理,通过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方程探究了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除盐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电压越大,电极吸附能力越强;而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电压越大,极板吸附速率越快;Weber-Morris方程表明,内扩散是影响电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燕化公司将其炼油污水的再生水除盐处理后回用于锅炉。从处理工艺的选择,到工艺设计、开车运行,为再生水除盐回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新型饮用水除氟材料Bio-F的除氟特性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迟  赵良元  袁恒  杨菡影  李昂  王鹏  杨劭 《环境科学》2009,30(4):1036-1043
对3种传统除氟剂活性氧化铝、骨炭和改性沸石与自制的新型生物除氟剂Bio-F的除氟性能及影响因素(材料粒径、pH值、吸附时间、水样含氟浓度、其它离子、再生能力等)进行了比较,并模拟动态实验评估了这4种除氟材料对实际高氟地下水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Bio-F生物除氟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特征(R2=0.958 0),吸附速率较快,且该过程属于吸热反应; Bio-F吸附F-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R2=0.999 2),吸附容量高,静态吸附容量可达4.088 3 mg·g-1,分别约是活性氧化铝和改性沸石的1.8和 5.8倍.4种除氟材料吸附容量与氟浓度正相关,与吸附剂粒径负相关.高浓度的CO2-3、HCO-3明显抑制Bio-F的除氟(p<0.05),但高浓度的Ca2+、NO-3、HPO2-4有利于Bio-F的除氟(p<0.001).Bio-F除氟最佳停留时间3~4 min,远远低于沸石20 min和活性氧化铝11 min.在pH 4.0~9.0范围内Bio-F可保持90%以上吸附F-的能力.再生性能稳定,10次再生后吸附容量变化不超过15%.Bio-F综合性能优于其它3种传统除氟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王婷  朱春山  胡承志 《环境科学》2016,37(2):602-608
水滑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吸附剂,而且在超级电容器方面有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原位生长法,由泡沫镍作为基体并提供镍源,在泡沫镍表面合成了镍铝复合氧化物(Ni Al-MMO)薄膜即类水滑石煅烧产物.所制得的Ni Al-MMO薄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稳定、电容量高,此薄膜电极的单位质量的比电容量可高达667 F·g-1.对此电极进行电容除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电压和弱碱性p H环境有利于该电极除盐;初始浓度为0.003 mol·L-1的情况下,最佳工作条件为:电压1.0 V、p H值为8,在此时除盐效率可达58.17%.电极反接可使吸附饱和的电极材料迅速再生,脱附率可达87.96%.本研究为废水中盐离子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8.
在不同进水浓度下,采用两种比表面积相似但是孔径分布不同的碳气凝胶作为电极进行了一系列电吸附除盐平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变化,不同的孔径分布对碳气凝胶除盐效果影响不一样.其机理为双电层的存在,使得碳气凝胶空隙内的双电层扩散层相互叠加;同时,根据德拜定律,碳气凝胶空隙内的双电层扩散层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厚度不同,从而使得双电层扩散层相互叠加的情况也随浓度变化而变化.这两种作用共同导致了实验结果.当溶液浓度为 0.01 mol·L-1时,选择主要孔径不小于20hm的碳气凝胶电极;当溶液浓度为 0.1 mol·L-1时,应选用主要孔径不小于 10nm 的材料;当溶液浓度为几 mol·L-1时.则分散层几乎消失,孔径大小对电吸附性能影响几乎不考虑.  相似文献   

9.
吸附-超滤工艺用于饮用水除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娟  杨宏伟  何崇  祝万鹏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1):1346-1351
采用吸附-超滤工艺进行饮用水除氟的试验研究,试验在恒流条件下进行,重点考察吸附剂粒径、膜区曝气量和回流量对除氟效果和膜污染的影响. 结果表明,粉末状的活性氧化铝较颗粒状吸附容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膜通量为150 mL/min,反冲周期为6 h,反冲时间为2 min,反冲流量为150 mL/min,原水ρ(氟)为2 mg/L,活性氧化铝投加量为0.1 g/L的条件下,选取活性氧化铝粒径为0.050~0.074 mm,膜区不曝气,沉淀区与反应区间的回流比为0.5(对应的回流量为4.5  L/h),可获得较好的除氟效果,并能有效地控制膜污染,使该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深度处理-过滤-电吸附除盐组合工艺对炼油二级生化排污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较好的抗石油类有机物污染的能力,电吸附除盐设备核心部件预期使用寿命长,产水可以直接回用于循环水作补水,浓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该工艺不产生二次污染,属于绿色环保工艺。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吕锡武 《环境科技》2004,17(2):41-42,45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饮用水水源遭到有机物和环境激素的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常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生产出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在常规水处理的基础上,研究深度水处理工艺成为当前水处理工作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了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深度水处理工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苦咸水淡化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苦成水的淡化水处理方法,分别介绍了不同方法的原理、试用性和优缺点。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对比,采用反渗透膜法对不同古盐量的苦成水进行脱盐淡化处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膜分离技术中的反渗透法是较其他方法更为合理、有效的苦咸水淡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微污染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饮用水微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综述化学氧化,吸附及生物等饮用水微污染的预处理技术,着重介绍强化混凝,臭氧活性炭,生物活性炭,臭氧生物活性炭,光化学催化,膜法及新型生物反应器等深度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应用前景,并阐明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近年来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论文介绍了纳滤膜的特点及分离机理,详细阐述了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如降低饮用水的硬度,去除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物质、有机污染物、藻类、细菌病毒等成分.同时探讨了纳滤的膜污染问题以及引起膜污染的因素.列举了比利时、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山东长岛等地纳滤膜技术的工程实例,说明了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饮用水系统中生物膜的形成和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阐述。生物膜控制技术包括降低有机物含量、物理化学方法、酶试剂控制、分散剂使用、紫外消毒等。天然水体中生物膜对剥离剂和紫外具有一定的抗剥离能力,常规手段难以有效去除饮用水系统中的生物膜,即使500mg/L的剥离剂也难以去除已经形成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16.
硝酸盐污染饮用水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饮用水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因为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易导致"蓝婴综合症"而使其倍受关注。本文阐述了地下水硝酸盐氮的化学、物理及生物去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处理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艳  何德文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2):21-22,29
论述和比较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各种控制技术,提出电场处理因其高效、成本低廉和不带二次污染等特点,是未来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极有前途和实用的处理技术,并结合目前研究进展指出该技术的不足和亟待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海水淡化技术评述与成本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海水淡化概况和各种淡化方法及工作原理,并对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对海水淡化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海水淡化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前,饮用水污染严重,常规工艺处理出现了水质不能达标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在常规工艺增加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对不同的预臭氧投加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对工艺各单元的处理效果有一定关系,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各单元对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呈现增大后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而最佳臭氧的投加量为0.65 mg/L.为实际预臭氧-活性炭过滤工艺的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混凝工艺在饮用水除砷中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常规混凝,强化混凝,电解-混凝和混凝-微滤。重点评价了各种混凝工艺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及发展方向。砷一般以As(Ⅲ)与As(Ⅴ)形态存在,As(Ⅲ)比As(Ⅴ)更不稳定,毒性更大。常规混凝简单易行,但去除As(Ⅲ)的效果比As(Ⅴ)差,通常需要进行强化混凝,电解-混凝和混凝微滤作为新的混凝技术已展现出更多的优势。混凝工艺具有低能耗、易操作、高效率等优点,应成为今后饮用水除砷技术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