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产品的生产活动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全面综合的了解,所需要的系统地分析工具就是生命周期评价。  相似文献   

2.
面向产品的环境管理工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杨建新 《环境科学》1999,20(1):100-103
通过建立产品系统的概念,对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产品系统内的非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是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应用简式生命周期矩阵评价环境标志产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标志产品评价是实施环境标志牡丹匠核心和技术难点。本文详细介绍了以生命周期方法学为基础的简式生命周期评价矩阵法,及其在环境标志产品评价中的应用。该法具有简便易行、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确定中国产品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所需的标准化基准和权重的确定方法和程序,包括产品系统环境影响潜值计算,数据标准化,加权评估 以及计算环境影响负荷和资源耗竭系数4个步骤。标准化基准采用1990年中国人均环境影响总潜值来表达,而权重采用1990年的基准与2000年中国政府的削减目标所估算的基准之间的比值计算。  相似文献   

5.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概念以及评价的基本框架过程。生命周期评价包含3个部分: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改进措施分析,文章对这3个方面从内容到结果分别详细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电子信息产品的大量生产与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对电子信息产品的原材料获取、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阶段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得出电子产品在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最为重要。生产商不但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更应该注重生产低能耗产品。  相似文献   

7.
生态标志和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获得生态标志,是对产品环境性能的肯定,表明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性能达到了特定的要求,消费者也可直接根据生态标志图案购得自己喜好的环境友好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一中评价产品,工艺或活动从原料采掘到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回用,维护,循环和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相关环境负荷的过程,大多数生态标志标准的确定都采用了生命周期的评价的方法,文章对生态标志的概念、发展状况、标准的确定性和生命周期评价等作了简  相似文献   

8.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个相对罗新的概念,理论上生命周期评价具有将环境质量融入决策过程的特点,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和过程相关的环境干扰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本文介绍了LCA的要领和内容,探讨了LCA的技术框架和实施方案,并着重介绍LCA的核心--影响分析的主人指标,提出了LCA有待发展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产品生命周期污染控制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寻求经济发展与污染产生扩散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探索有效的污染控制途径,是问题解决的关键和核心。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思想在环境管理领域的应用,立足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阶段,基于生产和消费两个主要过程,建立产品系统物质平衡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可行的污染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生命周期矩阵在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茂 《环境科技》2000,13(1):24-27
环境标志说明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表现满足一定的要求。生命周期评价技术被许多国家作为认证环境标志产品的工具。文章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和框架,以及简式生命周期矩阵在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中的应用。在分析简式生命周期矩阵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评价环境标志产品的改进生命周期矩阵。最后,探讨了生命周期矩阵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评价产品、工艺过程或活动从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到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养护、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系统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既可以作为评价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有效手段,又可以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现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文章从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产生背景、技术框架、评价方法、应用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LCA的基本定义、技术框架及目前的研究方法,指出LCA方法局限性,提出应该发展实用的LCA。  相似文献   

13.
为公正评价汽车代用燃料的能耗与环境效益,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了在燃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比例的乙醇和甲酯2种生物质,带来的生命周期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变化,并对含氧生物质燃料的未来情景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乙醇代用燃料未降低化石燃料消耗,甲酯代用燃料可降低约20%的化石燃料消耗;几种配比的代用燃料均可降低石油消耗,甲酯代用燃料降低的趋势更加明显;各种代用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都比较严重;乙醇代用燃料增加了NOx排放,而甲酯代用燃料可降低约50%的NOx排放;乙醇和甲酯的加入均能降低车用阶段的PM10排放;燃料生产阶段的SO2排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约占80%,必须严格控制;甲酯代用燃料可降低VOC排放.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价的客观过程。文章以我国东北某大型石化企业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聚乙烯生产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协调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污染物产生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量化估算。评价结果表明:生产1t聚乙烯能源消耗为32.3×106kJ,环境影响负荷为701.9标准人当量。其中,轻烃、石脑油裂解及裂解气分离工序是释放污染物的最主要工序,光化学烟雾是最大的环境潜在影响,有必要采取措施降低聚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建立规模化养猪场系统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清单,对系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找出降低环境影响的方法。研究了四个环境影响类型:能源消耗、富营养化、全球变暖和环境酸化,得出各类型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8.38×10-3,1.91×10-3,9.80×10-3和2.01×10-2;将系统生命周期分成饲料原料生产、生猪饲养和废物处理三个环节,得出各环节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分别为2.52×10-2,1.23×10-2和2.71×10-3。结果表明,饲料原料生产环节的环境影响最大,因此,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施节能和清洁生产,是控制规模化养猪场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生命周期评价--清单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单分析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中极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及环境排放的定量分析过程,详细阐述了清单流程编制和清单数据获得的分析及收集方法,并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将生命周期评价引入企业清洁生产,构建了相关模式。该模式基于边界确定、清单分析、数据处理、方案确定、方案实施等5个方面,在对企业生产现状全面调查、分析及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对象,分析审计对象的物料和能源损失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原因,为寻求清洁生产机会和制定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奠定基础。分析了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洁  王洪涛  周君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9):1029-1034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生命周期模型,包含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的运行、基础设施建设、上游能源和原料生产等主要过程;采用我国2010年铁路货运统计数据、中国生命周期核心数据库(CLCD)等数据源,通过eBalance软件对铁路运输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归一化分析表明,铁路运输生命周期的主要环境影响类型为富营养化、酸化和可吸入无机物,三者分别占全国相应环境影响类型总量的0.92%、0.70%和0.62%. 对大理—保山段铁路实际建设数据的研究表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及原材料生产的各项环境影响类型对铁路运输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贡献在9.45%(富营养化)~73.55%(非能源资源消耗)之间,影响十分显著. 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表明,铁路运输节能减排综合指标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初级能耗、NOx和CO2,三者分别占ECER(节能减排综合指标值)的30.90%、27.50%和21.60%. 电力机车运输的节能减排效果优于内燃机车运输,其节能减排综合影响比内燃机车低41.91%.   相似文献   

19.
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我国东南某大型石化集团聚氯乙烯生产过程的资源消耗及环境影响进行量化与估算。结果表明:生产1t聚氯乙烯的总能量消耗为6102.24MJ,环境影响负荷为0.49标准人当量。聚氯乙烯生产的主要环境影响为大气颗粒物污染、光化学臭氧合成、酸化和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