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去年10月30日,《2022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京发布。报告分两个部分追踪了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态势,包括《全球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以下简称《全球报告》)和《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2022》(以下简称《中国报告》),深入探讨当下面临的气候与健康问题,并为协同实现气候与健康方面的双重目标提供政策建议。其中,  相似文献   

2.
文摘     
<正>我国生态修复核心技术登陆巴黎气候大会2015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在气候大会期间,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等多家联合国机构于12月1日首次向全球发布《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创造报告》,褒扬中国在沙漠治理、消除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行动与巨大贡献。我国近30年来在库布其地区探索形成的100余项生态修复核心技术及中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吸引了人们前所未有的目光,因为"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每位民众的健康和福祉,"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公众口中的热门词汇。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今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应对气候变暖科学指导,成为延缓和适应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对此我们必须形成共识并做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参与应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碳权利,倡议构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和气候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维护自身碳权利的同时积极承担碳责任,承诺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碳达峰量变到碳中和质变的颠覆性改变,并通过绿色“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非气候变化合作宣言等渠道,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气环境和局部地区的气候,随着人类在工业生产中向大气排放大量废气,大气污染正逐渐对地区气候产生恶性的影响,全球温室效应愈加明显以及城市雾霾天气日渐频繁,都有力的证明了地区气候的恶化与大气污染的直接相关性。本文在分析地区气候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究了大气污染问题,并针对地区气候改善的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常见地区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会议在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到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本文探讨这次会议以后人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以及分析气候的现状、科学界的争议及政治环境等问题。主讲:麦格考德维尔——她是斯坦福法学院的  相似文献   

7.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尺度和多层次的,包括正面也包括负面效应。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也要花费不小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全国温度也在显著升高,我国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年上升了0.5℃-0.8℃。近百年来林州气候变化与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又表现出地域特。林州市地处河南省的西北角,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属中纬度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根据河南省气候区划,该地属太行山山地温和半干旱少涝气候区。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当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和严峻挑战。这种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但最近50年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人类活动的可能性占90%以  相似文献   

10.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尺度和多层次的,包括正面也包括负面效应.气候变化会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适应气候变化也要花费不小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正>气候变化可以影响工业卫生状况。工业卫生师所遵循的原则是"参与、认知、评估、控制和确认",这些原则无疑也适用于解决气候变化引发的工人安全与健康问题。2014年5月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天气与气候模式正在变化,导致更严重的热气浪、野火、旱涝和极端天气频现。20余年前,这只属于理论上的可能性;如今却已被人视为公共健康的威胁。诚然,全球  相似文献   

12.
如果是2℃     
<正>2℃看似很小,但其对地球的影响却难以估量。气候变暖后的地球会是何种面貌?事实上,这是一场人类与自己的搏斗,只有真正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重大风险,才有可能形成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局面。物理作用——海平面上升或淹没大量沿海栖息地如果全球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2℃(有可能在1℃~4℃之间)并持续千年以上,格陵兰冰盖就会几乎完全融化,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解释了温度上升与海平面上升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海水吸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下中国粮食和水资源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经济影响的复杂性研究的基本框架及模型,给出了用这些模型对中国经济安全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若不考虑不确定性,中国的粮食安全是可以保证的;若考虑不确定性,则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未来的粮食生产存在7%-8%的缺口。采用最大强度开源的方法,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持原有产业结构的条件下,要实现我国2030年的经济目标是不行的。但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单位产出水耗,在保证水资源安全的条件下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这一个世纪以来,气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需要面对的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对整个生态环境也产生着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讲述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以及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不利影响的对策及措施。气候变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了解和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对于了解相关的水文水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2月 ,由 10 0个国家科学家和官员组成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一份报告称 ,尽管地球气温在过去 10 0年中仅升高了 0 5摄氏度 ,却已对地球各方面产生了影响。到 2 0 0 1年 ,全球气温会上升几摄氏度 ,洪水、干旱、飓风及高温气浪等灾害性气候数目会更增加 ,进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份约 10 0 0页报告 ,汇集了各国科学家最近对气候变化影响以及如何减轻这些影响的研究成果。参加日内瓦气候变化小组会的加拿大气候学家斯通说 ,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灾难性气候。灾难性气候造成的经济损失 ,已从 2 0世纪 5 0年代每年损失 4 0…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世人关注,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元凶,传统的高碳经济,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碳循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减轻常规环境污染而且有利解决世界气候变化等问题。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本文论述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途径,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多发频发,气候变化脆弱度较高,亟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协同。研究对该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协作的现状与问题、形势与挑战进行分析,针对川渝两地在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治理体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集群、建立区域间能源协调机制、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体系、开展生态系统和灾害防治适应性管理、提升碳资产开发和管理能力以及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热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热污染状况进行了介绍.概括了热污染的危害,包括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加快水分蒸发、增加能量消耗等.分析了热污染的原因,自然气候的异常变化和人为因素是热污染产生的两大原因.最后提出了几点防治热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士兵系统研究中心与广州爱斯佩克环境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历时两年研制成功了模拟环境多功能气候仓(见图1)。目前,模拟环境多功能气候仓已正式投入使用。本项研究综合运用多门学科和多项技术,通过低风速均压扩散技术的研究、蒸汽电加湿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模拟风洞技术的研究、模拟淋雨和日照辐射技术的研究、微机调控与显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在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人工再现多种环境气候条件,获得随意设定的、持续的、具有良好可控性和重现性的模拟气候实验环境。1研究目的意义模拟环境多功能气候仓是单兵装备人机工…  相似文献   

20.
<正>公众消防科普教育是向公众普及消防科技知识,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以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素质,进而减少火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的最重要和主要的途径,是消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2月7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意味着中国开始用政府行为推动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纲要》提出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