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填料塔胺法脱硫实验装置,以乙二胺/磷酸溶液为吸收剂,通过条件实验,考察了操作参数对SO_2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液气比、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空塔气速、气相入口SO_2浓度及吸收贫液中四价硫S(IV)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空塔气速和贫液S(IV)浓度对吸收率的影响显著;实验条件下,吸收液气比不宜低于1.73L/m3,贫液S(IV)浓度宜控制在0.1mol/L以下;增大吸收液流量或降低贫液S(IV)浓度均会降低液相传质阻力。  相似文献   

2.
沼气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含碳量较高,不满足管输要求。通过HYSYS软件应用SRK方程对碳酸丙烯酯脱碳流程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吸收气液比、吸收压力、气提气液比、碳酸丙烯酯贫液进料温度、预处理沼气的进料温度、吸收塔板数对脱碳效果的影响:净化气中CO2的含量随着吸收气液比的增大逐渐增大,脱碳率随之减小,但吸收气液比在10~30时,净化气中的CO2含量变化不大;随着吸收塔板数的增加,净化气中的CO2摩尔含量逐渐减小,脱碳率逐渐上升,当塔板数小于10时,脱碳效果明显,当塔板数超过10时,对脱碳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从1984年3月,我们开始对大气中光化学氧化剂(以O_3为代表)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是硼酸碘化钾比色法。在按照这一方法进行对臭氧的例行监测中,我们发现用于质量控制的加标采样回收率很低,有时甚至为零。为了保证监测质量,我们对O_3采样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反应原理:臭氧根据硼酸碘化钾吸收液时,将I氧化生成I_2而被保留在吸收液中。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在进行深度处理前需要破胶预处理。实验选用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H_2O_2)、聚合氯化铝(PAC)三种药剂作为破胶剂。研究表明,NaClO在投加量为5g/L,pH值为7,搅拌时间为20min的最优条件下,压裂返排液COD_(Cr)、浊度、SS、黏度、多糖浓度均下降;以浊度和多糖为评价指标时,浊度下降88.6%,多糖浓度下降85.4%,取得了很好的破胶效果。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破胶剂筛选研究,为后续有效处理返排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品主要用于制取CO2和气肥、液肥及农药的喷施。其反应器的颈口与密封盖螺纹连接,在反应器的颈口内装有可取下的辅助桶,在贮酸桶与反应器之间设有定量分液器,在分液器的带螺纹管颈上套装有进出液节,该进出液节的一输液管经进酸阀连接输酸口,一输液管经活节依次连接定时...  相似文献   

6.
试验针对气田压裂返排液,采用撬装微涡流混凝装置进行了混凝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絮凝剂选用PAC与膨润土复合剂,且当膨润土与PAC复配比例为1∶1,投加量为500mg/L,投加位置在管道混合器时,混凝效果最好;助凝剂PAM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最佳搅拌时间为1min,投加位置在搅拌罐。采用"管道混合器+微涡流混凝器+搅拌罐"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SS、油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3%和58.1%,黏度可降低52.3%。对混凝处理剂种类、投加量、搅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处理剂在设备中的投加位置进行优化,为实现气井压裂返排液不落地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船舶压载舱中环境因子对夜光藻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法分别从气液接触面积与液体体积比、温度和初始浓度3个影响因子4个水平对夜光藻的生长变化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气液接触面积与液体体积比为0、温度为17℃、初始浓度为10×106cell/L时,藻细胞浓度递减速率最大;影响夜光藻细胞浓度变化速率因素的强弱顺序是:初始浓度〉气液接触面与体积比〉温度。  相似文献   

8.
用无药气浮法处理含油污水,无须要加入药剂,且处理成本低,产生的浮渣量少,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药气浮处理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溶气压力为0.3MPa(表压),污水pH值为6~7。为了满足生化处理对水质的要求,进水含油量应控制在200mg/L以下。无药气浮法小试工艺流程技术可行,建议进行中试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双柱、双ECD检测器)测定水中16种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实验考察了氮气压力和水浴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3.2~14.1 ng/L,所得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0%~9.6%,平均回收率为80.8%~106%。文章通过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优化氮气压力和水浴温度这两个参数,氮气的压力调节为±0.6Psi,水浴温度为±36℃,回收效果更佳,具有定性更准确、定量更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介绍了某电厂二期(2×630MW)高硫锅炉运用单塔双托盘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改造前后脱硫除尘的情况。根据该电厂改造前后的脱硫除尘效果对比,得出结论:通过在FGD吸收塔内设置双托盘等塔内部件,可以延长气液接触时间、均匀塔内烟气流场、强化气液两相传质,进而大幅度提高吸收塔的脱硫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1.
选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亚硫基二乙酸(TDGA)两种有机稳定剂药剂,研究其对焚烧飞灰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实验表明,焚烧飞灰浸取液中重金属浓度依次为:Zn (124. 2mg/L) Pb (27. 98mg/L) Cu(15. 29mg/L) Cd (7. 68mg/L) TCr (1. 16mg/L),重金属Pb、Cd、Cu超出标准;在用EDTA和TDGA处理的稳定化样品浸出液中Pb、Cd、Cu、TCr的浓度随着有机螯合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TDGA的处理效果优于EDTA;在TDGA投加量相同,且浸取剂p H在3到9的范围内时,随着p H的升高,Pb、Zn、Cu、TCr的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其中p H升高对Cd的浸出浓度影响较小;若有机螯合剂溶液与飞灰搅拌均匀,液固比的增加对螯合反应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过硫酸钾消解)测定地表水中总磷时,消解液有沉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从质量控制和统计学上分析了过滤法的准确度和可行性,从实际水样的测定、质量控制和统计学上分析比较了过滤和校正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消解液沉淀物对测定结果有干扰,过滤和校正在沉淀物干扰去除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测定结果均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豆腐渣生产酱油可与纯豆酱油媲美,酱渣可作猪饲料,其营养价值超过豆腐渣。其方法是:①将豆腐渣(25kg)、食盐(30kg)和麸皮拌匀,蒸3小时,出笼降温到37℃时拌0.3%的酱油曲,摊放在簸箕上(厚2cm),置入室温为30℃的室内发酵;②两天后当发酵物长出白毛时翻动搓碎,再发酵一天后装缸,并加70℃的凉开水35kg 搅匀,3天后加入煎好的花椒、大料液,30分钟后滤出酱油汁即成。(新奇)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气田压裂返排液回用配制压裂液的水质要求,研究了pH值、金属离子、细菌和泡沫对处理后液体配制压裂液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H值、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加入杀菌剂和消泡剂可以达到回用配制压裂液的要求。其中,pH值应控制在6.5左右;当Na2CO3和NaOH的复配比为800/600、NaOH投加量为300mg/L时,能有效去除Ca2+、Mg2+、Fe3+等离子的影响;杀菌剂采用气田压裂专用杀菌剂;消泡剂采用二甲基硅油。实验在气井井场采用撬装微涡流混凝装置处理气田压裂返排液,并对上清液回用配液,回用率达到98.4%。  相似文献   

15.
介绍膜蒸馏的技术原理、膜组件类型、常见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气隙式膜蒸馏(AGMD)、气扫式膜蒸馏(SGMD)、真空膜蒸馏(VMD)、渗透膜蒸馏(OMD)以及新型的多效膜蒸馏(MEMD)、气提升式减压膜蒸馏(ALVMD)、鼓气减压膜蒸馏(AVMD)、膜蒸馏反应器(MDBR)、液隙式膜蒸馏(LGMD)等多种膜蒸馏技术在炼化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结合炼化企业污水水质以及针对石油石化行业污水所开展的模拟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索炼化企业与膜蒸馏技术结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压裂返排液中的硼含量,满足水样回用配液或外排标准,以5口水平井压裂后的返排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氧化剂类型、投加量、预处理条件、沉淀剂类型、投加量对化学氧化工艺的影响;在化学氧化工艺出水的基础上,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加药时间间隔对絮凝工艺的影响,并监测了两者耦合联用后的效果。结果表明,H2O2和 BaCl2分别作为氧化剂和沉淀剂时,除硼效果较好,建立了最佳投加量与返排液中初始硼浓度相关的线性方程,便于现场快速选定加药浓度;当PAC浓度为80 mg/L、PAM浓度为5 mg/L、搅拌速度30 r/min、加药时间间隔30 s时,絮凝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优;将化学氧化-絮凝工艺耦合后,在氧化反应pH 值为9、氧化反应时间为30 min,沉淀反应pH值为9和最佳絮凝工艺的条件下,可保证滤液中硼质量浓度小于5 mg/L,满足回用配液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压裂返排液的高效、清洁处理提供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装置包括密封的吸收液容器、空气压缩机等 ,用于温室作物增施CO2 气肥。本装置利用空气压缩机在吸收液容器内形成负压 ,吸入待净化燃体 ,在气液两相反应中对有害成分同时进行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 ,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优点 ,适合我国广大农村使用。 (ZL 972 5 0  相似文献   

18.
石灰—石膏法在烧结烟气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钢铁企业烧结机烟气采用湿式石灰—石膏法进行脱硫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结合已投入使用的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影响脱硫效率的诸多因素,如烟气中SO2浓度、液气比、pH值、吸收反应过程、特性、最终产品石膏的形成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系统设备、特性的研究,提出了控制液气比、调节浆液pH值和烟气性质等保障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部分油田站场因伴生气量低造成的燃烧排放或无效放空的生产现状,研制了一种基于双U型管气液分离、气体过滤、阀前调压稳压和止回阀的组合式回收装置。对组合式回收装置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在17座站场现场应用,供气系统压力平稳,加热炉正常运行,实现了低气油比站场伴生气100%回收利用,有利于油田安全环保、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以四川某气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破胶絮凝处理后进行氧化对比实验,氧化剂选用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次氯酸钠、Fenton试剂。研究表明,絮凝实验最佳条件为氧化钙、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分别为3,1,1 g/L。4种氧化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0.5 g/L,pH值为4;过硫酸钾投加量0.25g/L,pH值为6;次氯酸钠投加量15 g/L,pH值为4;Fenton氧化方法pH值为3.5,双氧水投加量25 g/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10 g/L。出水COD_(Cr)最多可降至800 mg/L左右,最大COD_(Cr)去除率72.96%,处理效果良好,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