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由于航空工业的特殊性,航空企业节能减排相对滞后,节能减排工作迫在眉睫.为使航空工业节能减排的方案全面、科学、客观,基于现代风险评价方法,根据中国航空企业系统的客观实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航空企业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到各指标隶属度、模糊矩阵.同时,进行了实例...  相似文献   

2.
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早期以综合指数法为主,此方法今后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将进一步完善;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模糊评价、灰色预测、层次分析等系统方法及其耦合近年来发展较快;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湖泊水环境评价及预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用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组合赋权法的非对称多维联系云模型对24个湖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不同赋权理念的优势,量化权重组合过程的不确定性、不同权重的随机性及其与真实权重的一致性等多重模糊特征,同时能高效准确地寻优求解指标权重,并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水体的评价。扩展的多维联系云也提升了计算效率,集成联系度定量表征了富营养化等级与指标间的多重模糊随机性,实现了对水体富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精确评价。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权重模糊综合评判的南京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合理地评价空气污染程度,基于传统的浓度超标赋权单因子法,将污染物毒性纳入考虑,建立了双权重因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南京市空气质量评价。双权重评价结果与浓度超标赋权单因子法评价结果对比如下:南京市空气主要污染物为PM_(2.5)、PM_(10)和NO_23种,2013—2016年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夏秋季节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冬春季节。双权重因子模型计算所得的PM_(2.5)的空气污染权重是单因子法的2倍,PM_(2.5)与PM_(10)所占的空气污染权重占6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污染因子,这是由于颗粒污染物较强的毒性所致。相对于单因子法,双因子权重法考虑了不同污染因子的危害程度,是一种更客观的空气污染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机器学习算法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首先给出了训练样本生成和数据规范化处理的具体方法,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算法构建模型,并使用k折交叉核实方法对参数进行验证优化。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并与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可知,该方法简便易行,评价结果客观且准确度较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水质评价作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传统的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因未考虑到水质指标权重的季节变化而可能影响评价结果,故对水质指标权重向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时域权重矩阵的概念,并将实测权重向量与时域权重矩阵相结合,进行组合赋权,得到综合权重向量。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引水明渠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相比于传统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M-AHP-熵权组合赋权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目前综合评价赋权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对指标进行赋权的方法,即采用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的层次分析法(M-AHP)建立主观权重,采用熵权法建立客观权重,将主客观权重加以综合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重庆市卫生填埋场的处理技术的评价指标,然后按照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得出综合评价值,从3种备选方案中得出了MBR(膜生物反应器)+NF(纳滤)工艺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未确知测度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合理性。为使模型更加完善,提出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建立过程标准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并针对水质评价指标众多致评价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MATLAB软件将标准化后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设计为既定的程序,依靠计算机模拟来实现水质评价。通过对浮桥河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及与其他多种方法的对比,表现出标准化模型的客观性、合理性,MATLAB程序的实用性、快捷性。程序化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标准化后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环境评价中的权重理论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权重是环境质量评价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已知的定权方法并把它们分为六大类。应用模糊数学的观点探讨了权重的内涵,首次提出了模糊权函数理论,权重就是模糊子集——“重要”的隶属程度。在模糊权函数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11种定权方法和体系。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以三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某市城市单环境因素进行一级分头评价对比的基础之上,采用广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该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两个层次的用模及赋权方法克服了以在模糊评价中的某些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水质常规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我国河流水质评价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项目,水质级别评价,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水质定性评价、河流及水系整体水质比较、水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等作了明确界定,并介绍了在上海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未确知测度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合理性。为使模型更加完善,提出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建立过程标准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并针对水质评价指标众多致评价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MATLAB软件将标准化后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设计为既定的程序,依靠计算机模拟来实现水质评价。通过对浮桥河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及与其他多种方法的对比,表现出标准化模型的客观性、合理性,MATLAB程序的实用性、快捷性。程序化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标准化后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粉尘危害评价存在的不足,采用最优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利用模糊识别技术对粉尘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初步建立了粉尘危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分级标准.结合某矿山实例,对粉尘危害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识别技术能够较好反应实际情况,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对粉尘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水处理中混凝投药前馈控制器的应用效果好坏关键在于控制器是否对混凝投药过程具有良好的模型辨识能力,传统的控制器效果都不太理想,而且存在沉淀池出水浊度波动大,药剂浪费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介绍了一种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优化模糊逻辑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它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函数逼近能力,在ANFIS投药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中,运用减法聚类对样本数据进行空间划分,获取初始模糊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得到ANFIS模型的初始结构。用烧杯试验历史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传统的回归模型前馈投药控制仿真比较,结果表明ANFIS投药前馈控制模型明显优于回归模型,它能够根据原水水质适时有效预测混凝投药量。  相似文献   

15.
生物标志物在水源地风险评价中的作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肿瘤高发区饮用水污染和南水北调水质的风险评价问题,提出了可用生物标志物检测水中的“环境诱变剂量”来作为评价水体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潜在遗传危害的综合指标。简要介绍了生物标志物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其在环境监测、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聚类分析和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一种适用于大尺度、多断面和长时间的水质评价方法,用层次聚类分析将2006~2008年海河5个监测断面的165个水质样本分为20组,并用方差分析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表示水质样本的综合特征,与单因子评价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最差水质因子的影响,避免了单因子评价法以偏概全的缺陷,且分辨率高。将评价结果分解到各断面,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于桥水库的水质处于II~III类水之间,可满足作为饮用水水源水的要求,三岔口断面大部分时间为IV~V类水,张家口八号桥断面全年有6个月以上水质属于劣V类。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BP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及建模条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BP网络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针对水质评价问题,通过在各类水质污染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随机分布样本的方法,组成足够多用于BP网络训练、检验和测试用的样本,建立了辽河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给出了区分不同类别水质的模型分界值样本和模型输出分界值.  相似文献   

18.
Contaminated sites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groundwater resources worldwide. Due to limited available resources a risk-based prioritisation of the remediation efforts is essential. Existing risk assessment tools are unsuitable for this purpose, because they consider each contaminated site separately and on a local scal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mpare the impact from different sites. Hence a modelling tool for risk assess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on the catchment scale has been developed. The CatchRisk screening tool evaluates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each site in terms of its ability to contaminate abstracted groundwater in the catchment. The tool considers both the local scale and the catchment scale. At the local scale, a flexible, site specific leaching model that can be adjusted to the actual data availability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mass flux over time from identified sites. At the catchment scale, a transport model that utilises the source flux and a groundwater model covering the catchment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transient impact on the supply well. The CatchRisk model was tested on a groundwater catchment for a waterworks north of Copenhagen, Denmark. Even though data scarcity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he sites that most likely caused the observed contamination at the waterworks were identified. The method was found to be valuable as a basis for prioritising point sources according to their impact on groundwater quality. The tool can also be used as a framework for testing hypotheses on the origin of contamination in the catchment and for identification of unknown contaminant sources.  相似文献   

19.
淀山湖地处上海的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淀山湖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淀山湖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以二氯甲烷为主。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二氯甲烷进行模拟,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旨在构建基于AQUATOX模型的水环境中有机物浓度模拟方法及风险评价的研究体系。结果显示,淀山湖中的二氯甲烷尚处于安全范围,但是需要加强观测,避免高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