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背景之忧】2010年,微博问世;2011年,政务微博开始活跃;2012年,环保政务微博遍地开花;2013年,环保政务微博蓬勃发展,但在举国雾霾背景下疲于应对;2014年,当市民环境诉求日益增多,改善环境质量压力日趋加大之时,面对更加汹涌的网络热议,环保政  相似文献   

2.
兰紫娟  卢超  李磊  张文海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410-44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自动气象站网观测数据的污染气象条件分级标准,基于这套标准对2012—2019年深圳的PM2.5污染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9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2013年相对于2012年,以及2017年相对于2016年出现了反弹.其中,2013年PM2.5浓度相对于2012年反弹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排放本身的反弹,而2017年相对于2016年的反弹则更主要是由于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天数增加造成的.在2012—2019年期间,深圳的地面污染气象条件总体上呈恶化趋势,出现不利于环境改善的污染气象条件天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深圳的PM2.5浓度仍然保持明显的下降趋势,充分说明了深圳市环保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同济大学创办于1907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的高等学府.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为给水排水专业,始建于1953年;1978年成立了环境工程专业;1981年建立了环境工程硕士点和市政工程博士点;同年成立了环境工程系;1983年增设了环境工程博士点;1987年又增设了环境工程和市政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并于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是目前全国同类学科中唯一以学院建制的单位.  相似文献   

4.
1月是武汉市发生重霾污染最为频繁的月份之一.本文利用地面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2014年1月与2018年1月武汉PM2.5污染的变化与差异,进而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对其差异进行了模拟追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1月武汉PM2.5污染依旧严峻,出现了17个污染天,月均浓度达到了91.6 μg·m-3,但污染程度与2014年1月相比有了大幅改善.其污染天比2014年1月减少了13 d,月均浓度下降了90.8 μg·m-3,浓度峰值下降了154.6 μg·m-3.通过设计基于气象场敏感性分析的数值模拟试验,发现在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形下,2014年1月和2018年1月气象场的变化对武汉月均PM2.5浓度的影响较小,差异小于3 μg·m-3.基于2018年1月的排放情景模拟2014年1月的武汉PM2.5浓度会导致显著的低估现象.这表明气象条件变化不是武汉2018年1月相比2014年1月PM2.5浓度显著下降、重污染天数显著减少的关键原因,而武汉本地、周边以及京津冀等重点城市群的排放量显著下降应是最为关键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
<正>董英,男,汉族,江苏武进人,1955年10月生,197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8年10月到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工作,任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02年11月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6.
重建Pu同位素的大气沉降历史是开展Pu示踪应用以及核事故安全评价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根据东京年降水量和239+240Pu年大气沉降数据,并结合经验模型对陕北黄土高原239+240Pu年湿沉降通量进行初探。结果表明,1957~2005年间研究区239+240Pu年湿沉降通量在0.000 2~4.116 7 Bq/m2之间,累计湿沉降通量为14.08 Bq/m2;通过与周边土壤剖面的Pu总量对比发现陕北黄土高原Pu同位素的干湿沉降比为1左右。在时间变化上,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大规模核试验导致研究区1963年239+240Pu湿沉降通量出现峰值,1964~2000年Pu湿沉降通量呈明显减小趋势,2001~2005年亚洲粉尘的地表再悬浮过程使得239+240Pu年湿沉降通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转型”及其空间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1980年、2000年、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NPP和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分析京津冀食物生产与固碳释氧两种服务的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揭示“生态系统服务转型”的原因。结果表明:(1)35年来,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以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减少为主。1980年和2000年,NP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山区,2015年NPP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平原。(2)1980-2000年京津冀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以食物生产服务增加与固碳释氧服务降低为主,2000-2015年京津冀以食物生产服务与固碳释氧服务同时增加为主。“生态系统服务转型”模式为“食物生产+固碳释氧–”→“食物生产+固碳释氧+”。(3)农业生产力提升、林地面积与质量和耕地质量、草地质量提升是“生态系统服务转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湖南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湖南省沅江市(28°42′~29°11′N、112°16′~112°56′E)为代表,通过典型样区密集取样分析和同一区域的历史资料比较,研究了洞庭湖区农业用地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趋势,发现稻田土壤有机碳在最近25a中稳步增加,而改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2004年典型样区土壤有机碳均值为(26.66±4.93)g·kg-1,主要分布区间为20~35g·kg-1,比1979提高22.64%;其中耕作制度为双季稻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g·kg-1提高到了2004年的28.12g·kg-1,年均增加量约313.5mg·kg-1(年递增率为1.15%);耕作制度为一季稻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g·kg-1提高到了2004年的27.25g·kg-1,年均增加量约278.3mg·kg-1(年递增率为1.16%),耕作制度为水旱轮作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g·kg-1提高到了2004年的23.90g·kg-1,年均增加量约144.5mg·kg-1(年递增率为0.78%),而改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由1979年的20.29 g·kg-1降低到了2004年的18.40g·kg-1,年均减少量约75.48mg·kg-1(年递减率为0.37%).方差分析表明,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增加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改为旱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减少未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洞庭湖区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均是重要的固碳场所,农业用地的土壤有机碳库是大气CO2循环的“汇”,而不是“源”.  相似文献   

9.
嘉善冬季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和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嘉兴市嘉善县善西超级站有机碳(OC)、元素碳(EC)及细颗粒物(PM2.5)浓度数据分析嘉兴嘉善地区碳质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潜在来源区域.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冬季OC浓度分别为6.90μg·m-3和5.63μg·m-3,EC浓度分别为2.47μg·m-3和1.57μg·m-3,2019年冬季OC和EC浓度较2018年冬季降幅分别为18.4%和36.4%.利用Minimum R-squared (MRS)方法计算得到2018年和2019年冬季二次有机碳(SOC)分别为1.49μg·m-3和1.97μg·m-3,一次有机碳(POC)浓度分别为5.41μg·m-3和3.66μg·m-3,SOC在OC中占比呈上升趋势,上升31.1个百分点,POC占比变化则相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PM2.5浓度升高,OC和EC浓度呈上升趋势,最高上升幅度分别为474.7%和408.2%,但在PM2.5中占比却呈下降趋势,OC和EC占比下降幅度分别为6.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POC对PM2.5的贡献波动不大,仅在150μg·m-3以上有明显降低趋势,SOC对PM2.5的贡献先下降后上升.嘉兴OC和EC潜在源区主要为苏南地区、安徽东南部和浙江北部,且2019年冬季和2018年冬季相比,OC和EC的主要潜在源区贡献浓度分别下降2μg·m-3和6μg·m-3以上,且潜在源区高值区域变小.疫情前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共同影响,春节和居家隔离期间,因交通管制等原因,机动车排放量减少,燃煤贡献占比上升.  相似文献   

10.
青海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国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全球基准站)1994年11月~2005年6月近10年来的大气CO2连续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末~5月初,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7、8月份;CO2浓度的日变化幅度在夏季比较明显,其他季节的日变化则相对平稳;现场连续监测结果与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气候监测与诊断试验室(NOAA/CMDL)分析的气瓶采样资料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全球大气CO2监测资料有很好的可比性;1995~2004年瓦里关地区大气CO2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83μmol/(mol·a),其中以1998~1999年和2002~2003年最为明显.2003年我国内陆大气CO2年平均浓度增长率达到了2.70μmol/(mol?a),为近10年来的最大值,其年增长幅度略小于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系统(WMO/GAW)中北半球近海的同类监测台站,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内陆大气CO2本底浓度的年平均值约增加了4.6%.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MMS NDVI3g(the third generation of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数据,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识别了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期间黄土高原生长季NDVI分别以0.019/10 a(P<0.01)、0.016/10 a(P<0.05)和0.057/10 a(P<0.001)的速率增加;2)除1999年以前林地外,所有植被类型的生长季NDVI均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2000—2013年尤为明显;3)黄土高原生长季NDVI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1982—2013年及1982—1999、2000—2013年NDVI显著上升的面积分别占74.94%、24.26%和53.34%,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和中部地区;4)研究区未来生长季NDVI呈持续性和反持续的比重分别为33.32%和66.68%,其中持续改善和由改善变为退化的面积分别占31.08%和61.88%;5)2000年以后降水增多与生长季NDVI上升相对应,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对2000—2013年生长季NDVI增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河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入海通量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在1993~1997年海河水质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各污染因子的污染指数和入海通量.结果表明,海河的污染较严重,各断面的水质等级均在IV级和V级的水平,主要的污染因子为NH3-N、NO2-N以及有机物污染.5年间海河的水质有所改善,综合污染指数由1993年的17.21降为1997年的13.39.前4年中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加大,尤其以CODMn、BOD、NH3-N、NO3-N和NO3-N最为严重,分别由1993年的1555、655、337、156和25 t·a-1上升到1996年8710、4317、2516、1528和188 t·a-1.而1997年又分别急剧下降至1331、973、572、355和31 t·a-1,这可能主要是由于海河径流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2014,(12):75
薛霖,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9年5月—2003年9月任同方股份能源环境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2003年9月—2010年5月任同方股份总裁助理;2010年5月—2012年4月任同方股份副总裁;2003年9月至今任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相似文献   

14.
<正> 1978年是世界石油工业非常活跃的一年。在美国,打了49,000多口油井,这是1959年以来最高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235×10~6英尺的进尺纪录,这个数字正好高于1956年的233×10~6英尺的纪录。由于阿拉斯加投入生产,美国日产油量从8×10~6桶增加到8.9×10~6桶。但是,进口的数量仍然是每天8.74×10~6桶,即一年大约是420亿美元,比1977年减少了9%。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典型道路扬尘化学组分特征及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月琪  李萌  颜旭  张超 《环境科学》2019,40(4):1645-1655
选择北京市具有代表性道路,于2004年9月和2013年5月进行采样,利用再悬浮设备制备道路扬尘PM10与PM2.5样品,并进行化学组分分析,建立了2004年和2013年北京市道路扬尘PM10与PM2.5源成分谱,以分析和探讨北京市道路扬尘化学组分特征及其组分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扬尘PM10与PM2.5源成分谱中的化学组分特征均为Ca、Si、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Al、Fe、K、Mg、SO42-和元素碳(element carbon,EC),其在道路扬尘中的含量之和分别为:2004年PM10为46.7303%、PM2.5为56.9198%和2013年PM2.5为38.7478%;占全部被测组分的比例分别为95.9%、94.3%和94.7%.2004年道路扬尘中,环路Si、Al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道路类型,受到的土壤风沙尘影响最小;建筑水泥尘特征元素Ca主干道含量最高,高速五环进京口含量最低;EC在高速五环进京口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道路类型.而2013年PM2.5中被测组分总含量及Si、Al、Ca的含量次干道均显著低于其他道路类型.2013年与2004年相比,北京市道路扬尘PM2.5中除SO42-含量略上升了2.0%外,其余组分含量下降显著,Ca、Si、OC、Al、Fe、K、EC和NO3-下降幅度分别为45.1%、31.5%、17.5%、20.3%、55.6%、33.3%、30.0%和50.3%.结果表明,[NO3-]/[SO42-]比值不能准确反映固定源和移动源相对贡献大小的变化.[OC]/[EC]比值,2004年PM10为9.77±3.88,PM2.5为9.36±3.25,2013年PM2.5为14.41±10.41,北京市道路扬尘存在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且SOC是道路扬尘PM10与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城市道路扬尘及同一城市不同粒径的道路扬尘成分谱相似度不高,应建立相应的成分谱并适时更新.  相似文献   

16.
沱江流域典型农业小流域氮和磷排放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王宏  徐娅玲  张奇  林超文  翟丽梅  刘海涛  蒲波 《环境科学》2020,41(10):4547-4554
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氮和磷流失是河流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而且氮和磷流失强度与气候、人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长江上游沱江水系花椒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径流量、氮磷流失浓度以及流失量进行定位连续监测,结合降雨分析氮和磷输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小流域2012年和2013年的7~9月径流量分别为10.05×105 m3和3.34×105 m3,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76.58%和56.51%,而且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②铵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在4~6月,2012年和2013年最高分别能够达到11.51 mg ·L-1和4.44 mg ·L-1,流失风险期为4~7月,2012年和2013年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78.45%和62.24%;总氮、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流失风险期都为7~9月,硝态氮为总氮的最主要排放形式,2012年和2013年硝态氮最大排放浓度分别为6.06 mg ·L-1和11.43 mg ·L-1,7~9月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流失量的88.74%和65.55%;③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流失风险期为7~9月,颗粒态磷为总磷最主要的排放形式,2012年和2013年7~9月流失量占全年流失的36%和68%,且总磷中颗粒态磷的比例会受到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14,(11):68
正薛霖,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99年5月—2003年9月任同方股份能源环境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2003年9月—2010年5月任同方股份总裁助理;2010年5月—2012年4月任同方股份副总裁;2003年9月至今任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薛霖女士秉承清华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共有土地1.30789亿(公里)~2。1964年耕地与牧场占土地总面积10%,1986年上升到11%;1964年草原占24%,1986年上升到25%;1964年森林面积占32%,1986年下降到31%;其它土地1964年占33%,1986年仍为33%左右。耕地与牧场占总面积比例以非洲最小,仅占5%,以欧洲最大,约占30%;草原占土地总面积以澳洲最大,约占57%,其次是非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张楚莹  王书肖  赵瑜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09,30(7):1881-1887
利用排放因子法,基于电力、工业、民用、交通等部门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建立了2000年和2005年中国分省、分部门、分粒径的颗粒物(PM)排放清单.利用情景分析法,基于能源预测,分析了在不同颗粒物控制方案下2010~2030年中国颗粒物的排放趋势.结果表明,我国2005年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排放量分别是29.98、15.30和9.79 Mt, 2000~2005年间的排放增长率分别是3.4%、4.7%和5.4%.在现有政策情景下,我国2030年TSP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是23.06和10.59 Mt,工业锅炉成为最大的颗粒物排放源.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30年可在基准情景基础上TSP和PM2.5分别减排15%和16%;通过增大执法力度,2015年可再减排25%的TSP和10%的PM2.5排放,之后通过加严排放标准,推广高效除尘装置的应用,2030年TSP和PM2.5可再减排21%和19%,其排放量分别达到13.81和6.88 Mt.颗粒物的综合控制措施应覆盖电厂、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从提高能效、保证执法、强化政策3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祝富杰  马万里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0):3778-3784
自2013年我国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大气中常规污染物的浓度逐年降低,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哈尔滨市2014年以来,也陆续实施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本文基于哈尔滨市2015—2019年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在国控站点的浓度数据,对其污染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PM2.5、PM10、SO2、NO2和CO的浓度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而O3的浓度却呈现上升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部分污染物与温度、湿度、降雨和风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反映了气象参数对于大气中常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谐波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趋势,PM2.5、PM10、SO2、NO2和CO的半衰期分别为5.05±0.310、7.81±0.640、6.32±0.312、6.58±0.297和8.13±0.442年,O3的倍增期为10.0±1.02年.结合哈尔滨近几年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表明大气污染源的有效控制是常规大气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