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泥合成燃料的研制及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无需干化就可直接将脱水污泥制成合成燃料的技术,并对污泥合成燃料的制备条件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泥(含水率为80%)、Fe3+、Ca2+、飞灰、木屑的质量比为40:0.24:0.8:10:1时,在1.2MPa压强下压滤1h制成的污泥合成燃料无刺激性气味,含水率为38.76%,抗...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域性的三种污泥干化工艺的经济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多和成分的复杂化,污泥处理已成为污水处理厂面临的最大难题。脱水污泥含水率高,不利于后续的处理与再利用。污泥热干化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10%~40%,但该过程耗能大,会大幅增加污泥处理成本,不利于污泥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以拉萨、上海、重庆为例,分别对带式干化、热泵-太阳能干化、热泵-太阳能-蓄热干化3种污泥干化工艺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阐明了不同干化方式的适用特点,为相变蓄热技术在污泥干化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是世界性难题,而无论采取何种处置方式,污泥的脱水干化都是其必要前提。对现有的污泥脱水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污泥浓缩技术、脱水技术和干化技术,详细阐述了其各自的现有技术手段、达到的干化效果和研究进展。并指出物理化学调理联合机械脱水是目前主流的脱水技术,而热干化是最为成熟的干化技术。重点描述了目前工程上应用比较多的工艺技术,以及污泥的脱水干化对于污泥农用、燃料化、焚烧和填埋等处理处置方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污泥、煤以及干化剂的不同比例混合搅拌,测定混合后污泥的热值,结果表明:污泥、煤、干化剂的比例为:59%、36%、5%时,热值最高,混合燃料的热值可达到12762kJ/kg,满足电厂用煤热量要求,且污泥贡献的热值最高为5505kJ/kg;污泥采用高速搅拌的预处理方法后,相同配比的混合燃料其干化时间可节约1h以上。  相似文献   

5.
污泥热干化废水的有效处理一直是水处理行业的技术难题之一。通过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污泥热干化过程中产生的蒸汽,研究其对冷凝水中COD、氨氮的去除效果同时探索了污泥脱水过程中聚丙烯酰胺的添加对污泥干化冷凝废水中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污泥干化冷凝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影响不足3%,可以忽略不计经处理后得到的冷凝水中的COD去除效果明显活性炭添加量为30 g/L时,处理后得到的冷凝水中的COD小于50 mg/L(去除率高达98%)达到《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对氨氮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活性炭添加量为45 g/L时冷凝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也能达到70%以上。该方法处理效果显著且经济可行,为污泥热干化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污泥低温干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污泥产量和堆存量巨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污泥含水率高,要使污泥得到有效处理,必须先将污泥干化。总结了污泥低温干化特性的研究概况,重点阐述了包括污泥太阳能干化技术、污泥热泵干化技术、污泥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技术、污泥低温射流干化技术以及烟气余热干化技术在内的污泥低温干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污泥低温干化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污泥低温干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污泥的能源化利用,采用成型干化工艺制备污泥-煤复合燃料,研究了不同污泥含水率,添加比例,冷压成型压力等因素对复合燃料成型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复合燃料的干化特点.结果表明较好的工艺条件为:污泥初始含水率60%~70%,成型时固含70%~80%.10~30MPa范围内成型压力对落下强度影响较小.制备得到的成型燃料的落下强度可达到采用商用黏结剂制备得到的型煤水平. 混合成型后的污泥复合燃料,和污泥相比明显有利于水分的扩散和挥发,可在室温及不高于100℃条件下可以得到快速干化,实现污泥脱水及能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污泥石灰干化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应用较多的一项城市污水污泥处理技术,该技术以其稳定高效的处理效果和相对较低的处理成本在部分污水厂得到成功应用。实现了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风系统进行食品工业脱水污泥生物干化的污泥作为回料,在相同条件下探究不同比例回料利用对污泥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料:稻草:污泥=1:1:4(质量比)时生物干化效果最好,高温期可维持72h且每日累积温度TD为30.96℃/d,单位水分去除量为287.45g/kg WM,但延长了生物干化周期,使得处理污泥负荷降低.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回料利用实验组在生物干化高温期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增多,TC由生物干化前的243.8~264.2g/kg WM下降至生物干化后的191.7~224.9g/kg WM,回料可增加TC保留量.单位水分去除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为168.7~226.9L CO2/kg H2O,利用回料可以提高混合物料的自由空域、增加了通风生物干化过程中的含氧量从而降低单位水分去除所产生的CO2排放量.未添加回料的实验组TN在生物干化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而回料利用条件下TN由最初的29.4~31.1g/kgWM持续升高至31.6~31.8g/kgWM,这主要是由于干化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有机物矿化导致的TN的浓缩效应.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回料可有效降低翻堆和实验过程带...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在污泥中添加稻杆等合成固体燃料,利用热分析技术对污泥衍生燃料及其主要原料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衍生燃料燃点低,有一定的燃烧热值,燃烧性能较好;当温度在700℃左右时,污泥衍生燃料中的可燃质已基本消耗,发热量相当于0.48kg左右的标准煤;灰分的主要成分为Ca O、Fe_2O_3、Al_2O_3、Mg O等难溶解的稳定金属氧化物;污泥衍生燃料的热能利用价值较高,且制备成本较低,符合当前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城市污泥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等,这些方法都必须经过干化处理环节,利用水泥窑炉尾气余热干化处理污泥,不仅处理成本低,而且减少了烟气废热对环境的影响,在国内已有多个工程案例。为进一步降低污泥干化成本,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针对利用水泥窑炉尾烟气间接干化污泥系统,选择烟气出口温度T2及饱和蒸汽温度t作为优化参数,建立优化模型,采用MATLAB方法,用fminsearch函数求得不同烟气温度T1下综合收益比b的最佳值以及最优工况点,并分析出了综合收益比b、总收益NPV、初步投资C(T2,t)和污泥处理量G(T2)与最优工况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城市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为从碳排放角度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进行科学比较,对4种典型污泥处理处置路线进行碳核算.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方法,结合我国污泥特性,以每t干污泥(DS)为核算对象,核算边界从污泥浓缩开始,到最终作为产品输出或能量回收为止,分为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碳补偿这3种类型计算总碳排放量.结果表明R4路线(重力浓缩+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压滤脱水+运输+土地利用)总碳排放量(以CO2/DS计,下同)为99.41 kg·t-1,是最为低碳的污泥处理处置工艺路线,若避免其厌氧消化CH4逸散排放,该路线现阶段已能够实现碳中和.对碳排放量较大单元,如热干化1 049.24 kg·t-1,深度脱水960.99 kg·t-1,卫生填埋786.24 kg·t-1,焚烧635.52 kg·t-1,好氧堆肥614.17 kg·t-1,热水解544.67 ...  相似文献   

13.
采用焚烧技术处理污泥,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污泥中的能量,可以彻底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在此提出一种循环流化床污泥无害化焚烧一体化技术工艺,可以实现含水率75%的污泥不添加辅助燃料,能量实现自持平衡,以350t/d污泥处理工程为例,介绍工艺的主要流程特点以及技术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环境工程》2015,33(1)
为研究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的调理剂种类及配比等工艺参数对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利用自主设计的生物干化反应器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分别研究了麦秆和锯末作调理剂和3种不同调理剂配比(污泥与调理剂湿基质量比为3∶1,5∶1,8∶1)的生物干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麦秆作调理剂能够达到更高温度,含水率降低了10.88%,优于锯末作调理剂降低的5.9%;与其他配比相比,污泥与调理剂添加比为5∶1时,干化效果与经济性相对更好。利用麦秆作调理剂,且物料配比为5∶1(污泥∶麦秆)时,生物干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二段式污泥低温干化的原理与水汽热量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研究污泥成分和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污泥干化特性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利用烟气余热的二段式污泥低温干化技术,同时给出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计算了污泥干化过程的水汽、热量、物料平衡.结果表明,利用烟气余热的二段式污泥低温干化技术不仅能在不增加新能耗的情况下使污泥得到有效地干化,而且能使污泥自然形成质地坚硬并保存原始污泥90%以上热值的颗粒;污泥干化成粒装置内的螺旋板、扬料板和链锤等辅助设备可以明显提高污泥干化效率;烟气量为1.5×105m.3h-1,烟温为155℃,经污泥干化后降温50℃,可使100.td-1污泥从含水率78%干化至40%.这为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开辟以废治废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污泥处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干化焚烧、简单填埋2种污泥处理方式进行综合性能评价,获得了2种处理方式的环境、资源、经济及其综合性能指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在环境方面,污泥填埋工艺呈现出高潜值,人体毒性和固体废弃物为主要的环境影响类型,人体毒性对焚烧环境影响的作用较大。在资源消耗和经济成本方面,污泥干化焚烧较高。各指标权重相同时,污泥焚烧技术的综合性能优于填埋,且经济成本对干化焚烧的综合性能作用最大,而环境性能对填埋的综合指标的影响较大。随着环境要求的提高,干化焚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复杂的成分及高含水率制约污泥的有效利用,如何降低污泥的含水率是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首先调研了污泥产生及成分,从污泥干化的典型工艺及设备、干化过程的环境污染与控制、污泥干化过程的尾气处理和污泥干化经济性分析4个方面对污泥干化技术进行阐述,指出污泥余热干化是污泥实现节能、经济及环保的有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电池板生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氟废水,一般采用沉淀法处理并产生大量化学污泥。此类污泥成分复杂、硅含量高、处理处置困难,且因含氟而具有潜在危害性,因此需从源头削减其产量。研究了不同药剂、药剂量、pH值等反应条件下,污泥的产量系数及成分差异。综合考虑出水氟离子浓度、污泥产量、药剂成本等因素,选用工业级氢氧化钙为沉淀剂,按n(Ca)∶n(F)=1∶1的配比投加,反应pH=6.5~7.0。此条件下除氟的干污泥产率约为3.59 g/g。  相似文献   

19.
污泥热干化是污泥处理的重要方式,对于污泥的运输、存储和利用有重要作用,加强对污泥干化特性的了解,有助于后续焚烧等处理效果的提升。本文就对污泥干化特性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焚烧处理方法,为污泥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某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以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硫酸亚铁(Fe2S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为稳定剂,采用其不同组合对矿区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蜈蚣草、香根草、苎麻为供试植物,研究稳定化处理对土壤中As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修复植物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稳定剂组合处理后,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4.4%~29.0%、23.3%~41.1%、17.8%~45.0%;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Fe2SO4组合处理对土壤中的As稳定化作用最佳,可交换态As和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分别为62.3%、55.3%;添加KH2PO4会活化土壤中As,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KH2PO4组合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6.9%、101.9%.不同稳定剂的组合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植物生物量、影响As在植物中的富集、增加植物对As的累积量.3种植物生物量的大小表现为苎麻 > 蜈蚣草 > 香根草.粉煤灰、干化污泥和粉碎花生壳组合处理使蜈蚣草和苎麻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2SO4和KH2PO4组合处理使香根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Fe2SO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分别为45.5%、29.5%和53.9%;而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KH2PO4的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8%、25.2%和62.7%.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2SO4和KH2PO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对As的累积量都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7倍,12.8倍和3.3倍.3种植物对As的富集能力和累积量表现为蜈蚣草 > 香根草 > 苎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