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致性原则是从事技术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在特点及基本要求之一,并作为判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的要素之一.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与工程内容、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措施、项目建设条件与区域环境特征、工作程序的时间逻辑等方面均要严格遵守一致性原则.文章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出发,从前述几方面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致性特点,总结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常见的一致性问题,探讨了贯彻环境影响评价一致性原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区域环境风险水平的表征方法;区域环境风险的识别方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方法;以及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减少人为事故带来的环境灾害与经济损失。给区域环境生态和公众健康一个较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地球化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中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来源、含量、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对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生态(环境)效应的科学。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生态地球化学成为环境保护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城市土壤及降尘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来源、时空变异性、形态分布、迁移转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能够探测地球资源和观测地球环境变化的美国陆地卫星7号顺利升空。这颗卫星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欧美多次出现高温或低温及厄尔尼诺现象,亚非地区则随季风变化起伏,全球气温也日趋变暖……另外,森林的大量砍伐,水土严重流失,大气和水域污染,有害化学物质(如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加速改变了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这些都使人类认识到,地球环境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必须全面研究它,保护它。 大量研究表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性异常现象,必须跟踪全球的环境变化,搞清海陆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全球生态进行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是生态安全环境科学与地球物理学融合发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近年某一地球物理学术期刊发表的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理论与应用成果的论文为例,梳理与分析了传统地震方法、电法、电磁法以及新的地质雷达技术、核磁共振技术、地震映像技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电磁波CT技术、TSP地质预报技术等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在环境与安全科学领域的应用,对其解决滑坡、岩溶、矿山采空层、隧道设计及施工地质预测预报以及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等环境与安全工程问题的应用实例及其效果进行了述评。指出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技术应用领域广泛,但存在发展瓶颈,并对该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促进其发展,为解决近地表环境与工程安全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数据,为环境保护领域提供了重要的遥感信息源,在区域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CBERS—1信息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选择盘锦市的地面监测站与CBERS-1信息相结合,建立一套高效、准确、快捷的卫星动态遥感监测系统,为环境监控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8.
指明环境风险评估属于工程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社会技术,从工程科学角度阐释了环境风险评估本质属性,即包括主体和客体、目的和标准、内容和方法以及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研究表明,解析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本质对于推动工程科学的社会技术研究具有学理与现实层面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辽河流域环境变化卫星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CBERS—1)采集到的数据与地面监测站、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GIS)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区域环境准确、客观、动态、简捷、快速的监测。在全球定位系统(GPS)支持下,对大辽河流域精选地面解译标志,开展野外实地调查及CBERS-1卫星数据遥感分析,在系统设计与开发中坚持规范化、完备性、可操作性、先进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可运行的环境动态监测调控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及其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环境中能够检出的有毒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多,基于制定环境标准来控制有毒污染物的传统方法正在受到挑战,而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加强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认识区域具有潜在风险的有毒污染物环境暴露与环境效应的关系,探讨风险评价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已显得尤为紧迫.综述和讨论了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存在的科学问题,并对深入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承载力指标的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当前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承裁力指标选取时存在的问题,探讨环境承载力指标合理选取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并以贵阳市小河区金竹片区为例,介绍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的选取过程。指出今后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要注意指标的科学意义、规范化、实用性、体现区域特性、自动化筛选技术发展等方面问题。该成果可为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是区域开发的一种常见类型,其环境影响评价蕴含着丰富、复杂和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着重探讨了评价指导思想、技术路线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技术方法等几个关键问题,并以山东药乡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进一步探讨了有关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现行装备环境工程工作与新体制下试验鉴定要求的差距,归纳提出了新体制下装备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的总体解决思路,明确了全寿命周期装备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剪裁方法,以及完整的装备试验鉴定工作项目集,给出了装备环境适应性要求确定原则,以及各阶段、各层级产品环境适应性要求集,为装备面向实战、全过程、全层级、全指标的环境适应性试验鉴定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日本八大公害案件的裁决对日本环境法发展的影响,如法制思想的转变,判例的应用,民事责任制度的发展以及环境管理机构的完善等,讨论了其对中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内外装备环境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导弹武器系统在环境工程中的现状.针对该现状,分析了导弹武器系统的环境特点,讨论了环境工程在导弹武器系统中应用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系统性开展导弹武器系统环境腐蚀控制的思路.提出了导弹武器系统的环境工程管理在体系和专业试验室建设、环境试验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建议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占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   总被引:106,自引:7,他引:106  
简要地介绍了生态占用的基本概念及利用此指标衡量可持续性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了生态占用与资源承载力的异同点 ;基于《国家的生态占用》估算结果 ,分析了生态占用方法在全球、国家、区域和城市3个层面上的应用效果 ,探讨了生态占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政策含义以及运用于青藏高原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殷琨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68-170
多孔混凝土具有连续孔隙,空隙率约为15%~30%,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多孔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型护坡技术,融合建筑材料、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等多门学科,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于一体,实现了水利工程护坡技术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地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开发程序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环境数据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的工具和手段。现代的信息系统是由人和计算机组成的复杂体系,它不仅与计算机、环境科学密切相关,还涉及计算科学、运筹学、决策科学等有关学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呼和浩特市水环境功能区环境目标人手,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环境工程,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探讨对城市水环境保护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