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神话中,有一段女娲娘娘采石补天的美丽传说。如今,南极上空真的出现了一个相当美国领土大小的“窟窿”——臭氧层空洞。那么,人类能否象女娲娘娘一样,想法将它“补”好呢? 为了避免因出现臭氧层空洞,而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灾难性后果,科学家们提出了限制乃至禁止氟氯烃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  相似文献   

2.
先秦灾害神话记录了自然灾害,表现了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灾害研究的材料来源。与此同时,灾害神话神秘又夸张的书写笔法,对后世文学题材、结构等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更使其成为灾害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因此,从文学角度入手,概括研究先秦灾害神话的文本内容,深入分析《山海经》《楚辞》等经典著作对灾害神话的描写。进而梳理灾害神话的文学特征、神灵形象描写,才能得出灾害神话乃中国灾害文学之源流的结论,最终达到灾害神话的基础性研究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西少数民族作家梁志玲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底层女性形象。通过分类可以发现她笔下的底层女性形象具备底层性与命运苦难性的共性。梁志玲以女性作家的细腻笔触表达了对底层女性的理解与悲悯,透露出人性的温暖。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女性电视面临着承载构建女性客观形象传播使命和参与传播市场竞争谋取生存发展空间的两难抉择。必须增大女性传播主体话语权,强化传播主体的女性意识,改善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应该以女性特色、地域资源和传播优势等主要传播因素为依据,培育传播个性;必须正确看待赢利,再造传播市场。  相似文献   

7.
谢晋电影在中国影坛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文革结束后的反思三部曲是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他将个人的命运浮尘融入社会的政治变迁和历史演进之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沉痛的历史。本文以反思三部曲中出现的六位女性为研究样本,采用符号学和意识形态分析的方法,发现女性的形象是复杂而宏大的,她们是男性的拯救者、历史的承担者和道德的评判者。最后结合谢晋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情况等因素对其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再现成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代神话研究领域,黄石的《神话研究》、谢六逸的《神话学ABC》、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和林惠祥的《神话论》等几本神话研究专书出版较早。它们各有学术亮点和创制,互有异同,亦有较好的互补性,当然也存有一些瑕疵和不足。作为我国现代神话研究的起手资料,目前在学术界的普及和阐释还不够,其学术价值还未得到应有的引鉴和彰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百度新闻搜索引擎下的一些具有普遍代表性的网络新闻报道进行筛选和抽样分析,发现媒体在对"老太太"的报道中,通过强调卖点内容,妖魔化报道和剥夺老年人话语权等方式,给老年女性群体贴上各种负面标签,以此形成对中老年女性形象的污名化建构。本文解析了网络新闻报道对"老太太"形象构成污名化的过程和后果,并提出去污名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光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也一直是学者们竞相研究的对象,对于更好的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良友》画报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视角下进行审视,分析《良友》画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对当时的社会思潮、流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三十年代《申报》上的香烟广告被赋予了大量的女性意义,通过各种画面来展现不同的女性形象——权力、财富、身份等等信息被表征出来,"国货"与"洋货"的广告竞争中,吸烟的功效被夸张地渲染。经过香烟广告对女子吸烟行为的过度宣传,女子吸烟除了具有追求享乐、体验幸福的功能,更被赋予了摩登、时髦的意味,这种行为既符合交际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女性美。  相似文献   

12.
广西70后女作家杨映川的女性写作别具一格,她更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现实的命运。在《淑女学堂》中,塑造了各式淑女形象与男性形象,构建了一个爱欲纠缠的两性世界。通过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冲突,揭示了男女两性的差异与互救。小说救赎意识不断深化,饱含着作者对都市女性出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重建理想的新型的男女平等秩序的信心与希望。  相似文献   

13.
尽管相对于民国之前的中国社会而言,女性的自主权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报刊广告中有着不少的现代女性形象,但是整个社会中最认可的女人的职位是家庭妇女。广告对男女性形象表达方式不同,对男女性价值的认同不对等,都是男权意识在报刊广告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蛇性之淫》是上田秋成于1768年所著《雨月物语》的第九篇志怪小说,后人大都认为其是冯梦龙收录编撰进《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翻案小说。文章认为富子这个形象是上田秋成的独创,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并没有原型。文章以富子为中心,通过考察两则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日两国女性的地位以及富子形象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神话本质研究、叙事转向、民俗谱系方法为基础,构建一种适应神话传说内在发展和地域社会需求的神话叙事谱系理论,便于我们从整体上、有重点地推动地方叙事进程,逐步解决神话叙事中的现实矛盾和发展问题。就山西帝尧神话叙事而言,帝尧神话传说在山西根深而久远,具有历史性、多元性、稳定性、复杂性。借用神话叙事谱系理论,山西帝尧神话传说涵盖五大叙事谱系:历史文本叙事谱系、族群叙事谱系、空间叙事谱系、仪式行为叙事谱系、景观叙事谱系,这些谱系之间具有时空或逻辑因果的联系,在互渗互构中又衍生了次级叙事谱系。山西帝尧神话叙事谱系的研究实践,对于传承帝尧神话传说、建构山西相关地域认同、助力地方产业经济和国家文化发展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是中西神话的重要代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希神话中的人物在外形和性格方面表现出种种不同。而从这种不同,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文化所体现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正>丹麦中古时代的历史学家萨克索有言:"冰岛人用智慧弥补了他们的贫瘠。"摊开地图,沿着欧洲曲折的海岸线一路北上,现在的冰岛、丹麦、挪威一带,可以统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也就是狭义的北欧。北欧,这个带着神秘与寒冷气息的地方,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确实是贫瘠的。但就在这贫瘠的荒原,冰岛人用难以想象的智慧,抒写了不亚于希腊神话般绚烂辉煌的神话——北欧神话。北欧神话确实担得起"被遗忘的神话"这一名头。十字军东征时期,相信北欧神话的人被东征的十字军视为"异教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就掀起了"中国热",并且经久不衰。这期间所塑造的中国女性角色从风尘放荡的妓女到身份显赫的贵人,从憨厚朴实的农妇到风韵别致的都市女郎,不一面足。本文探讨的是好莱坞电影中塑造的中国女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她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城徽的故事     
城徽——城市的标志,它是城市的起源与传说的艺术形象,既是一大人文景观,又是环境艺术精品! 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与传说,在后来的科学、哲学、艺术、宗教中无不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神话深处,不仅孕含着世界的艺术热情,也孕含着理解世界科学的意向。由于神话的世界大多是借助某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传诸后世,所以人们认为神话离科学远而离艺术近。人类对大自然之谜不能解释的时候,就用神话来开解。而宗教则把这一切疑团都推给“万能的主”——上帝。那么,上帝又是什么?当记者问爱迪生如何想象上帝的,这位美国科学家幽默地答道:“没有重量、没有质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不可想象的。”神只不过是人类的自画像而已。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  相似文献   

20.
消费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处于持续的变动和选择中,商业街作为城市商业的缩影和精华,需要根据自身形象特性利用适当的传播媒介,进行包括功能、品牌、文化、声誉等要素的形象传播,将商业街形象传递到目标受众,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竞争力。本文从商业街形象的解构入手,综合商业街形象的特点和传播理论探讨消费社会中商业街形象传播的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