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综合评估区域风险可接受性,深度挖掘潜在风险,优化风险决策,从死亡及受伤风险2方面研究了化工行业的死亡及受伤风险可接受标准(以下简称“双标准”),提出基于“双标准”的新型区域定量风险评估模型。以1 000 m3柴油罐池火灾事故为对象,通过池火事故后果模型、概率模型及可接受风险模型的创新性使用,对其在油罐区域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初步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池火事故下的个人死亡风险和社会受伤风险未能达到标准要求,综合评估结果为风险不可接受;“双标准”综合评估法在区域定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和一定参考价值 。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对清洁能源提出的要求,使我国城镇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水平适应发展的需求,从生命风险的角度研讨城镇燃气管道风险可接受标准。首先采用平均个人风险(AIR)法和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相结合的方法,统计2012—2021年的事故数据;然后以5年为一周期进行对比分析,以上一个5年周期的风险可接受标准预测下一个5年周期的风险可接受标准参考值,并得出2022—2026年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的参考值;最后依照在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5年周期预测法,采用累计频率-死亡人数(F-N)曲线法,统计2017—2021年每起事故死亡数及年管道长度,并确定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研究表明:以风险水平1.017 13×10-7作为个人风险不可接受风险区与ALARP区分界线,2.034 27×10-7作为ALARP区与可接受风险区的划分边界;同时确定了社会风险最大可接受风险曲线和可忽略风险曲线,并结合ALARP准则划分出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更加深入了解煤矿的风险状况,辅助行业风险决策,探讨和确定我国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采用平均个人风险值法(AIR),以5 a为周期分别研究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煤矿的个人死亡率,进而确定2013—2017年的煤矿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参考范围。通过事故累计概率-死亡人数(FN曲线)曲线确定可供参考的煤矿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并基于生活质量指数(LQI)的社会可接受风险评价准则计算降低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最优安全投入。结果表明,我国煤矿的个人风险水平远高于国内外其他行业,煤矿社会风险仍处于不可接受风险区,制定煤矿可接受风险标准值对行业风险管理实施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估燃气管道在复杂且敏感的城市环境中个人风险可接受情况,促进城市和谐稳定。以燃气管道泄漏射流火灾为事故场景,在常规评估基础上结合管道地区特点,构建基于公众可接受伤亡风险标准的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分析,开展城市燃气管道个人风险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燃气管道个人死亡风险、个人受伤风险可接受标准的建议值分别为5.00×10-6和2.74×10-5,其在一般情况下的公众可接受风险标准建议值范围为5.00×10-7~5.50×10-5和2.74×10-6~4.11×10-4;公众的伤亡风险感知偏差将直接影响风险评估结果,及时有效地对目标群体进行风险疏导以改善其风险认知,有助于避免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引发的负面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5.
《安全》2014,35(11):57-60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可接受风险标准》)已经2014年4月2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5月7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告2014年第13号公布。1颁布《可接受风险标准》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石化、化工产业布局与工业化、城镇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区、居民区与部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防护距离不足带来的安全风险有不断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城市燃气风险管理水平,帮助风险管理者科学地分配维护资源,探讨提出了我国城市燃气事故生命损失风险可接受标准;采用AIR指标法确定了个人风险可接受标准范围为(2.397 3×10-7,4.794 7×10-7);运用F-N曲线法结合ALARP原则,确定了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最大可接受风险的截距为4.794 7×10-7,可忽略风险的截距为4.794 7×10-8;利用生活质量指数推导模型,计算了达到城市燃气事故可忽略风险水平的最优安全投入成本;基于风险动态原则,分析提出了风险可接受标准的更新办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低于煤矿、大坝、化工等危险行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虽然我国城市燃气事故死亡率逐年降低,但要达到可忽略的风险水平,每年还需大量安全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7.
从加氢站的事故场景、事故频率、事故后果、死亡概率和个人及社会风险5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气态加氢站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并结合某加氢站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计算出该加氢站量化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经与国内外认可的可接受风险标准比较后,得出其风险水平是否可接受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14,(8):44-46
<正>2014年5月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为了明确该标准颁布的意义和标准的确定方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对该标准进行了解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可接受风险标准》)于2014年5月7日,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  相似文献   

9.
液化天然气场站事故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液化天然气(LNG)具有低温、易挥发、易燃、易爆的特性,其场站安全问题凸显。研究结合某LNG汽车加注站加注枪或管道LNG溢出的可能性事故,对事故发生概率及后果进行定量分析,其中事故后果的确定采用DEGAD IS和LNGF ire3模型。文章结合相关文献提供的伤害准则数据,得出人员受伤等级和死亡率,进而确定事故造成的个人风险值。与英国、荷兰等国家和机构制定的个人风险标准进行比较,所得的个人风险大大低于标准极限值,同时表明将5kW/m2作为安全距离临界热辐射强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护》2014,(6):I0012-I0016
一,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按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可接受风险标准》)用于确定陆上危险化学品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生产、储存装置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11.
基于SPSS聚类分析的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221家企业基础数据的调研分析,借助sPSS的聚类分析功能,对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进行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将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为4类较为合理,并给出了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建议标准。根据该标准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A市和辽宁省B市调研获取的661家企业职业伤害风险进行分级分析,从而验证分级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行业差别费率对于工伤保险基金的稳定、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区对行业差别费率厘定进行了探索,但费率与风险的关联性不强,影响了低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工伤统计数据缺乏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确定行业风险等级的3种方法,即聚类分析法、风险系数测评和模糊风险评估法的应用过程以及优缺点;另外,强调了在确定行业风险指数时,应注意根据不同事故类别的严重度来确定各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大小.最后,应用风险评估理论分析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的运作机理,提出应用工伤赔付支出费用计算行业差别费率的数学公式,此公式原理清晰、操作方便,且有利于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行业差别费率.  相似文献   

13.
化工园区安全容量分析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问题一直是地方政府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量化风险分析的方法着重对化工园区的运输风险进行分析,以此来评判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是否合适,并给出了运输风险分析的模型和风险接受标准。通过对南方某化工园区整个危险品物流的统计分析,经风险计算给出了不同水平个人风险的半宽。结合化工园区的远期规划,经反算给出了新增合理安全容量在约30~90万m^3之间,总安全容量在470~530万m^3之间。  相似文献   

14.
公共场所泄漏、中毒事故的个人风险水平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目的在于对人群聚集公共场所某种类型事故所导致的个人风险进行定量。首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人群聚集公共场所个人风险定量计算模型。其次,根据火灾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两类事故之间的发生次数比率,估计出国内毒物泄漏、中毒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最后,根据个人风险的定义求得公共场所毒物泄漏、中毒事故的个人风险的初始值,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结论修正。对比国外的个人风险标准,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2001—2005年公共场所毒物泄漏、中毒事故的个人风险是可以接受的。该研究结论可以为制定我国个人风险标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分类应以行业工伤事故死亡风险、重伤和轻伤风险、职业病风险和基金支出情况为指标和依据,尤其不能忽视行业轻伤和职业病风险指标;计算了我国近几年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个人死亡风险。建议:增加行业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费率差距范围;完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加大对预防、康复、科研、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16.
美、英、澳职业安全健康业绩指标及对我国借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我国安全生产统计及业绩指标体系发展现状,研究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的职业安全健康统计指标体系,为我国完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提供借鉴。研究得出,美、英、澳3国的职业伤亡统计以工作单位为统计范围,国家统计部门定期汇总、公布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死亡、伤害或职业病数据。统计指标使用死亡人数、可记录伤害人次数、损失工作日数及相应的比率等。认为我国应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统计范围、统计边界、统计对象,以利于准确评估安全生产业绩;建立可记录伤害和损失工作日天数统计标准,改革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以满足行业通用、国际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