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接班,一个同事语重心长地和我说:"我看你怎么"收拾"小张这孩子,前面三年他可是"风云人物"呀!"迎头一棒,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呀?上课捣乱?作业不做?欺负同学?与老师作对?天啊!我该好好地想想"制服"这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我天天揪着小张的小毛病做文章的场面了:你怎么上课又不认真听讲了;你怎么又在队列里讲话了;你怎么又和同学闹矛盾了,等等!孩子,给我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儿子的爱心     
<正>一个星期天,儿子去同学家玩。我去接他的时候,他兴奋地提着一个笼子,喜笑颜开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养一只小仓鼠啊?于佳送我一只小仓鼠,我想养。"我想都没想,就说:"不可以!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好东西就想占为己有,这样不好!"儿子辩解:"我才没有想占为己有呢,是他看我真的喜欢,所以才要送给我的。"我说:"老鼠又脏又臭,还会传播鼠疫。"儿子据理力争:"才不脏呢!我会每天定时给它打扫笼子的。还有一种白粉是防鼠疫  相似文献   

3.
<正>小朋友,快把这页拿给老爸老妈看,告诉他们,在这里可以分享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体会,也可以为其他小朋友推荐好书哟!让他们也成为"创粉"吧!为了让儿子受到较好的教育,我们把他送到了离家较远的学校读书。儿子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给他办了一张学生公交卡。每天看着他小小的身影挤公交车上学,晚上又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我心中满是酸楚。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你"是我的缘记得新学期分班前,我就想班上孩子学习差点无所谓,我只要多花点儿工夫,孩子的学习不成问题,只要没有特殊儿童就行。可是现实总是没有想象中美好。分班名单一到手,就有老师告诉我,你抽到了一位特殊儿童,他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智商又低,根本学不上,更谈不上考试了。我的脑子顿时蒙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我今后该怎么办呀?就这样,我与特殊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一条关爱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语丝     
◇如果你没有对某一件事情充满激情,你就不应该创业,绝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乔布斯 很多人问我,我想创业该怎么做?我会问他:“你的激情在哪里?你的公司将做什么让你感到振奋的事情?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我就会告诉他:那你先去餐馆里端盘子,慢慢想,想清楚了再谈创业。我深深认为:如果你没有对某一件事情充满激情,你就不应该创业,绝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相似文献   

6.
看过这么一则趣闻。法基姆一次到澡堂洗澡,服务员请他猜个谜语:"请你告诉我,这个人是谁:他既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姐妹,但他却是我父母的孩子。"法基姆想啊想,最后他说:"我不知道。"澡堂服务员笑道:"就是我呀!"法基姆很喜欢这个谜语。他回到家里,便对老婆说:"莎娜,告诉我这个人是谁:他既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姐妹但他是我父母的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7.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有人问你,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父母与子女是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你把孩子当什么角色来看待呢?把他当大人还是当小孩?我们该以何种角度看待孩子?是俯视孩子,平视孩子,还是仰视孩子?一、俯视孩子,就是把孩子当孩子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都不会,他需要学会走路吃饭,学会各种生活技能,于是我们能容忍他摔跌跤,犯错误,容忍他慢慢地学,因为他是孩子。我们的眼神是宽容的、温和的,我们的面容是微笑的、慈祥的。可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眼光开始带"刺"了,面容  相似文献   

9.
<正>《孩子你慢慢来》一书,是龙应台站在女性的角度、妈妈的视角给儿子写的成长手记,但看这本书时,我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阅读和欣赏的,并从中吸取了很多教育智慧。读着龙应台的文字,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孩子。我强烈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带着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的秘密,安安(龙应台的儿子)超强的、灵  相似文献   

10.
<正>萌萌姐姐温馨提示:这两页请和爸爸妈妈一起来阅读哦!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培养孩子如同护理花草一般,是个慢过程。虽然儿子没有什么过于出众的地方,但我可以放心让他一人在家,他会把自己安排得妥妥当当;我可以放心让他  相似文献   

11.
正当下,中国的垃圾分类正蔚然成风,自从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之后,中国推进垃圾分类更是进入了快车道。垃圾分类看起来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小事并非易事,垃圾分类其实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长期考验,是社会治理体系迈向现代化的重要环节。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2.
<正>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爱的结晶,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而家庭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就是这所学校的老师。怎样当好这第一任老师,身为人母的我,从教育女儿的经验中,总结出几点体会。一、做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了,他们一出生,心灵的土地上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最早播种者,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为了不结出苦果,作为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为什么不能只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这样做有几个坏处:)第二,孩子在学习和做事上会更没有上进心。因为孩子会养成一种想法:我要什么父母都会给的,既然都会给的,还去努力干什么?这样,他们就没有上进的基础,没有刻苦的内在动力。比如吃饭,西方科学家研究就表明,孩子吃得太饱或一直处于很饱的状态,他们的智力活动就会减弱,他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欲望都会减弱。我们中国有个词叫"饭困"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老话"七分饱、三分  相似文献   

14.
<正>打开电视机,你会发现时代真的变了,荧屏上那些只会撒娇、动辄落下两行清泪的妹子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豪爽泼辣的女汉子。在《辣妈正传》中,产后复出的孙俪饰演彪悍的年轻妈妈夏冰。她以"我是妈,但我更是我"作为人生准则,坚持认为女人不可以一生孩子就蓬头垢面变成黄脸婆。所以她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照样在时尚界指点乾坤,她举止利落,气场强大。男扮女装,如果是出于艺术的需要,的确无可厚非。然而,  相似文献   

15.
<正>"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我们没话说了。"这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家长的抱怨。如今,我国的许多家庭存在类似现象。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孩子越大必然与父母越"远"吗?本期希望笔者的采访能解开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6.
<正>引子:今天拟定这个题目,出于两个情境:1.不只一次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班主任说:"老师,拜托了,你的话比我们家长的话管用……"也不只一次地看到孩子扬起天真的笑脸自豪地对自己的父母说:"我们老师说的!"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孩子的成长中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种作用应该发挥到什么程度?这是不是一种使命?2.因为我是教政治的,所以,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孩子们对当今社会很多问题的质疑,而质疑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很多孩子会认为那些优秀的道德观念或是我们的社会理想不过是课本上的说说而已。探究这种价值取向的成因,一定是受我们成年人世界的影响,这里面包括社会、家庭,当然也包括我们老师自己。有很  相似文献   

17.
“我负责”本是一句豪言,表现了劳动者无所畏惧的胆识与气魄。但是,如果此言出口过于轻率,超出了应有的约束与界限,也会走向它的反面。几年来,在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中,就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例如,个别同志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面对安全员的劝阻,却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出了问题我自己负责!我说,这个责任你负不起。因为,你并不仅仅属于你自己。首先,你属于家庭,属于你的父母、爱人和孩子,属于所有关心你爱护你的亲人和朋友,你的安危与他们的命运紧紧相连。第二,你属于企业。企业把工作任务交给你,并为你准备劳动保护用品,这是对你的信任与关怀…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曾经在孩子面前不可抑制地发脾气,强烈地表现出伤心、失望、愤怒等负面情绪,过后又难免自责、后悔。其实,当孩子出现家长不可接受的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分析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亲子冲突。1.控制情绪。家长在生气的时候,通常是先"打击":"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笨不笨?"然后是说教:"平时跟你说多少次了,要有礼貌……"孩子则是内心奋起反抗,瞪着眼,翘起小嘴。此时,具体的教育内容完全被家长火冒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回放】圣诞节前的一天下午,我和李老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带给孩子们。我们把精心准备的糖果包在每个孩子的抽屉里放了一份,还给父母们发了校讯通:"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今晚就是平安夜了,这是一个西方的传统节日,如果您爱自己的孩子,请满足他(她)一个愿望,在今晚把他(她)一直想要的那个礼物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中,为了职业的发展,每个人可能会做长期的准备——从漫长的实习期再到试用期,途中以老带新,一步一个脚印,虽然辛苦,却还有章法可以遵循。然而有一种职业,不但没有岗前培训,也没有现成的例子可以照搬,更没有所谓的经验可以参考(因为这份工作通常是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降临),多数是两眼一抹黑,按照自己的心性"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的职业就是——父母。工作可以重来,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并且不可逆转。因此,对于"父母"这个特殊职业来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爱,也要有智慧;不仅需要摸索,也需要学习和培养。当我的孩子降临,给我带来无尽惊喜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是无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