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智莉 《环境保护》1997,(11):29-30
通过对重量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的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了能够取得满意测定结果的方法。改进后的方法,减轻了工作量,节省了分析费用,有利于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是水质分析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日常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的操作,对水样采样、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经验探讨,为合理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油类萃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对人体毒性较大,且对大气臭氧层有着严重的破坏作用。实验尝试用低毒的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作为油测定的萃取剂。经两者在检出限、线性、精密度、质控样品测定,以及萃取效率试验、加标回收试验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代替标准方法基本可行。四氯乙烯较之其他替代品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用重量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的几个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了能够取得满意测定结果的方法.改进后的方法,减轻了工作量,节省了分析费用,有利于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向东 《环境科技》1989,2(2):40-41,39
在水质监测中,油类是一项重要的污染指标。近十年来,我们从事于水中油类的分析,在地面水,地下水,海水中油类分析时,经常遇到少数样品出现负值的情况。在分析过程中,样品出现负值,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分析人员的操作误差,比色皿之间的误差,试剂纯度  相似文献   

6.
对测定油类的非分散红外法(GB/T16488-1996)进行了改进,用氧化铝代替硅酸镁为吸附剂,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再通过装载无水硫酸钠的砂芯漏斗流出,可较好地解决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油类的预处理过程操作时间过长的问题,减少挥发性油类的损失,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在用工作曲线代替标准曲线进行校准时,可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对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进行了探讨,通过减少四氯化碳使用量,用玻璃纤维滤膜代替玻璃砂芯漏斗过滤脱水,对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能保证分析的准确度,表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东海近海水质油类测定中的不确定度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探讨了东海近海水质油类测定中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考虑到海洋环境监测的一些特殊性,在建立评定不确定度分量的数学模型时,引入了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并根据2002~2003年东海区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内控质量数据(原始平行样测定)资料以A类方式评定量化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的不确定度;同时,以A类或B类的方式对近海水质油类测定中的其他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重复性实验校正因子f是近海水质油类测定中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东海近海水质油类测定中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0.12.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提取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近海沉积物油类实践,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技术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超声波提取技术进行近海沉积物油类样品的前处理,时间短(8min),提取效率高(达95%以上),有机溶剂用量小(约25.0mL),操作简便易行,仅需2次提取,工作曲线线性好(r=0.999);对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可达95.0%以上,结果准确可靠;与经典的索氏提取法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HJ637-2012《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将代替GB/T16488-1996标准。通过对比新旧标准中的不同,分析新标准的改进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油品装卸过程中的静电危险性,在两个城市的油库和加油站对油品的装油、卸油过程,以及装油的油罐车从油库向加油站行驶的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进行了静电检测。通过对大量油罐车内油面电位的检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正常装卸油过程中,油罐车内油品的油面电位远远小于标准所规定安全油面电位,有缩短稳油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吸油插板式隔油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琪朗 《环境工程》2001,19(4):23-25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的隔油池 ,它用具有吸油和隔油双重作用的“板” ,来取代普通隔油池中的隔油墙(板 ) ,使原来不易上浮到水面的细小油珠也能被除去 ,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吸油板式隔油池处理工厂一般含油废水比普通隔油池占用土地面积小、制作简单、投资省、效果好。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的油份浓工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油≤ 10mg L)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成品油库汽油装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油库油气回收改造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了了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工艺流程、油库油气回收系统的组成、监控系统主要功能、环保检测的相关事项,并分析了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效益,结合实际经验对油库油气回收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溢油海水环境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海上溢油风化过程的研究是预测海上溢油归宿和影响的重要基础。溢油指示物(或指标)对溢油鉴别而言,就是如何选择那些能表征溢油图谱指纹的数据处理信息点,以便于准确地辨别溢油来源,气相色谱法(GC-FID)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文中从溢油指示物和海水环境化学指标的角度对溢油海水环境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溢油的指示物和海水环境化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工业污染废润滑油再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润滑油是仅次于燃油的第二大石油制品,机械润滑油在长期使用后将变为废润滑油,成为污染源。对废润滑油的回收再生利用,不仅可以防止废油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可以节约人类有限的石油资源。文章在对当前国内外污染废油再生工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污染废润滑油再生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船舶油运中油气污染,控制及石油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甲斌 《交通环保》2001,22(1):15-18
船舶装卸运输石油时,油气蒸发是船舶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损失大量货油,也对船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试验表明, 油气蒸发过程随油种不同。蒸发速率差别较大,第一类如工业汽油、煤油,初始发量高达每小时5%-10%,第一天蒸发逸散量可在50%,第二类如柴油、原油也有较大蒸发速率,第一天的蒸发量可达3%-11%,第三类蒸发量较小,如机油、重油、渣油等。第一天蒸发量仅约0.5%以下,但蒸发衰减不快。前两类油种蒸发衰减较快。油气蒸发过程也与环境温度、风速有关。文中最后讨论了控制油气蒸发造成污染的3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底管线溢油污染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的溢油模型主要是针对海面溢油的情况,本文提出了预测海底管道出现裂纹和腐蚀形成的小孔时发生溢油的模型.预测在海底管线上某一位置处的蠕孔漏油后,油的浓度超过某一规定浓度的范围,海面上形成油膜的起始位置,估计油膜是否能到达海岸线,以及被风浪携带到海岸线上的原油量.本文还给出了一个基于渤海自然状况及原油性质的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海底管线上蠕孔溢油的污染情况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油轮泄漏时,清除海面油污比较困难,如采用以往的方法速度慢,污染得不到及时治理,为了快速清除海面油污,保护海洋的清洁卫生,本文对智能化油污快速清除系统进行了研究。此系统是在油污吸取器上方安装有一个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对海面油污进行识别,经图像处理后获取数据,再由单片机来控制储油船前方的油污收集器在运动中收集油污,经软管输送到油泵,把油污抽到储油船上的油水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这种清除油污方法比普通清除油污方法工效高、清除干净、污染少,因此可用于清除大面积海面油污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体油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和水中油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水中油含量测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简述了水体中油污染状况,特别对水中微量油的常用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且展望了测定方法的改善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用油品的物理特性鉴别海面溢油源的分析方法。主要对海面溢油风化过程中溢油的运动粘度和折射率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所给出的多个油种的风化过程中 ,油种间的运动粘度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 ,原油的运动粘度随着风化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 ,重质燃料油虽略有递增却很不明显 ;轻质燃料油和润滑油的运动粘度均在缓慢地增加。润滑油和燃料油的折射率无明显的变化。运动粘度法鉴别溢油的准确度较高 ,其准确率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