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概是因为有句话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谈到学琴,很多家长马上会问"我怎么培养孩子的学琴兴趣?"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我认为,兴趣来源于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对各种事物的普遍的好奇,是家长从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培养的。如果具备,等到儿童开始学琴,他们能很快或逐渐发展出对包括学琴在内几乎所有音乐活动的兴趣。有的家长问这个问题时,可能已经稍晚,他们在孩子学琴之初可能没有恰当地引导,孩子不是带着兴趣去学琴的。所以,在此意义上说,兴趣不可能无中生有,也无法培养,只能是被保护和被帮助。一、激发兴趣欲扬先抑兴趣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产生,发展和保持。儿童  相似文献   

2.
<正>正走在学琴道路上的你,还记得当初是为什么选择学琴吗?是因为自己喜爱,还是为家中"权势"所逼?抑或是为了别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喜欢音乐,所以我学琴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实现我的音乐梦想!飞天鱼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开始要我学钢琴。因为妈妈说.她小时候没有条件学琴,希望我能完成她的梦想。我当时觉得特别自豪哦!慢慢地,我开始反感妈妈的决定,因为练琴实在太累了!好在我还是喜欢的音乐的,所以  相似文献   

3.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琴压力,又开阔了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4.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琴压力,又开阔了音乐视野。  相似文献   

5.
和谐学琴路     
<正>在孩子没有学琴时,我查阅过相关资料,感觉家有琴童,都会发生不和谐的"交响乐"。正是这种心理上的阴影,在女儿学琴后,我倍加小心,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与她发生冲突。她的学琴之路虽有曲折,好在并没因学琴而影响亲子关系。孩子学得不深,还是二度开学,今年寒假准备考级。在备级之前,对小女短暂的学琴生涯作个小结吧。一、学前的诱导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我曾告诉她,不乖不让上幼儿园,把她的胃口吊高、吊足,让她加倍珍惜。学琴的  相似文献   

6.
学琴二三事     
<正>孩子开始学琴到现在将近两年。两年下来,深深体会到学琴并不仅仅是技巧的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坚持。坚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孩子来说,在他以后的人生中多了一个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而对于妈妈来说则是学会了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这些收获是意外的也是必然的。(一)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黄山奇石》中最后一段:黄山上的奇石还  相似文献   

7.
<正>《琴童》杂志是国内首创的一本专为学琴家庭服务的现代琴童家庭音乐教育期刊。《琴童》以服务琴童学琴生活、提高音乐素质为办刊宗旨,读者主要为6~13岁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以及音乐老师。《琴童》杂志内容分为两大版块,琴童版:集故事、娱乐、互动于一体,传播音乐知识,调剂学琴生活,开阔音乐视野;成人版:以强大的专家作者阵营为家长、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为家长、教师提供交流成功育子、探讨艺术教育经验的互动平台。孩子阅读《琴童》杂志,可以改善、丰富练琴的环境和内容,使学琴变得生动有趣、轻松愉快,既缓解了学  相似文献   

8.
<正>音乐是美妙的.但是学琴路上充满了枯燥与艰辛.许多琴童因为不能坚持而选择了放奔。在学琴路上,你坚持下来了吗?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我当初学琴是妈妈选择的.记得小时候.每次练琴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煎熬.但为了不让妈妈失望.我一直坚持着.到现在.我学琴已经5年了.我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钢琴了.而且同学们也因为我会弹琴而羡幕我.这使我充满了自信.  相似文献   

9.
专家问答     
<正>问:怎样培养孩子的音乐感觉?答:有些孩子一听到音乐就高兴,手舞足蹈,挥拍击手,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有的孩子则表现得平淡,甚至无动于衷,这种先天对音乐敏感性的差别是客观事实。但我们应该承认,音乐感觉的后天培养也很重要,而且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1.把自己同音乐联系起来感受音乐人的听觉有时可以很敏锐,一丁点儿响动都能辨别;有时也可充耳不闻,声音近在咫尺也听不见,显得迟钝。听音乐也是一样。可我们如果学习音乐、学习钢琴可不能对音乐没有敏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又是听觉的艺术。离开"听",音乐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到:音乐课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培养终身热爱欣赏音乐的人。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内容,欣赏也是表现音乐的基础。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用歌喉去展示表现音乐,但是我相信百分之一百的孩子都有一双正常的耳朵,能欣赏音乐。教会孩子欣赏音乐,应该比教会孩子唱几首歌更重  相似文献   

11.
<正>女儿小昱,幼儿园大班时报名参加了电子琴兴趣班,从此便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条路上一步一步走了过来。时至今日,她已是六年级的大姐姐,通过了钢琴8级考试。回顾女儿走过的音乐之路,我感触良多。身为母亲,不懂乐器,不会识谱,甚至五音不全,在女儿学琴的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赵薇教授所著教材《学琴之路》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30多年,再版30多次,成为最受全国教师和琴童欢迎的系统学琴体系。应人民音乐出版社之邀,赵薇教授《新学琴之路一赵薇小提琴教程》在全国琴童家长的期盼下终于出版了。这是赵薇教授40年教学实践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所有曲目均为重奏,突出多声部教学法。在新版《学琴之路》中,从启蒙开始到中、高级的教学,增加了大量的重奏曲目,以学生与教师重奏、学生分声部重奏及齐奏、学生与钢琴合奏等形式,营造出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效果,让精  相似文献   

13.
<正>4岁开始学琴,9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附中,13岁首次举办个人独奏会,16岁在音乐会上演奏肖邦全部的24首钢琴练习曲,并开始陆续在国内外钢琴比赛中获得多个重要奖项……他就是享誉海外的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邹翔。如今,邹翔的演出足迹已经遍及全球四大洲5。多座城市。很多一流的音乐厅里,都回荡过他的琴声。如美国卡内基音乐  相似文献   

14.
琴童风采     
<正>卞崔灿年龄:11岁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现在11岁半了。和很多琴童不一样,我是10岁才开始正式学琴的。虽然我学得很晚.但我相信,只要多付出.就一定会成功的。课余时间我喜欢看书、画画、练琴。我很喜欢看《琴童》.特别是"音乐百事通"和"缤纷世界"栏目.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我是一名快乐的琴童!  相似文献   

15.
琴记     
<正>2013年10月15日,宝宝学琴4年零214天。3年前我带着宝宝步入小提琴世界,3年后由先生慢慢接手,开始独立给宝宝做陪练也一年有余。如今回头看走过的路,每个阶段每迈一步都在纠结中前行,思前顾后谨慎地走着。幸运的是,我们这一路上总是遇上好心人、好老师。看着宝宝一点点划步,去和先生,特别是先生(由之前的玩玩变得无比认真)。心中溢满了喜悦之情。然而这个过程,有喜有忧,有甜有苦,千般滋味在心头潮起潮落。要不是琴童家长,估计真的很难体会这种复杂的心态沉浮。回想起刚学琴那会儿,多么羡慕和迷恋学琴几年的孩子拉出的每个音符啊!现如今,我们也默默地走过了四年半,埋头迈向第5个年头。可现在为什么没  相似文献   

16.
<正>每日练习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琴童和家长应该对每日的练习有充分的重视。每日练习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文体爱好,乐器演奏需要从不间断地练习。一天不练,前一天取得的进步就可能倒退,下面就要花几天的时间追回。抱着"第一天不练,第二天练更多就行"的态度,会发现琴艺进步得非常缓慢。"练琴三六五,孩子不怕苦"。从学琴的早期开始,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树立不怕吃苦的精神。周末和寒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孩子的老师推荐了一本《指尖下的音乐》的书给我,看完仍觉不过瘾,意犹未尽之余又买了几本有关孩子学琴方面的书籍仔细研读。本来是想寻找些什么,但确切要寻找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在细读了两遍《指尖下的音乐》,看完了《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之后,我感觉,想寻找的东西自己浮出了水面,那就是:我该如何解读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练  相似文献   

18.
做好音乐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阶段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日益丰富,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演唱歌曲、表现音乐的机会。这意味着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教唱式"音乐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小学的音乐课堂活起来,是小学音乐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为何学琴一定要练习?为何学琴一定要师徒相授?为何有的琴童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少走了弯路?为何网络时代还学要找到教师当面指教?为何要加入一个音乐群体?一所音乐学校的价值有哪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音乐氛围"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似乎都可以从隐形知识的角度得到一部分解释。一、什么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亦称"意会知识",其概念最早由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7年提出,后从哲学领域进入诸多学科。波兰尼将人类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通常可用语言、公式、图形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在游戏中,幼儿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物,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游戏成了他们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在游戏中他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悦,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本身就能吸引孩子并能让孩子积极参加。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把"游戏"作为对孩子进行音乐能力培养及整体发展和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