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2月21日,作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北京挂牌成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德学兼任指挥中心主任。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的文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职责为:参与拟定、修订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地方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组织编制和综合管理全国生产应急预案的实施进行综合监督管理;负责全国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召开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座谈会。会议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海军同志主持,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保监会、蓝天救援队、中国安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代表2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安科院院长张兴凯同志介绍了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当前亟待研究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对于突发事件和事故的有效应对已成为应急救援工作的目标之一.那么,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和原则?如何提高应急救援的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对此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前和发生时采取哪些预防和处理措施,是否需要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问题上,《安全生产法》确立了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这就突破了主要依靠事后处理的传统模式,将事故预防工作提升到更加积极、更加超前的层面,必定促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改革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完善。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必要性为加强事故应急救援、减少事故损失,多年来国家在消防、核事故、海上搜救、矿山和化工、森林、地震、洪水等方面相继建立了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救援队伍,发挥  相似文献   

5.
建立地方应急救援体系必须做到指挥有力、反应迅速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三级应急救援体系,在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中占有主体地位,其建立需要众多软硬件的支持。笔者认为,完善、高效的地方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应当由三个系统组成,即: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有效应对和防范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提高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应急救援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实际现状出发,对应急救援演练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非煤矿山企业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完善应急救援演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编办批准,吉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日前正式成立。吉林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是由吉林省安全生产调度中心(吉林省安全生产信息中心)与原吉林省煤  相似文献   

8.
读者之声     
《劳动保护》2013,(1):10
莫把"演习"当"演戏"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通过实战化的演练,检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检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是否迅速、有序、有效 ;检验应急救援人员的分工职责是否有效 ;检验应急救援物资是否满足事故应急救援需要 ;检验信息的双向沟通是否畅通等。应急演练犹如部队的军事演习,"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但是,现在有些企业却把演练当作"演戏",个体防护装备随便一背就"冲锋陷阵",有的甚至徒手"救火""堵漏"。  相似文献   

9.
雷击天气,对化工装置有何影响?高压、高温下作业,安全预警怎么做?日前,厦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安全生产专家组应急救援专家,对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现场问诊。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市安监部门首次对企业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应急救援组由市安监局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应急救援组6名专家及5名区安全监察员  相似文献   

10.
正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以及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安徽省应急救援力量蓬勃发展,在参与灾害救援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且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防灾减灾和安全自救知识工作上成绩显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救援队伍参与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全国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理论创新研究活动。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理论创新研究重点在哪里,有哪些新成果、新进展?本刊记者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海军进行了专访。为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2015年初开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全国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理论创新研究活动。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理论创新研究重点在哪里,有哪些新成果、新进展?本刊记者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  相似文献   

12.
时事     
《现代职业安全》2010,(4):14-14
<正>我国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本刊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4月1日在广州表示,我国将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救援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危害性,论述了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扎实有效的应急演练对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的有效作用。并结合综合演练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5日,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做好2017年汛期事故灾害救援工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桂来保主持会议。孙华山强调,近年来,暴雨、雷电、高温、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有所增加,给安全生产工作造成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汛期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不仅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所在,更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27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在京举行仪式,共同签署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总参谋部应急办公室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合作协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2014,(12):12-16
<正>201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增加的第七十六条提出:"国家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这对我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劳动保护》杂志本期开辟"现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专栏,从高层、专家、基层、案例等视角,探索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案。基于相关工作经验,本文以“企业安全生产的价值——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常见原因——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思路与路径”为探索脉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为认真吸取近年来全国多地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的火灾事故教训,检验和提升城市救援体系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规范和完善社会综合应急救援行动力量调度、组织指挥和协调处理的程序,以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经厦门市政府同意,厦门市安委会和湖里区政府联合各相关部门于6月27日,在湖里万达广场组织开展了一场超大型商贸综合体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厦门市副市长李栋梁担任总指挥。6月27日上午10时整,演练正式开始。伴随着刺耳的警报声,万达广场三  相似文献   

19.
<正>6月1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北京举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公益大使聘任仪式,聘任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思思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公益大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出席活动,为李思思颁发聘任证书,并发布了以"安全生产应急通道"为主题的公益广告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以下简称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年"的部署,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为目标,积极推进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增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