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家界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境内。为了科学地掌握该县大鲵〖WTBX〗(Andrias davidianus)〖WTBZ〗资源状况,对大鲵资源的分布区域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近年该县野生大鲵分布区域不断缩小,呈不连续点状分布,主要存在于澧水北源流经的五道水镇川洞峡,澧水南源流经的院子及酉水流经的芙蓉桥乡泉河等14处;野生资源量仍在衰退,目前仅约976尾。人工养殖大鲵资源主要分布五道水镇和芙蓉桥乡;人工养殖资源量增加较大,约2.64万尾。基于以上现状,认为需要加强大鲵资源保护管理,重视野生大鲵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研究,增加人工养殖大鲵的野外放流数量,以逐步恢复野生大鲵资源;同时继续发展大鲵人工养殖,不断增加人工养殖大鲵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前期湖南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是我国中部农业精华地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国家政策导向和原有基础等多重影响,形成了传统农业发达而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经济。21世纪前期,为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区域经济质量的提升,追赶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湖南提出了工业化带动的区域经济战略。由于现阶段国内外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加之在科技发展、资源结构和区域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较大的差异,湖南的工业化必须在对原有传统工业化战略有所扬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战略。战略的基本点表现为:(1)将优势传统农业产业进行工业化改造,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2)打破城乡户籍隔离体制,依托城镇化的率先突破,带动工业化发展;(3)高度警觉工业化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分类推进,实现不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农村竞争力评价系统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处于弱势地位,如何在WTO背景下,发展自身的区域竞争力,是当前应该重视的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区域,与东部地区农村区域发展进程比较起来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尝试建立一个农村竞争力的理论框架,探讨其理论基础以及学科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农村区域竞争力现实意义所在。将湖南省农村地区作为案例,主要考虑到湖南省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部地区,它的地区发展正处于一个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第三阶段,即从集中到分散化过程。而农村地区作为城市化分散的对象,以及本区域作为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的关键地位,这些因素都足以让中部地区农村竞争力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地位。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地区战略发展的新思路,力求从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将中国农村区域纳入目前全球激烈的竞争行列。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口转移及城市集群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把握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导引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基于此,本文选择湖南省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及其空间指向。本文选择人口发展方程和回归分析两种常见的人口总量预测方法测算湖南省2016—2030年人口总量,比较测算结果发现人口发展方程虽然在年增长率的预设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在长期人口预测中表现出更好的适用性。在城镇化率预测上,Logistic增长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文选择人口发展方程和Logistic增长模型,预测湖南省和长株潭城市群2016—2030年的人口总量和城镇化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人口城乡分布的大致状况,进而估算农村人口转移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16—2030年间,湖南省和长株潭城市群分别有大约980万和567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和农村人口转移进程均领先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尤其是城市群中心城市。据此,可得出结论: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群发展在推动农村人口转移中的作用突显,农村人口转移空间指向城市群集聚,即城市群是引领城镇化进程的空间经济主体形态,是农村人口转移的"牵引力",是农村人口转移空间指向的"内聚力"。同时,农村人口加快向城市群聚集的趋势也呼吁城市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或是这一变革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乡村转型是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深入开展连片特困地区乡村转型发展研究对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乡村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6~2016年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转型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转型度整体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乡村转型度较高的县域数量不断增加,乡村转型度较低的县域数量不断减少。(2)乡村转型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武陵源区、鹤城区、吉首市、冷水江市等县(市、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片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总体呈现出“中部高、西北-东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3)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转型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主导因素,其次是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人均储蓄存款;各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乡村转型空间分异作用力更强。不同区域应合理有序推动乡村转型发展,从而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娄底地区是我国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ARD)试验示范区之一,六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使该地区初步走上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农业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层次模型,运用熵值法对湖南2001~201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表明: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也呈现上升态势。但是,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最快,资源和社会子系统次之,环境子系统最慢,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总体处于不协调状态。根据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增强整个系统的有序性和协调性,是提升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域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大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的时间长短与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大小直接相关,因而影响灾害造成的总损失。因此评估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灾后制定减灾政策的重要内容。投入产出模型是灾害经济影响评估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湖南省经济状况和救灾政策,以月为时间间隔,模拟了1998年湖南省经济在洪涝灾害后的恢复情况,并用建筑业灾后恢复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洪涝灾害中湖南省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7846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39%。不同部门灾后恢复模拟结果有利于制定减灾战略、优化救灾和重建资源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经济系统的冲击。尽管该模拟结果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模型在模拟灾害间接损失影响及恢复重建期的预估上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69个县域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关联内涵及特点,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定量测度浙江省2001~2011年县域城乡关联性,并分析城乡关联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关联状态。研究表明:(1)各县域城乡关联综合得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表明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得到优化;(2)城乡关联空间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平原县域城乡关联性普遍高于西部低山丘陵县域,地级市辖区城乡关联性明显高于各县(县级市);(3)城乡关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性,城乡关联较强的县域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环杭州湾地区,城乡关联较弱的县域则集中分布于浙西南低山丘陵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水平发展、交通设施改善、要素联系强化、政策制度优化等4因素为浙江省城乡关联演变的主要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系统演进特征分析-动态耦合规律验证-协调状态诊断及预警”框架,对湖南省2001年以来的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交互耦合时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综合发展指数由2001年的0.537逐年提升至2015年的0.785,达到中高水平,市州发展悬殊仅长沙市达到高水平。(2)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U型走势,2015年达到0.764,处亚健康状态,系统压力较大是关键性限制因素。(3)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先降后升,2015年提高到0.622,处基本协调的较低水平,各市州大多处于轻度失调-基本协调临界水平,分属生态建设滞后型、城市化滞后型和结构性污染型等3种类型。(4)从系统演进看,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由轻度失调-逆向演替逐步转为轻度失调-正向演替、进一步转为基本协调-正向演替,预计2020年耦合协调度将提高到0.633,未来较长时期仍将处绿灯区,应采取适当的区域发展政策,推动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内部要素调整磨合,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国家乡村振兴规划的主要目标。在城乡交通一体化驱动下,机动化出行已然成为广大农户交通出行的优先偏好,在此背景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以江苏为例,基于GIS网络分析方法分别测度步行、电动车和汽车出行方式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水平,力图揭示城乡交通一体化驱动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可达性与供需匹配特征。研究表明:步行方式下农村医疗卫生可达性水平低,而电动车能保证大部分农村享受较高水平卫生站可达性,汽车则使大多数农户享受高水平的医院可达性,城乡交通一体化是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能够有效地破解农村医疗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供需不符和利用率低下问题,为农户共享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创造必要条件。有鉴于此,为了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应继续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步伐,探讨构建城乡交通一体化框架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方案,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the reforms of rural institution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changes in national regulation on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were reviewed.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land tenure reform and the pursuits of a rural market economy system to the sustained growth of agriculture for 30 years in China were recognized. Enter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under the New Countryside Initiative, a series of favorable policies, in the areas of rural finance, educ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re put into force to boost rural economy toward modernization. These policies resulted in the effect of abundant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roved rural livelihood, reduced farmer fiscal burden, rising farmer income, and increased capacity for 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issues of “San Nong” and stipulated that future policy will focus on supporting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enhanc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goals.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ocial capital and the health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elderly people,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on the health quality of the elderly as well as its composition. The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by applying 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HLM) and using survey data obtained in the Xihaigu area of Ningxia Province in 2017.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health of the rural elderly, but the impacts were different on its composition. Village social capital should improve both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the elderly through building mutual trust and promoting stability, unity and a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factors such as mode of habitation, diet, medical approaches,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s, and villag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lso affect the health quality of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与社会现象,适度的差异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差异过大不仅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全国,也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湖南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迅速提升,但省域内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计量统计为基础,分析了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湖南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协调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供求关系视角对湖南省生态旅游需求预测有利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南省生态旅游市场需求,以2008~2017年生态旅游相关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GM(1,1)预测模型、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非参数模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测模型(2)五种预测模型对湖南省生态旅游需求进行预测,得到线性回归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因此,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南省生态旅游总收入和生态接待旅游总人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2021~2025年期间,湖南省生态旅游总收入和接待生态旅游总人数呈中低速曲线递增趋势,其中生态旅游总收入名列前5强的市州是长沙、张家界、岳阳、湘潭和益阳市;生态旅游接待人数名列前5强的市州是长沙、常德、衡阳、郴州、益阳市。在各市州之间,存在生态旅游总收入与生态旅游人数不对等现象,尤以常德和张家界两市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实施1年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月均工资比2004年增加625元,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民生态环境感知对促进农民自觉环境保护行为和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湖南省洞庭湖湿地水稻主产区6个乡镇的调查,将农户生态影响感知具体化为土壤、水源、身体健康和水稻4个方面的感知,借助定量分析建立了农户综合环境感知指数,研究农民对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农户生态影响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已经意识到以石化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扩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尽管他们的意识还只限于一些看得见的因素如土壤肥力、捕鱼量和健康问题,对于看不见的影响的感知还很薄弱。以化学农业为代表的高产农业技术采用的水平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于不利影响的感知。提高收入水平与教育水平、强化农业技术推广能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感知,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对农户环境感知有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村级尺度的湖南农村水贫困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综合评价湖南农村水贫困现状,找出有效应对措施,以国外最新的水贫困理论为依据,构建湖南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并整理出湖南3种地貌类型区6个行政村的水贫困评价数据;采用非均衡法测算水贫困状况并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农村水贫困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即湘西山区最为严重,RWPI值均小于20;湘北洞庭湖平原区最弱,其值在55~56之间;而湘中丘陵区介于其间。不同地区水贫困各系统的综合得分不同,只有提高且均衡各系统的综合得分才能有效减轻地区水贫困程度。供水设施欠佳、利用能力偏低是地区间水贫困状况不同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水资源状况是其次要驱动因素;农村环境问题和低效用水是省内各村水贫困评价的短板,因此地区水贫困是区域水资源自然禀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结果。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综合实力、做好环保工作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措施应对农村水贫困问题,可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不同价值构成的耕地资源价值评估——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估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对缓解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以及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基于耕地的不同价值构成,选用相应的评估方法对湖南省不同等级耕地的总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为:1~5等耕地资源单位面积的总价值分别为547 24813、481 61077、430 74534、385 86049和336 19093元/hm2;不同等级耕地上3种耕地价值的构成不一样,社会保障价值在所有不同等级耕地总价值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显化耕地资源的完全价值以及抑制耕地资源的过度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南小城镇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发展对湖南城市化的贡献逐步加大。1998年,湖南建制镇冲数已达1001个,建制镇非农业 省非农业人口比重已上升到45.04%,但湖南小城镇有存在家庭不清、规划滞后、规模小、设施水平低、缺乏特色、体制落后突出问题。应确立小城镇发展在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优先地位,进一步提高小城镇湖南城市化的贡献;应尽快开展全省小城镇普查,制定科学的小城镇发展与建设规划,应因地制宜地选择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