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焦作电厂燃用低硫无烟煤或贫煤670T/h 锅炉烟尘特点而研制的165M~2的宽极距辅助电极横向槽板(以下简称 KFH)型电除尘器,经过4000小时运行后测试表明,在电场烟速为1.070~1.147m/s,燃煤 S~y=0.25~0.53%时,除尘效率达99.6%以上;粉尘排放浓度小于60mg/Nm~3。本文从结构特征、除尘特性、经济效益等三方面说明 KFH 型电除尘器具有效率高,粉尘适应性广,体积小,耗钢材省,耗电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电晕线对板电流密度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除尘器板电流密度的分布与除尘效率和反电晕现象有密切关系。我们用网格型微元电流信号测定法测量了RS管芒刺线、锯齿线和星形线的板电流密度分布,并对影响板电流密度分布的板间距、线间距,外加电压、线型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锯齿线的板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比RS管芒刺线好,与星形线相当。随着板间距加宽、线间距变窄、运行电压升高,板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移动电极静电除尘器通过清灰刷除掉阳极板上收集的粉尘,阳极系统为移动电极(即作回转运动的集尘极)阳极板呈带条状,固定在链条上,随链轮转动。移动电极静电除尘器有效克服了困扰常规电除尘器对高比电阻粉尘的反电晕及振打二次扬尘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除尘效率。提供常规固定电极除尘区与移动电极除尘区联合使用的除尘器除尘效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安徽洛河电厂1号机组电除尘器改造,其一、二电场采用EE型阳极板振打方式后的运行效果,对运行中出现的阳极板撕裂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1.电除尘器在安装完投运前应作哪些调整与测试?(1)气流分布均匀性的调试;(2)极板极线振打力的测试;(3)漏风率的测试;(4)电场的空负载(即不通烟气的状况下)升压试验。2.电除尘器在初次投运前应作哪些检  相似文献   

6.
通过小型模拟试验和燃煤电厂工业电除尘器试验数据,讨论了电晕功率与除尘效率的关系。提出了当除尘效率超过设计值和满足排放标准时,可以降低运行电晕功率25%~50%。  相似文献   

7.
动态与信息     
新型电除尘装置目前,国外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干式电除尘装置,即移动电极型电除尘器。移动电极型 EP 与振打式的固定电极 EP 的主要区别是:(1)集尘极是移动的;(2)用电刷使集尘极捕集的粉尘剥落。移动电极型 EP 的主要构造如图1所示。集尘极被短栅状的部件分开,由不锈钢板和补强材料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PIACS-DC 型综合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微处理机自动控制器,用于控制电除尘器的直流高压供电电源,如图1所示。此系统完全是数字处理,用以提高 FLS(丹麦史密斯公司)电除尘器的性能。 PIACS-DC 系统也可以按能量控制方式运行。这样既可以节省能量,又不致影响除尘器的效率。有时,视运行条件,除尘效率还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常规型电除尘器适宜于捕集比电阻为10~4-10~(11)Ω·cm的粉尘,低于或高于此范围时,电除尘器的捕集效率将大大降低。国外70年代中期研制的三电极电除尘器对高、低及中等比电阻粉尘均具有很高的捕集效率。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在70年代末期的试验研究和80年代以来的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电除尘设备在减少工业粉尘排放量、降低大气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保证其安全、稳定、经济、节能运行成为火电厂环保工作重点。对北仓电厂三期2×1000 MW机组电除尘电场供电方式优化、电除尘振打方式优化、电除尘闭环控制技术、电除尘高频电源技术、电除尘灰斗、瓷套蒸汽加热技术组合集成应用进行了研究,在确保除尘效率达到要求的情况下,降低运行电耗。相关的电除尘深度节能技术成果在国内同类型设备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振打式玻纤扁袋除尘器用于常温除尘已有20多年。近来,通过工业实验,用于20T/H煤粉锅炉排烟净化,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一、工作原理及结构这种扁袋除尘器(见图1)为快装,振打式。滤袋安装在抽屉式的单体箱(见图2)内,外壳为快装、组合框架式结构,滤袋清灰采用锤子冲击振打单体箱进行。  相似文献   

12.
电厂 EP 发展概况1956年吉林热电厂22.9m~2(指横截面积,下同)苏制电除尘器(以下简称 EP)投入运行,开我国电厂应用 EP 的先河。1956—1958年保定电厂东德制三台55m~2EP 投运后的十六年间,处于停滞状态。1975年投运的邵武电厂40m~2设备是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台电厂 EP。最早全部使用 EP 除尘的  相似文献   

13.
芜湖电厂~#7炉(75t/h)两台斜棒栅除尘器,设计处理烟气量为每台85000m~3/h设计烟温为150℃,斜棒栅前烟速为12m/s,斜棒排数为7排。斜棒直径27mm,共282根。捕滴器型式为蜗进、蜗出、直筒形,投入运行约5500小时,尚未发生由于除尘器故障引起的问题。雾化喷嘴水压维持在2.5~3.5kg/cm~2左右时,除尘效率可达95%以上,引风  相似文献   

14.
宝鸡磷肥厂应用6.28米~2的宽电极超高压静电除尘器,去除风扫磨尾气中的粉尘。该除尘器于1990年投用后,粉尘由6000—10000千克/标米~3降至小于或等于210毫克/标米~3,达到普钙工业的排放标准,除尘效率达96~99%。文中对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参数、技术特点和投资决算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赵玉明 《化工环保》1992,12(3):183-184
1.概述三盐基硫酸铅(简称三盐)和二盐基亚磷酸铅(简称二盐)是最重要和产量最大的铅盐塑料稳定剂。在其生产过程中,因除尘、冲洗设备、地面以及反应不完全等原因,产生一定数量的铅渣,约占总产量的1—1.5%。由于这些铅渣中含有大量机械杂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环保》2005,25(3):238-238
该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无机离子型杂化高效絮凝剂。其原料组成质量分数为:氢氧化物胶体0.5%~15%;丙烯酰胺50%~95%;阳离子型单体0~45%。所述氢氧化物胶体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氢氧化锌,其胶体粒径为10~200nm。所述阳离子型单体包括: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通过无机、有机间的离子键合在带电荷的无机胶体微粒表面原位聚合形成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的共聚物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高效絮凝剂,充分发挥无机絮凝剂的电中和及有机高分子的架桥作用,使其药效能协同发挥,形成的絮体大而密实,絮体抗剪切性好,沉降速度快,其絮凝效率显著提高,可减小药剂的投放量,大幅度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CN1554592,2004—12—15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燃煤电厂除尘器“电改袋”后运行中出现的设备阻力较高、滤袋破损、收尘灰斗灰量不均匀问题进行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除尘器内部的气流组织进行模拟试验研究,结合现场实际设备建立了物理模型,对除尘空间颗粒物沉积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进入除尘器的颗粒物(200 μm以下)沉降速度低于1.5 m/s.把含尘气体近似为气相气流,采用Realizable κ-ε紊流模型进行该袋式除尘器除尘空间流场计算,结果表明除尘区中间气流平均上升速度达到1.0 m/s,在该上升气流作用下大部分颗粒物难以自然沉积是造成阻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长流程设计除尘空间会造成袋底下部空间的气流速度较大,前大后小,平均相差达到4倍左右,造成滤袋收尘量后移,它是造成滤袋破损和阻力升高的主要原因;各仓室流量分配相差11%~13%及各仓室滤袋流量分配不均容易造成局部滤袋破损几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第二发电厂一号炉(410t/h)配四台文丘里水膜除尘器,文丘里管为立式布置,捕滴器简体为倒锥形(φ4200/φ8100)。除尘器设计效率为95%,但实际运行达不到设计效率,尤其是近几年冬季,除尘器后烟气中飞灰含量增加,烟气带水现象十分明显。除尘器改造以前,吸风机叶轮积灰不平衡,引起振动,因而使风机停运达32次。连续运行时间最短的三天就需要清灰。由于经常振动,还使两台吸风机台板断裂被迫停炉。吸风机烟道积灰也很多,有时风机运行一个半月,积灰就将调节挡板埋住,使挡板开不动,不得不在锅炉运行时将下面埋住的挡板与其它挡板分开。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制的活性碳纤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对低碳氮比(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废水进行了脱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碳氮比较低时,碳氮比和电流密度均对反应器的脱氮性能有很大影响;当碳氮比小于3.0时,出水的ρ(NO3--N)随进水碳氮比的增大而减小;当进水COD为70 mg/L,ρ( NO3--N)为35 mg/L、碳氮比为2.0、电流密度为0.025 mA/cm2、反应时间为8h时,出水的ρ(NO3--N)达到最低值11.2 mg/L,NO3--N去除率为68.0%.在适宜的碳氮比条件下,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具有显著的强化脱氮作用,其对NO3--N的去除率与单纯生物膜反应器相比可提高6.0~15.0个百分点.保持碳氮比不变,提高进水COD会导致所需电流密度的提高和脱氮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α-磷酸锆(α-ZrP)/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EDX、FTIR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制成电极,考察了其在电场辅助下对Sr2+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片状的α-ZrP在具有大比表面积的GO表面生长,团聚现象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在α-ZrP与GO质量比9∶1、外加电压1.2 V、溶液pH 7.0的条件下,采用α-ZrP/GO吸附50 mg/L SrCl2溶液120 min,Sr2+吸附量可达45.28 mg/g,高于纯α-ZrP和GO,约为无电场吸附时的2倍;α-ZrP/GO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循环使用,5次循环后的Sr2+吸附量仍保持原吸附量的88%;α-ZrP/GO对Sr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反应的化学吸附为主,存在单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