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6月1日广州市正式实施在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查与强制维护制度(简称I/M制度)。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机动车污染现状的分析,以及简易工况法3个月的运行情况,说明I/M制度的实施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其检测方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增加了检测项目,从源头控制机动车尾气中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排放;2、检测方法通过模拟汽车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状况进行排气检测,具有先进性;3、对排气超标车辆实施在用车强制维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工况法测量中的车辆驾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驾驶员有熟练的车辆驾驶技术,而且还要求驾驶员熟悉机动车的排放法规,及懂得如何在工况法测量中根据法规要求进行车辆的驾驶工作。本结合作几年的驾驶实践经验,探讨工况法测量中的摩托车驾驶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重庆市政府在制定了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后 ,今年又审议通过了进一步控制主城区尘污染的通告。市环保局和市公安局按照通告要求 ,采取了措施进一步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一是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负责组织实施全市机动车排气和喇叭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明确工作重点 ,强化在用车排气污染控制。对机动车年检尾气严格把关 ,强化车辆报废制度 ,严查黑烟污染车辆 ,做好路检尾气执法工作 ,及时配备机动车尾气检测设备 ,在主城区设立机动车尾气路检点 ,确保路检达标率超过 75%。三是继续开展查处黑烟车辆专项…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新技术简易工况法及其测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机动车排放检测新技术简易工况法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及其技术特点,通过进行怠速法、双怠速法、简易工况法的实车对比测试,证明了简易工况法比现行国家标准怠速法的技术更先进和有效,它能模拟实际路况反映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能区分在用车中的高排放车、超标率和达标车,根据检测数据辅助不合格车辆进行有效的治理。以减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增强机动车的性能,配合I/M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国标GB18285-2005和GB3847-2005规定在用机动车的排气检测方法选择与简易工况法标准限值的制定均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虽增强了地方排气监管工作灵活性,但困难也增加了.各地在推动实施简易工况法时,检测方法的选择应重点从地方管理、地方经济、技术条件和机动车排气监督管理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考虑,条件许可的地方选用简易瞬态工况法.简易工况法的初始标准限值可以先选用HJ/T 240-2005和HJ/T241-2005两个行业标准中的最松限值,然后在推进简易工况法的过程中逐步收集检测数据,并重新确定地方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机动车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金平 《福建环境》2001,18(2):35-37
通过对福州市城区道路的车流量及车辆构成状况的调查,估算城市中心区域机动车排气CO、THC和NO2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不同车型的机动车排气污染和贡献率,提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控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重点介绍了南京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主要工作,从组织机构的建立到监管手段的多样化,从实施简易工况法到开展地方立法,从对新车准入的监管到对在用车检测的监控,从环保标志的发放到区域限行的推行,从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到老旧车辆的淘汰.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机动车污染防控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环保定期检验是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南京市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的现状及管理中存在的争议,从相关车辆检验标准及法律法规分析,阐述了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验的必要性和强制性.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养护对车辆排气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鄂年  刘昶 《上海环境科学》1996,15(10):16-18,24
对855辆机动车养护前后的排气污染物进行检测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车养护前排气污染物浓度达标率约50%,车辆养护能降低排气污染,养护后达标率约60%左右,对桑塔纳型轿车排气CO的有铲率达56.7%,提出必须加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检测和对维修养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机动车大量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内蒙古自治区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使得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开展在用机动 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体系刻不容缓。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体系和保障好保障体系建设内容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排放污染的主要监测方法和手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机动车污染监测方法 (包括怠速法、工况法、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测量方法、柴油机自由加速及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等 ) ,同时简要介绍了欧美及日本机动车排放污染的主要监测方法。另外 ,简述了公路隧道法等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间接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X51200502034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分析/张丹宁(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2004,16(5).-11~15环图X-19阐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发展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机动车污染监测情况,对机动车排放因子、机动车污染、交通干线的污染物日排放特征、机动车源排放污染物的分担率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提出了贯彻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完善污染控制管理机制;重点控制公交、出租和专业物流的机动车污染;严格控制车用油品质量;建立车辆污染…  相似文献   

13.
机动车排气检测质量保证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机动车的污染现象也逐年增高.我市共有机动车32万辆,排气检测线路8条.机动车排气检测是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管理的基础环节,然而当前机动车排气检测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建设网络监管系统等,提高环保部门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调查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榕生 《福建环境》2000,17(4):19-21
介绍了机动车排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及福州市机动车对神州盆地的空气污染情况,提出了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广州市城区大气最主要的污染源。截止去年底,广州市有机动车76.86万辆,是10年前的4.4倍,每日还有外来机动车10多万辆,城区道路早已不堪负荷。塞车现象严重,机动车排放的大量废气,使市区空气混浊,日照减少,并出现过类似光化学烟雾的征兆。为迅速控制和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广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通告》,严格做好机动车排气的年检、路检和抽检,对排气超标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的排气污染日趋严重,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中通过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针对我国机动车排气污染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城市汽车排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提出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其检测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机动车检测方法对应不同的机动车排放污染物限值。该文主要对机动车排放检测运行体系中的怠速和简易工况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并对机动车实施常规检测的年检和监督手段的路检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工况法检测对于尾气排放情况的模拟要优于怠速法检测,并可对NOx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尽量实施工况法检测:年检和路检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出对在用车的监督不力,今后应加强;高排放车辆的贡献率所占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太小,说明机动车总体控制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济南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为济南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NOx,CO,THC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机动车与固定源排放总量的22%,96%和92%,机动车排气污染使得道路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出租车、轿车、摩托车是机动车污染的3种主要车型。文中在阐明造成机动车污染较重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机动车污染的管理、技术以及辅助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网络监管系统,将车辆上牌、尾气年检、路检抽检、公交治理、标志管理、区域限行、维修治理等有关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工作环节纳入到系统中,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控,以保证工作过程的规范性、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监督管理的科学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王琦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124-124,128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的排气污染日趋严重,一些指标已经超过工厂,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中通过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分析,针对我国机动车排气污染所面临的问题,着重阐述了我国城市汽车排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并且提出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