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煤矿安全氛围溢出效应,采用文献研究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辨识煤矿安全氛围,将其划分为8个因素24项测量指标;辨识煤矿安全氛围溢出效应,主要包含3种方式12项测量指标;对分属于安徽和山西的4个煤矿中的220位矿工展开问卷调查,以安全氛围包含的8个因素为内在潜变量,以溢出效应包含的3种外溢方式为外在潜变量,从矿工工作、生活整合视角,构建煤矿安全氛围溢出效应结构方程模型(SEM),剖析煤矿安全氛围各要素对矿工生活影响的外溢路径,挖掘煤矿安全氛围外溢效应中各要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安全氛围不仅影响矿工工作能力和安全水平,而且显著影响矿工的生活行为、技能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围绕班组长领导方式和矿工安全行为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与因子分析,剖析出班组长领导主要包含领导魅力、鼓励性激励、智力激发、个性化关怀、权变性奖励、积极例外管理和消极例外管理七种方式,矿工安全行为主要包含安全遵守与参与一种方式。以班组长七种领导方式为外在潜变量,矿工安全行为一种方式为内在潜变量,基于调整焦点理论下构建班组长领导方式对矿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效用模型。运用SPASS17.0和AMOS7.0软件,探析班组长各领导方式对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路径及其影响,从而为煤矿安全管理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矿工工作应激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工作应激对煤矿工人的影响是导致煤矿安全管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煤矿工人的工作应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的搜集和访谈,与其他职业压力源的比较分析,并结合矿工这一职业的特点,第一,界定煤矿工人工作应激的概念;第二,从工作特征、组织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特征4个大的方面来全面地分析矿工工作应激的来源;第三,依据工作应激的来源,从个人、组织和社会3个层面来探讨矿工工作应激的解决对策。为煤矿安全管理及维护矿工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企业班组之间的传播机制,建立矿工的群体压力、道德推脱、道德氛围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模型。以252名一线班组矿工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和道德氛围的调节效应,对行为传播视角下的群体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正相关;群体压力与矿工道德推脱水平正相关;道德推脱在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工具型道德氛围在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起调节作用;规则型道德氛围在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降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提供1种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将煤矿安全文化看作由安全目标、安全承诺、安全规程、安全激励、安全培训和安全沟通这6个要素构成,利用3个矿业集团289份矿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实证研究了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煤矿安全文化通过员工安全能力和安全动机对员工的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然而不同安全文化要素的影响途径和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员工安全能力和安全动机对员工的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都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安全激励对员工安全服从行为、安全沟通对员工参与行为存在直接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险偏好作为个体特征的一种,会对煤矿工人的风险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我国煤矿工人风险偏好水平,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了矿工风险偏好的理论结构,编制了矿工风险偏好问卷,并对初始问卷进行了调研。对调研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剔除了无效问卷。利用SPSS 17.0对调研结果进行了项目分析,确保每个题项均可以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对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保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对问卷各量表进行了信度分析,最终形成了矿工风险偏好正式量表。结果表明,矿工风险偏好主要包括风险认知偏好、风险情感偏好和行为意向偏好3个维度。设计与开发的矿工风险偏好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适用于对矿工风险偏好水平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煤矿安全标志应用的有效性,运用文献综述法,结合矿工认知安全标志的6个阶段,总结归纳出27个煤矿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根据来自4个煤矿258份矿工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标志有效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确定3个层次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进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性对煤矿安全标志的有效性影响力最大;心理惯性、安全标志设置位置和辅助文字对其有效性影响较为显著。优化煤矿安全标志设置,改善安全培训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安全标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煤矿环境对矿工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文献研究法,建立了3个维度个体因素与7个维度环境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编制了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测量量表.构建了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影响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和拟合数据,得出矿工不安全行为中环境因素对个体因素的影响关系.结果 表明:个体行为态度受安全氛围、物理因素正向影响效果较大,受生活事件、工作性质负向影响效果较大;主观规范受教育培训、安全氛围正向影响效果较大;知觉行为控制受安全氛围、教育培训及安全监管正向影响效果较大.3类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于矿工意向,从而影响其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矿工工作满意度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首先,分析并提炼测度工作满意度及不安全行为的相关变量,并从理论层面提出基本假设;然后,针对上述变量进行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统计学分析;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与因果关系路径分析模型,分析矿工个体特征、工作满意度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工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显著影响其不安全行为的选择;从福利待遇、组织安全管理、绩效考核3个维度衡量的工作满意度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从绩效考核与员工的需求层次出发提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矿工安全行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而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对矿工安全行为有重要影响。引入调节焦点理论和认同理论,构建威权领导风格对安全行为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以54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威权领导风格是影响矿工安全行为的重要情境因素;威权领导风格会通过矿工对管理者认同而正向影响安全行为,矿工对管理者认同在二者间具有中介作用;管理者-矿工间的调节焦点适配在矿工对管理者认同和安全行为之间有调节效应,而且调节焦点的高适配度会强化矿工对管理者认同的中介效果。研究丰富了领导风格与矿工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煤矿安全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寻求合理的干预对策,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取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验证研究假设,构建修正后的矿工安全注意力影响因素作用路径概念模型图。研究表明:矿工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即矿工安全意识、矿工工作疲劳、安全信息刺激以及安全监管对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即注意专注度、注意广度以及注意转移度都存在路径关系,而且矿工安全注意力的衡量指标之间也存在路径关系。以期通过有效干预影响因素提高矿工安全注意力,降低人因失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煤矿事故中生命价值经济评价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煤矿事故发生 ,造成数千名矿工死亡 ,对死亡矿工的经济赔偿 ,往往是事故处理的一大难题 ,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对死亡矿工的赔偿标准偏低。由于赔偿费用低 ,经济赔偿的代价不足 ,以引起威慑和警戒 ,部分煤矿企业仍然不重视安全生产、不珍惜矿工生命 ,从而煤矿伤亡事故不断发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生命价值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 ,对煤矿事故中的生命价值进行了研究 ,提出采用净产值推算矿工的生命价值 ,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的赔偿标准不能体现矿工的生命价值 ,二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高危岗位矿工工作倦怠形成机制,寻求合理的干预对策,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矿工工作倦怠假设模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1 800名高危岗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技术验证假设模型。研究表明:组织管理和角色压力均正向影响工作倦怠,工作特征仅正向影响生理疲乏;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消极应对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较社会支持大很多;工作压力源通过影响社会支持再影响应对方式进而正向影响工作倦怠。通过有效干预组织管理和角色压力可减缓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4.
煤矿工人安全认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认知能力,预防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从管理角度提出组织政治(煤矿企业正式结构外的决策影响力)、管理公平性和管理者安全支持对安全认知影响的假设关系。利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3个因素对安全认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管理者安全支持和管理公平性对矿工安全认知有直接影响关系;组织政治对管理者安全支持和管理公平性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关系,并通过管理者安全支持间接负向影响安全认知;管理公平性对管理者安全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并通过此变量间接影响安全认知。管理者安全支持和管理公平性是矿工安全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预测矿工安全认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矿工在煤矿井下的生产过程是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矿工能否正确处理外界刺激,将直接产生安全或不安全行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发重大事故。在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应用感觉、注意和记忆理论对矿工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建立矿工信息加工模型,并对模型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指出该模型存在的不足。信息加工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为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及安全培训内容及环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Evacuation from underground coal mine in emergency as soon as possible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Human factor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a successful evacuation, but literature review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consideration of human error risk during coal mine emergency evacuation in China. To address the abov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we established a framework for human error risk analysis of coal mine emergency evacuation, consisting of scenario and task analysis,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reduction. A general evacuation procedure which is applicable for different causes is detailed through the scenario and task analysis. A new method based on expert judgment, named OGI-Model, i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human safety barrier. In this new approach, human safety barri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barriers, i.e., organization safety sub-barrier (OSSB), group safety sub-barrier (GSSB), and individual safety sub-barrier (ISSB). Each sub-barrier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concrete measures against specific evacuation actions. An example is provided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use of this framework and its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煤矿管理者的教育经历与煤矿生产和安全的关系,在分析事故致因理论和教育收益理论基础上,使用明瑟收益率模型,构建煤矿矿长文化程度、受教育时长、从业时长等个人教育经历与煤矿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的关系假设,并结合全国煤矿矿长调研活动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煤矿矿长的文化程度、受教育时长、从业时长与煤矿企业的生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煤矿矿长的文化程度与煤矿的伤亡人数存在负向影响关系;并在此结果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颁布日期的临近,企业社会责任再次被提上日程,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开展。本文针对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将煤矿安全置于社会责任框架下进行研究。论文在对ISO26000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讨论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煤矿安全的影响,提出社会责任框架下,煤矿安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