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安全》2018,(5)
正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通过市科委认定并获批为"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2.
《安全》2017,(10)
<正>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通过市科委认定并获批为"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安全》2017,(9):6-6
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0年,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通过市科委认定并获批为"职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29日,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在北京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3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铁道学会运输委员会秘书长纪嘉伦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副主任廖光煊教授,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建教授级高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务处处长刘波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  相似文献   

5.
<正>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委认定的优秀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保障地铁运营安全为目标,重点围绕地铁火灾安全技术、客流疏运安全技术、综合风险评测技术三方向开展研究,建立地铁火灾防治、客流疏运、综合风险安全评测方面的实验技术、模拟技术和方法体系,为我国地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安全》2015,(10)
<正>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为依托,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而成立的国内第一家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由北京市科委认定并授牌,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职业安全领域著名专家刘铁民研究员,实验室主任由职业卫生领域资深管理专家唐仕川研究员担任。研究领域及主要项目实验室主要从事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研究。包括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申报通知精神,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和公示,2014年6月30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地铁火灾与客流疏运安全实验室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唐仕川 《安全》2011,(8):5-7
2011年6月22日,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组建的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北京成立,同时还举行了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与美国华盛  相似文献   

9.
《安全》2016,(10)
正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为依托,联合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而成立的国内第一家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由北京市科委认定并授牌,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职业安全领域著名专家刘铁民研究员,实验室主任由职业卫生领域资深管理专家唐仕川研究员担任。研究领域及主要项目实验室主要从事职业安全健康领域的研究。包括纳米材料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尘毒危害检测、评价与控制研究,物理性职业危害检测、评价与控制研究,人机功效学损伤评价  相似文献   

10.
赵鹏 《安全》2014,(3):67-67
职业安全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委批准的第一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多年来,实验室紧紧围绕北京市和全国最突出的职业危害因素,特别是新兴职业危害方面,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检测检验、工程治理及个体防护用品开发研制等。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共同申请的《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重点实验室》,将成为北京市首个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典范。该实验室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和北京市职业安全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培养新型复合型职业安健康领域的科研人才,以及在引领相关领域科研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2月27日,中国安科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2016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实验室主任及相关科研人员共计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蔡美峰院士主持,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安科院院长张兴凯同志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安科院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谢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7月6—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第十二届工业园区安全风险管控暨城市安全风险管控高级研讨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传贵、处长汪卫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急处处长李怀冰,以及地方化工园区相关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要求大力提升安全生产"大数据"利用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周期性、关联性特征分析等。2016年8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求发展公共安全大数据,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大数据应用,推动重点生产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智能监测管理系统,提高事故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矿山采空区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第1个以"采空区"灾害为主研方向,进行多科学交叉的实验室,获得了实验室认可(CNAS)、计量认证(CMA),具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甲级资质,构建了我国采空区灾害防治领域仪器设备较为齐全的试验测试体系。在北京密云投资4500万建成科研实验基地,拥有建筑面积3647.5m~2的地下实验室,在矿山采空区地压灾害、塌陷灾害、透水灾害防治关键技术创新研究方面具备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6.
1月17日至19日,由省政府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领导带队,省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省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评督察9个小组分赴福州、厦门、龙岩等九地市,考评督察各地市2010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完成情况。与往年先听取市政府相关报告,再到基层考评督察不同,今年各考评组的考评督察更有针对性:考评组先从基层入手,抽查设区市政府2个部门、2个县(市、区)和2个乡镇(街道)政府,以及有关重点行业或领域4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通过查看现场、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重点抽查、听取汇报等形式,了解各地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的具体情况,最后再听取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将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与各市政府沟通、反馈。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交流,加大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与使用效率,促进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人才的培养,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充分协商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尘毒危害预防与控制技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作为该校工程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基地,为学  相似文献   

18.
《安全》2018,39(10)
正2018年9月20日下午,城市安全风险管理论坛在北方工业大学举办。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正局级)贾太保为论坛致辞。邀请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教授黄弘,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代宝乾,北京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彤,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减灾研究所副教授郭小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旋,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做主题发言。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治理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汪  相似文献   

1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原阜新矿业学院)是一所拥有工、理、文、管、经、法、农七大学科门类的多学科国家重点大学。学校设有15个学院、系与教学部,下设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58个本、专科专业,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个研究中心,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安全工程专业是1998年在原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基础上调整、发展形成的,是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市安全监管局与市国资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试行安全总监制度。让固定的"明白人"管好安全管理工作,以切实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017年3月22日,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管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本市市属国有企业设立安全总监(试行)的意见》(简称《设立安全总监的意见》)。要求"在北京市具有生产经营活动、规模以上的二级及以下单位设立安全总监",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