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琴压力,又开阔了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2.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赵薇教授所著教材《学琴之路》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30多年,再版30多次,成为最受全国教师和琴童欢迎的系统学琴体系。应人民音乐出版社之邀,赵薇教授《新学琴之路一赵薇小提琴教程》在全国琴童家长的期盼下终于出版了。这是赵薇教授40年教学实践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曲目均为重奏,突出多声部教学法。在新版《学琴之路》中,从启蒙开始到中、高级的教学,增加了大量的重奏曲目,以学生与教师重奏、学生分声部重奏及齐奏、学生与钢琴合奏等形式,营造出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效果,让精  相似文献   

4.
<正>大概是因为有句话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谈到学琴,很多家长马上会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学琴兴趣?"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我认为,兴趣来源于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对各种事物的普遍的好奇,是家长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培养的。如果具备,等到儿童开始学琴,他们能很快或逐渐发展出对包括学琴在内几乎所有音乐活动的兴趣。有的家长问这个问题时,可能已经稍晚,他们在孩子学琴之初可能没有恰当地引导,孩子不是带着兴趣去学琴的。所以,在此意义上说,兴趣不可能无中生有,也无法培养,只能是被保护和被帮助。一、激发兴趣欲扬先抑兴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产生,发展和保持。儿童  相似文献   

5.
琴童风采     
<正>卞崔灿年龄:11岁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现在11岁半了。和很多琴童不一样,我是10岁才开始正式学琴的。虽然我学得很晚.但我相信,只要多付出.就一定会成功的。课余时间我喜欢看书、画画、练琴。我很喜欢看《琴童》.特别是"音乐百事通"和"缤纷世界"栏目.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我是一名快乐的琴童!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教师家长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是美妙的.但是学琴路上充满了枯燥与艰辛.许多琴童因为不能坚持而选择了放奔。在学琴路上,你坚持下来了吗?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当初学琴是妈妈选择的.记得小时候.每次练琴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但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一直坚持着.到现在.我学琴已经5年了.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钢琴了.而且同学们也因为我会弹琴而羡幕我.这使我充满了自信.  相似文献   

8.
琴童风采     
<正>《琴童风采》投稿信箱:qintong2000@163.net李羿亨年龄:5岁爱好:旅行、唱歌、踢星玆、下围棋我是一名快乐的小琴童,学钢琴是我自己提出来的。老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我能每天坚持练琴。学琴让我知道了很多音乐家的故事。我觉得弹钢琴就是用钢琴讲故事,用键盘表达自己的心情,用手指在键盘上跳舞,很美很美。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3月7日下午,由《琴童》杂志主办、北京雅马哈音乐交流中心协办的"献给妈妈的琴声"主题音乐会在北京雅马哈音乐交流中心举行。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琴童和家长早早来到了会场,有的学生专门请了假前来聆听。参加演奏的3位小嘉宾有积极备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陈诗雯小朋友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段怡婷、杨铠豪两位同学。他们为大家带来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德彪西、普罗科菲耶夫和中国作曲家王建中先生的作品《浏阳河》等钢琴作品。在即将到来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小演员们的演奏倾注了对妈妈的  相似文献   

10.
<正>学琴和文化课的学习,有的人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冲突的,即:顾得了学习就顾不上练琴,顾得上练琴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但也有很多琴童,不但琴学得好,而且文化课成绩也很优秀。在他们看来,两者之间不但没有矛盾,而且能够相得益彰,互相促进。那么,身为琴童,我们应该如何兼顾文化课业与练琴呢?  相似文献   

11.
琴童风采     
<正>《琴童风采》投稿信箱:qintong2000@163.net吴祺浓年龄:5岁我是一名5岁的小琴童,别看我小,我本领可不少。钢琴上52个白键我闭上眼睛,都能听出来是什么音。我以前不爱练手指,可我爱看《琴童》杂志,它让我知道了很多音乐家,还告诉我坚持是没有终点的。因为这句话我每天坚持练琴。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中,我热爱音乐,喜欢弹钢琴,我是一名快乐的小琴童。  相似文献   

12.
<正>正走在学琴道路上的你,还记得当初是为什么选择学琴吗?是因为自己喜爱,还是为家中"权势"所逼?抑或是为了别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喜欢音乐,所以我学琴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实现我的音乐梦想!飞天鱼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开始要我学钢琴。因为妈妈说.她小时候没有条件学琴,希望我能完成她的梦想。我当时觉得特别自豪哦!慢慢地,我开始反感妈妈的决定,因为练琴实在太累了!好在我还是喜欢的音乐的,所以  相似文献   

13.
<正>为何学琴一定要练习?为何学琴一定要师徒相授?为何有的琴童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少走了弯路?为何网络时代还学要找到教师当面指教?为何要加入一个音乐群体?一所音乐学校的价值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音乐氛围"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从隐形知识的角度得到一部分解释。一、什么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亦称"意会知识",其概念最早由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7年提出,后从哲学领域进入诸多学科。波兰尼将人类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通常可用语言、公式、图形  相似文献   

14.
琴记     
<正>2013年10月15日,宝宝学琴4年零214天。3年前我带着宝宝步入小提琴世界,3年后由先生慢慢接手,开始独立给宝宝做陪练也一年有余。如今回头看走过的路,每个阶段每迈一步都在纠结中前行,思前顾后谨慎地走着。幸运的是,我们这一路上总是遇上好心人、好老师。看着宝宝一点点划步,去和先生,特别是先生(由之前的玩玩变得无比认真)。心中溢满了喜悦之情。然而这个过程,有喜有忧,有甜有苦,千般滋味在心头潮起潮落。要不是琴童家长,估计真的很难体会这种复杂的心态沉浮。回想起刚学琴那会儿,多么羡慕和迷恋学琴几年的孩子拉出的每个音符啊!现如今,我们也默默地走过了四年半,埋头迈向第5个年头。可现在为什么没  相似文献   

15.
<正>每日练习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琴童和家长应该对每日的练习有充分的重视。每日练习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文体爱好,乐器演奏需要从不间断地练习。一天不练,前一天取得的进步就可能倒退,下面就要花几天的时间追回。抱着"第一天不练,第二天练更多就行"的态度,会发现琴艺进步得非常缓慢。"练琴三六五,孩子不怕苦"。从学琴的早期开始,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周末和寒  相似文献   

16.
<正>音乐是什么和音乐为什么,乍一看似乎和每天的学琴活动没有直接关联,但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反复思考它们。学琴为什么据某小提琴网站上100多人参与的调查显示,58%的家长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占第一位;13%是因为孩子感兴趣;8%想走音乐学院(或下属的附中附小)的专业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什么是过度练习"过度"难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根据每个琴童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在我看来,如果音乐演奏者的练习超出了他生理或心理的承受极限,从而造成肌肉或神经的损伤,或导致演奏和成长等多方面长时间不能均衡,那就是过度了。偶尔的过度练习,尚可通过各种手段恢复,但长期的过度练习会给演奏者带来巨大且不可逆转的身心伤害。孩子早期的身体疼痛常被家长和教师怀疑为懒惰而忽视,结果在伤害发生后追悔莫及。所以琴童家长——尤其是准备走专业演奏道路的家长们,有必要对"我的孩子是否练习过度"保持警觉。  相似文献   

18.
<正>家访,是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一种活动。它能使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更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它是教师与家长、幼儿面对面的口头交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它是教师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进行的,能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真心的付出、真切的关爱,有利于引起家长心灵的共鸣。有效的家访能够激发家长、教师、幼儿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使家园关系更为融洽,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产生"1+1>2"的强大教育合力。1.访前准备——有效家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和谐学琴路     
<正>在孩子没有学琴时,我查阅过相关资料,感觉家有琴童,都会发生不和谐的"交响乐"。正是这种心理上的阴影,在女儿学琴后,我倍加小心,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与她发生冲突。她的学琴之路虽有曲折,好在并没因学琴而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学得不深,还是二度开学,今年寒假准备考级。在备级之前,对小女短暂的学琴生涯作个小结吧。一、学前的诱导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我曾告诉她,不乖不让上幼儿园,把她的胃口吊高、吊足,让她加倍珍惜。学琴的  相似文献   

20.
<正>亲爱的琴童小朋友,大家好!正在学琴的你,想测测自己的音乐知识储备量吗?那就快快参与本栏目的测试吧!本刊每期都会准备10道音乐知识题,等待你的作答。你可以将答案写在本刊的小插页"读者调查表"上。本刊每期会从答对70分以上的调查表中,抽取100位幸运读者,并赠送一份精美小礼品。还等什么?赶紧参与进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