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宣教动态     
编者按: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全国各地围绕中国主题,以宣传"办绿色奥运,促节能减排,介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力参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6):23-23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全国各地围绕中国主题,以宣传“办绿色奥运,促节能减排,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年一度的“六·五”世界环境日是公众关注环保程度最高的时段之一,福建省充分借助这一有利契机,根据第37个世界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和中国环境宣传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省情,加强横向联系,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面向不同层面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全省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7,(6):4
2007年6月5日,是第36个世界环境日。国际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表明,节能减排问题已经被列为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为此,本刊借世界环境日之际推出特别策划,主题是“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7,(6):4-4
2007年6月5日,是第36个世界环境日。国际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表明,节能减排问题已经被列为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为此,本刊借世界环境日之际推出特别策划,主题是“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5日是第37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环境保护部确定的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纪念今年世界环境日,我省开展了系列纪念宣传活动:暨“绿色之岛——青春行动和红领巾行动”大型环保宣教活动。活动自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宣布启动,2008年世界环境日期间进入高潮阶段,8月份全面完成,历时一年两个月。是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青少年环保宣教活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绿色奥运"承诺各指标已实现中国在承办绿色奥运方面曾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北京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基本建成山区、平原地区、城市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完成山区绿  相似文献   

9.
《绿叶》2006,(6)
(记者翟伟)6月 18日,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在北京饭店开幕。全国人大副  相似文献   

10.
由十一位中国奥运冠军倾情演绎的"奥运环保公益广告片",通过奥运与环保主题的结合,倡导绿色奥运的理念,倡导公众关心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19日,由环保部主办、中华环保联合会承办的以“推进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果展在京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为展览剪彩,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宋健还专程到安徽展区参观并询问了安徽的环保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06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中国的主题为“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国生态安全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今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一文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用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以界定它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区别。这是我所看到的关于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为全面的论述。该文从思想方向、文化基础、战略目标、制度支撑这几个方面全方位地论述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政策及体制,这些论述应该成为我们在这几方面工作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中国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还应该关注增长方式的转变,因为中国环境之所以出问题与我们的增长方式有关,也就是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了我们的环境。同时,为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应该注重环境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资源大国,同时又是人口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过度消耗、牺牲环境促进经济规模的扩张到人与自然和谐,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分析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选择背景的基础上,阐明节约型与友好型社会的本质与内涵,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国家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与瑞士再保险公司联合举办的"节约资源能源、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国大、中、小学生环保创意暨摄影比赛在北京揭晓。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适应是通过自然力实现的,要求人类必须遵从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否则对人类的惩罚就不可避免,只有二者交互共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要实现又"富"又"美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环境友好学校建设,对于发展生态文化、践行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环境友好的生态文化考量  相似文献   

18.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和环境公平分配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视野》2010,(1):29-32
<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今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资源和环境更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9.
舒奇 《环境教育》2006,(6):69-70
自去年开始,"创新"、"节约"、"和谐"成为中国发展的三大命题.我国向着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方向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很多企业在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20.
李秋年  李秀贞 《四川环境》2009,28(4):123-127
文章围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核心问题,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历史的必然切入。分析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突出解决的关键问题,阐明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法律作保障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