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全球化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新的国际格局中,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科技外交工作在我国总体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外交”已成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外交为科技发展服务的理念还未被充分认识,也很少有人使用“科技外交”的概念,官方文件中甚至很难见到“科技外交”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公共安全问题中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政府在媒体应对时,存在对媒体认知不足,应对不及时,态度和方法不正确、应对没有常规化等诸多不足,从而影响食品安全事件的妥善解决,影响了政府和媒体的关系,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政府在应对此类公共安全事件时,要重新认识政府和媒体的关系,正确认知媒体功能,善于和媒体沟通,形成媒体应对的长效机制,以把握好舆论阵地,提升公共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的英文颁奖词"hallucinatory realism"的中文翻译"魔幻现实主义"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关键词。各方对"魔幻现实主义"一词用法不准确的公开辩护虽然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但是依旧没有大范围吸引到读者的注意。一个词语的翻译不准确造成了媒体的集体失语,这值得媒体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4.
X一012以叉K)以刃l论环境外交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蔡守秋(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9,18(6)一243、245环图X一l(X) 简要阐述了环境外交兴起的原因及其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了环境外交的概念和含义,并较深人地概括了环境外交区别于其他外交活动的6个特点。作者认为,研究并掌握上述基本问题,对于建立环境外交的科学体系,促进环境外交的发展,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系列公共和协调政策与措施。重要的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计划、刺激热电联产、支持采用节能设备、重工…  相似文献   

5.
<正>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6):122-133
日本陆军与外务省主导的双重外交体制是研究日本外交的主要视角,但在某些情况下,满铁、关东都督府、海军、大陆浪人等都必须纳入考察的视野,根据时代的不同,元老和政党的分析有时也必不可少。然而通过对民国初年中日之间的外交事件交涉的分析,可以发现当时的外交决策往往是在多种力量共同推动下形成的。由于此时日本国内民主护宪运动的兴起,陆军力量受到一定的压制,所以这一时期,陆军往往借力于民间右翼和大众舆论,三者共同合力向政府施压,以实现其在内政外交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综合评述了我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历程,简要论述了中国环境外交在国际环境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捷 《福建环境》2001,18(1):32-32,41
综合评述了我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历程,简要论述了中国环境外交在国际环境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努力推进新时期环境外交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宣传部门、外事部门全面深入地学习邓小平外交理论,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制定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开创对外工作的新局面。国家环保总局为落实通知有关精神,于2000年6月6日召开了“深入学习邓小平外交思想,进一步做好环境外交工作”座谈会。本文为解振华局长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0.
全球环境治理在国际事务的紧迫性日益上升,环境外交在各国外交布局中重要性日益上升。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发挥了大国性、变革性和引领性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角色日益走向全球环境治理舞台的中央,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推进,中国将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环境外交和全球环境治理将会展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高校电教中出现一种不正常的断层现象:人们对多媒体的兴趣很高,却又无力将其推广应用;视听媒体可以推广,却又被人们冷落和轻视。本文试图从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就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原则,多种媒体组合教学的理论依据及设计原则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年初东部地区持续的雾君天气成为国际社会和媒体"热点",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报纸、网络甚至国外媒体,几乎都有报道、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3.
推特媒介政治传播中事件描述与言语描述的错位,会话合作原则与不合作原则的对立,以理服人与各抒己见的抗衡以及礼貌原则与不礼貌原则的互斥等传播特征体现了社交媒体时代政治话语体系对"四个世界"规则的偏离,这些强加于新型社交媒体受众的政治传播的预设框架大多体现了对传统媒体政治传播关系准则的改变、修订或颠覆。这本质上体现了当下社交媒体政治话语体系中不平等的意义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夏堃堡是前国家环境保护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首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1/4个世纪以来,他一直从事着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和环境外交工作.在环境外交又一重大事件,即里约+20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本刊对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环境外交事业的"战士"作了专访.他告诉记者,退休以后,他仍一直继续在为中国和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做些小事,"只要一口气尚存,就要奋斗不止".  相似文献   

15.
接二连三的暴力袭医事件折射了医患间的信任危机。在医患关系报道中,媒体叙述往往"偏向"相对弱势的患者。正是这种对医疗行业的不客观评价,助推了医患间的不和谐。媒体应从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大局出发,立足搭建医患沟通的平台,在监督报道的同时,更要深入挖掘正面典型,从有利于社会的角度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外交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阐述了环境外交兴起的原因及其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较详细介绍环境外交的概念和含义,并较深入地概括了环境交区别于其它外活动的6个特点,作者认为,研究并掌握上述基本问题,对于建立环境外交学的科学体系,促进环境外交的发展,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宇 《世界环境》2014,(1):21-24
<正>近些年,由于信息发布不对称以及公众对环保专业知识不了解所引发的环保舆论事件不断攀升。在这些事件中,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突发环保事件发生后与媒体的沟通解释都出现了不同问题,进而引发新的负面情况,甚至导致公众恐慌,引发信任危机。因此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媒体采访,释放政府信息已经成为能决定突发事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欧盟在一体化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环境外交已成为其共同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全球性、区域性环境外交的同时,欧盟还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有效的环境合作,并与工业发达国家进行环境对话,从而在国际范围内拓展了其环境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鑫 《世界环境》2005,(5):88-88
冷战时期,中国就曾经把大熊猫作为一种友好的象征赠予其他国家.这即是人们熟知的中国大熊猫外交。今天,当津巴布韦被西方社会指责滥用人权之后,也将它的外交触角延伸到了动物王国,以期寻求东方的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20.
<正>选择:设置公共议程。媒体通过对海量信息进行选择排序,决定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怎么报道。这就对社会公共议程进行了设置。受众需要媒体的选择。胸怀大局是做好选择的前提;把握大势是做好选择的关键;着眼大事是做好选择的重点。核实:树立公信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当下,新媒体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真假难辨,公信力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