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南昌市道路扬尘和土壤风沙尘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和健康风险,利用颗粒物再悬浮系统采集PM2.5样品,测定了PM2.5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表明,南昌市道路扬尘PM2.5中ΣPAHs含量范围为48.85~166.16μg·kg-1,平均值为(114.22±39.95)μg·kg-1,土壤风沙尘PM2.5中ΣPAHs含量范围为31.05~62.92μg·kg-1,平均值为(40.79±9.39)μg·kg-1.道路尘和土壤风沙尘PM2.5中的PAHs都是以4~5环组分为主.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道路扬尘PM2.5中PAHs的来源包括机动车的排放和燃煤源与石油泄漏,贡献率分别为51.7%和48.3%,总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线性拟合有很好的一致性.对于儿童和成年男性,不同暴露途径的PAHs致癌风险值从大到小依次是皮肤接触 > 摄食 > 呼吸吸入,而成年女性则表现为摄食 > 皮肤接触 > 呼吸吸入.各暴露途径中,PAHs对成人的致癌风险均高于儿童.所有人群中,PAHs的总致癌风险值均低于美国EPA推荐的致癌风险阈值10-6,没有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
张小红  陶红  王亚娟  马志义  周泽英 《环境科学》2021,42(10):4933-4941
采集银川市农田表层土壤样品共43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土霉素(OTC)、四环素(TC)、金霉素(CTC)和强力霉素(DOC)的含量,结合空间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了银川市农田土壤中这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污染特征及空间分布状况,采用风险商值法评价了农田土壤中OTC、TC、CTC和DOC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所有土壤样品中均有检出,土壤中ΣTCs含量在40.68~1074.42 μg·kg-1之间,平均值为462.24 μg·kg-1,在ΣTCs中平均占比为:CTC(69.26%) > OTC(16.34%) > TC(12.86%) > DOC(1.54%),CTC为主要污染物;在空间分布上OTC、CTC和DOC这3种抗生素的浓度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趋势,而TC则在西北部浓度最高;在不同种植类型土壤中ΣTCs的平均含量为:设施菜地(596.01 μg·kg-1) > 牧草地(487.04 μg·kg-1) > 耕地(437.52 μg·kg-1) > 园地(404.99 μg·kg-1);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农田土壤中OTC、TC、CTC和DOC的风险平均值分别为0.14、0.69、0.14和1.02,其中23.26%样品的TC与6.98%样品的DOC处于高风险水平,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及APCS-MLR模型的兰州市主城区土壤PAHs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兰州市主城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现状,采集兰州市主城区表层土样62份,利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土样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表征PAHs污染特征,运用APCS-MLR (绝对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判断土壤PAHs的来源,并验证模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结合地统计方法确定各PAHs来源的主要影响区域.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表层土壤Σ16 PAHs的含量为1069~7377 μg·kg-1,平均为2423 μg·kg-1;其中,以4~6环的高分子量PAHs为主,占Σ16 PAHs的质量分数为72.81%.APCS-MLR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性较高,该模型对于研究区土壤PAHs源解析有很好的适用性.兰州市主城区表层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为交通排放源(35.42%)、石油排放源(29.88%)和煤炭与生物质燃烧混合源(33.9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交通密集范围和工业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AHs来源复杂,且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应根据各污染源的贡献率和影响区域加强控制,以减少污染源排放量,从而降低土壤PAHs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4.
对福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5种功能区(加油站、工业区、文教区、公园和居民区)的50个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中PAHs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不同功能区土壤中PAHs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福州市表层土壤中PAHs总含量的平均值为595.9μg/kg,在国内外处于中等含量水平,为轻度污染.土壤中PAHs来源以化石燃料的燃烧源为主,煤的燃烧占53%,石油燃烧占47%.不同功能区土壤都存在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15种PAHs总量的大小顺序为加油站>工业区>居民区>文教区>公园,不同功能区土壤中PAHs的来源虽然有所差异,但都以化石燃料燃烧为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农田土壤抗生素累积及其导致的生态风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采用调查问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重庆市开州区菜地土壤中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这5类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分析了抗生素含量和土壤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并评估其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菜地土壤存在抗生素累积,五大类共18种抗生素被检出,且以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主.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最高(15.38%~100%),其中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检出率达100%;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最高(0~42.88 μg ·kg-1),其中土霉素含量最高为42.88 μg ·kg-1.菜地土壤中抗生素总量为1.64~233.11μg ·kg-1;其中,空心菜地(89.73 μg ·kg-1)>白菜地(32.53 μg ·kg-1)>辣椒地(32.16 μg ·kg-1)>西红柿地(32.13 μg ·kg-1)>黄瓜地(26.46 μg ·kg-1)>草地(7.32 μg ·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总抗生素含量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潜在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开州区菜地土壤中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中度生态风险,其中62%~92%和62%~100%土样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具有潜在毒性.  相似文献   

6.
采集银川市城区不同功能区的40个地表灰尘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测定了美国环保局(EPA)优先控制的6种PAEs化合物的含量,并对其污染特征、污染分布和人体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在地表灰尘样品中均被检测出,Σ6PAEs的含量为0.096~24.952 mg·kg-1,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452 mg·kg-1和1.905 mg·kg-1.各功能区地表灰尘中Σ6PAEs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住宅区、文教区、公园、工业区、商业区和交通区.各功能区地表灰尘中的主要PAEs单体为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nBP),二者占到Σ6PAEs的97.07%.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研究区6种优先控制化合物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未超过EPA推荐的非致癌水平,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的致癌风险在可接受的标准范围内,有2个样点的DEHP致癌风险超过EPA推荐的致癌水平,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不同镉水平下纳米沸石对土壤pH、CEC及Cd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及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水平(1、5、10和15 mg·kg-1)下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对土壤pH、CEC及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培养试验中,施用沸石(5、10和20 g·kg-1)均显著提高了不同镉(1、5、10和15 mg·kg-1)处理中的土壤pH和土壤CEC值,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增加了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镉含量,以纳米沸石(20 g·kg-1)对土壤可交换态镉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pH、土壤CEC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铁锰氧化态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培试验中,在1 mg·kg-1和5 mg·kg-1 Cd条件下,施用沸石(5、10和20 g·kg-1)使土壤可交换态镉FDC降低了6.4%~63.2%,使大白菜地上部去离子水提取态镉和乙醇提取态镉的分配比例分别降低了2.1%~56%和11.8%~100%,相同沸石使用量下的降低效果以纳米沸石优于普通沸石.在1 mg·kg-1 Cd条件下,大白菜地上部镉形态的FDC与土壤CAB-F和OM-F的FDC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5 mg·kg-1 Cd条件下,大白菜地上部镉形态的FDC主要与土壤OM-F和RES-F形态的FDC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群落作为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分,长期低含量抗生素干扰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选取石家庄市为研究区,在2020年9月采集12个样点的表层土壤(0~25 cm),并根据空间方位将其划分为4个区(S1、S2、S3和S4);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方法测定土壤中典型抗生素——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含量,明晰QNs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研究,识别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4个区域的QNs总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S3(313.5 μg·kg-1)>S4(65.54 μg·kg-1)>S1(46.19 μg·kg-1)>S2(12.63 μg·kg-1).其中诺氟沙星(NOR)含量最高(平均值为91.99 μg·kg-1),而喹草酸(OXO)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4486 μg·kg-1);②土壤颗粒以粉粒(2~50 μm)占比最高(66.7%~93.2%),而黏粒(小于2 μm)占比最低(2.50%~9.10%);土壤中总磷(TP)和氨氮(NH4+-N)无显著空间差异,而硝氮(NO3--N)、亚硝氮(NO2--N)和土壤粒径呈现显著空间差异;③6种,优势菌属有5种,其中放线菌门(18.3%~34.6%)和变形菌门(13.6%~34.1%)为主要优势菌门,Arthrobacter(3.24%~8.61%)和Nitrososphaeraceae(2.93%~9.46%)为主要优势菌属;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Shannon值在S2区最高(6.48),而在S3区最低(5.89);④相关性结果表明,QNs和土壤理化参数均会显著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OXO、NO3--N和土壤粒径会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而FLU、NH4+-N和NO2--N和土壤粒径会对微生物群落的功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加强石家庄市土壤环境中抗生素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9.
黄晴  黄银芝  张珊  金丹  高松  修光利 《环境科学》2021,42(10):4621-4631
为研究上海某石化工业区臭氧来源特征,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该工业区O3及其前体物和气象参数展开了为期3个月(2020年6~8月)的同步连续观测.采用TCEQ(Texas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区域背景臭氧估算法和主成分分析两种方法研究工业区区域背景和本地生成O3浓度贡献,并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园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东风,平均温度为27.12℃.ρ(VOCs-36)日均值为32.05~240.51μg·m-3,烷烃浓度占比最大;ρ(NOx)日均值为10.15~47.51μg·m-3;ρ(O3)为31.81~144.43μg·m-3.②TCEQ法得出的区域背景O3浓度[ρR(O3)]为32.63~191.13μg·m-3,本地生成O3浓度[ρL(O3)]为16.08~134.25μg·m-3,区域背景占比ω(TCEQ)为32.6%~87.7%.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的区域背景[ρPCA-R(O3)]为66.38~219.83μg·m-3;③TCEQ法计算得出的本地生成O3浓度变化基本能够与该园区内臭氧生成潜势的变化对应,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吻合效果,经验证结果具有可靠性;④剔除由于站点浓度异常情况带来的计算误差,观测期间区域背景O3占比基本处于75%~95%范围内.综上,园区内O3浓度组成以区域输送为主,应重点关注工业区周边城市的O3污染治理,落实长三角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新疆多段公路沿线和3个风景区植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的11个土壤样品Σ16PAHs含量为18.82~2153.54 ng·g-1,平均值为425.95 ng·g-1,36个采样点的59个植物样品中Σ16PAHs含量范围为9.93~748.30 ng·g-1,平均值为154.11 ng·g-1.植物样品中不同环数的PAHs平均含量高低次序为:低环(2~3环)>中环(4环)>高环(5~6环),土壤样品不同环数的PAHs平均含量高低次序为:中环(4环)>高环(5~6环)>低环(2~3环).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土壤中PAHs主要为燃烧和石油源,植物吸收的PAHs主要来源为木材燃烧和炼焦工业.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S323省道库尔勒段土壤PAHs对道路工作人员致癌风险值(CR)为1.26×10-6,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粒径降尘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Cr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Tessler形态分类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粒径降尘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Cr的存在形态,讨论了不同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Cu、Pb、Zn、Cr在降尘中的主要形态按顺序分别为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晶格态,其活性顺序为Zn>Pb>Cu>Cr;4种元素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在小颗粒中的分布均比在大颗粒中占优势,说明小颗粒中金属元素较为活泼,其环境危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2.
Food and Environmental Virology - Berries have been implicated as the probable vehicle of infection in multiple outbreaks of norovirus and hepatitis A virus (HAV). These foods often receive minimal...  相似文献   

13.
运用Tessler形态分类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粒径降尘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Cu、Pb、Zn、Cr的存在形态,讨论了不同存在形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Cu、Pb、Zn、Cr在降尘中的主要形态按顺序分别为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晶格态,其活性顺序为Zn>Pb>Cu>Cr;4种元素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在小颗粒中的分布均比在大颗粒中占优势,说明小颗粒中金属元素较为活泼,其环境危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然而过去30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了揭示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论文系统梳理中国资源供给状况,总结中国资源进出口及资源产出率演化特点、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中国近年来进口以金属矿产、石油、部分固体废弃产品构成的自然矿产和城市矿产资源为主,主要出口以工业产品、水海产品等为代表的资源类型,进出口的结构类型随年份变化不大,但进口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资源产出率逐步增长,达到1.6元/kg,但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为了应对面临的挑战,未来中国应着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同时国内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率。  相似文献   

15.
海水中铜铅锌镉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原子吸收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经过实验分析,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原子吸收法分析,海水样品需要经过前处理富集浓缩,灵敏度较高,方法稳定性强;阳极溶出伏安法可以直接进样,同时测定海水中铜铅锌镉四种金属元素,但是该方法检出限较高,测定低浓度样品,结果的重复性较差.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提高两种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沉淀的富集作用,采用自制的离心管离心沉淀,以手持式X-射线荧光仪(XRF)测定,由此建立了表层海水中Fe,Ni,Mn,Cu,Zn,Pb的共沉淀-离心-XRF快速分析方法。测定时间为5 min/样;线性范围125μg/L~1 000μg/L,可以满足近岸表层海水中铁和锰的分析要求;基底加标200μg/L回收率为94.5%~116%;连续7次测定6种金属浓度均为500μg/L的海水加标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5.85%。与ICP-MS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本方法具有化学试剂污染小、方便快捷、可现场快速测定方法等优点。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厦门西港和福建九龙江河口表层海水中可溶态铁锰的现场测定,并在现场以手持式XRF对颗粒物中铁锰进行了测定,获得了该海域颗粒物中和海水中铁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老工业城市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和分析石嘴山市水稻、小麦和玉米籽实及其根系土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利用统计学方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生物富集系数法(BCF)、土壤和农产品综合质量影响指数法(IICQ)及ArcGIS空间插值法开展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剖析及风险协同评价.结果表明,根系土中重金属ω(As)、ω(Cd)、ω(Cr)、ω(Cu)、ω(Hg)、ω(Ni)、ω(Pb)和ω(Zn)均值分别为12.56、 0.19、 63.48、 23.52、 0.038、 28.86、 21.68和69.47mg·kg-1,与宁夏土壤背景值相比呈一定程度的累积,其中以Cd和Hg累积效应最为显著,但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配套作物中上述8种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0.014 9、 0.011 2、 0.075、 6.7、 0.001 5、 0.67、 0.042 7和20.48mg·kg-1,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相比,作物中As、 Pb和Cr点位超标率分别为4%、 3%和1%,其余元素均未超标;相比水稻和小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草本植被群落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营养元素分配及其变化规律对阐明草本植被群落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延河流域8个不同退耕年限的草本植被群落叶片、根系及土壤为对象,分别对其C、N、P、K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草本植被群落叶片C、N、P、K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44.21、22.34、1.49、14.66mg·g~(-1),C/N、C/P、C/K、N/P平均值分别为21.86、424.72、39.82、20.27;根系C、N、P、K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5.16、5.79、0.27、6.07 mg·g~(-1),C/N、C/P、C/K、N/P平均值分别为60.56、1 019.33、46.55、21.36;土壤C、N、P、K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8、0.18、0.28、4.33 mg·g~(-1),C/N、C/P、C/K、N/P平均值分别为16.43、8.40、0.54、0.66.在退耕1~35年间,草本植被群落叶片C含量上升,N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磷含量整体下降,K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片C/N、C/P、C/K、N/P总体呈上升趋势.根系C、N、P、K含量及其特征的变化规律与叶片不尽相同.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C、N含量上升,P含量呈反正弦函数状变化,K含量呈抛物线状变化,C/N下降,C/P、C/K、N/P均上升.在退耕时间序列梯度上,C、P、K在叶片和根系中含量的比值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C、N、P在叶片和土壤中含量的比值下降,C、N在根系和土壤中含量的比值下降.植物营养元素的限制状况及分配规律均与退耕恢复时间响应关系及程度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大气污染严重且与周边区域污染传输及交互影响明显,以2017年1、4、7和10月为研究对象,将河南省内18个地市的排放源分别标记,并应用于WRF-CMAQ溯源模型进行模拟.污染物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排放和气象的共同影响,河南省PM2.5、NO2和SO2浓度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O3-8h浓度的季节变化则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不同季节间污染物浓度差距较大,河南省PM2.5、NO2和SO2冬季浓度平均值分别是夏季的4.17、4.12和6.24倍,而O3-8h在夏季的浓度是冬季的2.24倍.由于PM2.5、NO2和SO2与一次排放关系密切且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这3种污染物的高值分布为北高南低,季节趋势较为一致.而O3-8h季节分布差异较大,夏季气象条件有助于O3的生成,O3-8h高值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北区域;冬春秋季由于气象条件的抑制和NOx的消耗O3-8h高值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南部.传输结果表明,冬季省外传输和天然源对河南省PM2.5、O3-8h、NO2和SO2浓度的贡献率都是最大的,分别为36.20%~72.32%、77.96%~96.08%、49.45%~78.80%和59.05%~88.85%.在仅考虑本地排放和省内传输时,夏季河南省内各市的排放对本地4种污染物浓度的贡献率均为最高;春季省内传输对各市PM2.5和O3-8h浓度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5.63%~74.69%和30.21%~80.01%,冬季省内传输对各市NO2和SO2浓度的贡献率较大,分别为26.02%~76.96%和20.30%~82.34%.河南省内PM2.5、NO2和SO2的传输路径相似,冬季多由北向南传输,春季多由西向东,西南向东北传输,夏季多由西南向东北传输,秋季多由北向南传输,但PM2.5的传输更加复杂.而O3-8h传输路径与其他3种较为不同,特别是在秋季O3-8h由西南向东北的传输路径明显.  相似文献   

20.
CompoundpollutionofCd,Pb,Cu,Zn,Asinplant-soilsystemanditsprevention¥WuYanyu;WangXin;LiYing(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Chine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