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电视直播平台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主播、记者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模式,从心理和业务层面上全面适应"大直播"时代的要求。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为例,从尊重现场、处理意外、个人形象、直播语体、相互配合等几个方面,结合相关实例阐述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原则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电视新闻报道也顺应历史潮流进行着改革和创新,不断契合受众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本文旨在以时间为轴,回溯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嬗变。  相似文献   

3.
在"云媒体"、"多屏"时代,传统电视新闻面临空前的竞争。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差异化、深度化、多元化战略的应用如箭在弦。深圳卫视《关键洞察力》栏目创新性地以心理分析等手段来深度剖析新闻人物与焦点事件,赋予了节目新的特色"黏点"。本文以《关键洞察力》对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的报道为例,探讨电视新闻中心理学运用体现出的独特视角和创新性深度报道新路。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中国的环境新闻传播方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传统的电视新闻、报刊等逐渐远离受众视线,而以手机为载体的自媒体,如短视频、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则更易被受众所接受。相应地,环境新闻传播的形式与内容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以优化环境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意识的不断崛起,人们的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意识日益增强。在网络特别是微博等技术的支持下,每个人都能便捷、迅速地传播个人观点,"信息爆炸"逐渐被"观点爆炸"所取代,海量观点和评论往往影响着受众的判断,如何引导受众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一重任便落到了主流媒体。笔者通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外部生存空间和内部生存环境的分析,认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运用"实际操作"技巧,达到"引导受众作冷静、理智的判断"、"去伪求真、以正视听"、"扶植正面行为、抑制负面行为"的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点睛之笔",其深入透彻的说理分析,让人们在新闻"快餐"之后,了解到更多的背景和专业观点,在给观众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思考。如今,新媒体的加入为电视新闻评论增添了活力与动力并促进其不断发展。本文从内容与呈现形式两方面浅析新媒体融合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并结合新闻节目的有关成功案例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7.
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于是它们开始寻找新的途径、新的模式来将自身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与电视媒体品牌力的表现与塑造,以期有效地促进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及创新,构建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力。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故事化的电视新闻引人入胜,并能揭示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深受观众喜爱。本文旨在对电视新闻故事化这一现象进行探究、分析,论述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成因与现状、趋势和创作、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作为党的宣传喉舌的电视新闻媒体,更应当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然而,以民生新闻报道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地面电视频道,在人文关怀的认识和实践中却存在误区。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展现人文关怀,既符合受众心理,也有利于新闻媒体自身社会功能的实现,是一个"双赢"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新闻节目一直以来都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点。但如今部分新闻节目单一的形式,基本不变的西装制服,播音风格略显古板严肃,多少会使观众产生一种视觉以及听觉上的疲劳。面对现当代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迅速流行,电视新闻着实受到了严重冲击。因此,电视新闻也不得不开始面对"创新"的问题。在创新中求发展,不管是节目的形式,还是风格,亦或是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工作中,通联部不仅是对外沟通的部门,是新闻工作实现"上通下联"的桥梁,还是媒体联络社会群众、获得新闻线索的纽带,它使媒体关注社会的范围更广、视野更宽。笔者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剖析,分析传统电视通联工作运行中机制的利与弊,探索新时代下电视通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涵、分类与制度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伯恩 《环境保护》2020,48(13):49-52
只有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把"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本文界定了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涵,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理论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产业生态型、生态产业型、产权交易型、生态溢价型、生态补偿型、生态倡议型、绿色金融型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出动环境执法人员52497人次,检查企业17074家次,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92份,处罚金额12453.3023万元。"2018年以来,惠州市以环境执法大练兵为契机,综合运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司法等手段,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不断提升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综合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昆山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过对昆山市1990~2006年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昆山的城市化相对水平在研究年份内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0.18上升到2004年的0.60;用价值量表征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在研究年份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相对水平与城市化相对水平之间的关系呈不规则的"U"型特征,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y=-2.5873x4+5.2542x3+0.4227x+0.98(R2=0.89)较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本土化问题日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实现传播报道的贴近性,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因此,细分受众、确定自己的受众定位,地方电视新闻节目走本土化之路是实现贴近性的必然趋势,地方电视台要精心搞好栏目策划、改进报道方式,坚定本土化的价值取向,使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7.
构建经济与环境公共服务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各省市2007~2014年经济与环境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两个分系统耦合协调类型的空间格局分为5个阶段,其中以2011年格局变化最为明显;从时间维度看,两个分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可分为"U型"、"倒U型"、"W型"3种;从空间维度看,按照耦合协调度值大小可以将11个省市分为三个梯队,而三个梯队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以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第一梯队远高于第二三梯队。且梯队内部差异也呈现非均衡性,第一梯队地区之间的内部差异在不断缩小,而第二三梯队地区之间的内部差异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理念的支持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校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体育达标就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想法,从深入研究新课标开始,不断寻找适合新型体育教学的方法,使新课程改革的效果和优势尽快显现出来。在不断探索新教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使自己能更好地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实现民主革命胜利为目标,以"站起来"为导向,从对象维度、内涵维度、养成维度、价值维度初步确定了"党性"的话语框架;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富起来"为要求,对"党性"话语进行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主线,以"强起来"为追求,开辟"党性"话语新境界。"党性"话语的传承、发展,鲜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不懈努力的伟大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近20a三峡库区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能够把表示"空间单元特征的图"与表示"时间发展之起点与过程的谱"合为一体,并建立起空间—属性—过程一体化数据信息。论文以TM/ETM影像为空间数据源,构建三峡库区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阶段农林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以及融合1990、2000、2010年这三个时期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模式图谱,以探讨库区近20 a来的农林用地变化轨迹和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 1990—2000年阶段的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主要以农林地间及其和草地互换、建设用地占用农林地的图谱单元类型为主。空间差异上最为显著的是"耕地→建设用地(编码15)"、"草地→林地(编码32)"和"林地→草地(编码23)",空间分离度较低。2 2000—2010年阶段的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单元分离度增大,农林地利用发生转换空间进一步扩张。最显著变化的是"耕地→林地(编码12)"和"耕地→建设用地(编码15)"图谱单元类型,其次是农林地转换为水域图谱类型(编码14和24)的面积增大。3库区农林地利用变化模式以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为主,反复变化型和持续变化型发生概率较小,库区农林地利用的转换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