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2018年4、5和6月份苏北浅滩海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区生物可利用氮NO3--N、NO2--N、NH4+-N、尿素和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浓度及其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早期浒苔绿潮与生物可利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NO3--N是该海域5种生物可利用氮组分的主体,其浓度为(17.51±10.25)μmol/L,占...  相似文献   

2.
大李家湾养殖水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对大李家湾养殖水域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大李家湾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2种,隶属于5门、5纲、15目、33科40属。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养殖区内、外月际变化趋势相同,生物量差别不大。1月份生物量最高,11月份最低。在个体丰度上,小型浮游桡足类所占比例较大。同时,分析了浮游动物的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5年8月监测资料,对连云港近海浮游动物生态分布特征(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特征)分三区分析.结果表明,全区鉴定浮游动物40种,桡足类17种,浮游幼体9种,浮游虾类6种;全区优势种多为桡足类,其中小拟哲水蚤优势度最高,针刺拟哲水蚤次之;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水平分布呈现堤北区>外港区>内港区>连岛近海区的特点;丰度和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生物量和丰度与盐度、叶绿紊、pH值呈正相关,与PO4-P呈明显的负相关,丰度与油类也显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连云港近海浮游动物生态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5年8月监测资料,对连云港近海浮游动物生态分布特征(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和丰度的分布特征)分三区分析.结果表明,全区鉴定浮游动物40种,桡足类17种,浮游幼体9种,浮游虾类6种;全区优势种多为桡足类,其中小拟哲水蚤优势度最高,针刺拟哲水蚤次之;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水平分布呈现堤北区>外港区>内港区>连岛近海区的特点;丰度和生物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生物量和丰度与盐度、叶绿素、pH值呈正相关,与PO4-P呈明显的负相关,丰度与油类也显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象山港浮游动物生态群落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4、7、11月4个航次象山港浮游动物的监测,结果表明,4个航次象山港共鉴定到浮游动物108种,隶属11大类,以桡足类为主,有36种;桡足类幼体32种,水母19种,端足类、毛颚类4种,十足类3种,被囊类、多毛类、涟虫类各2种,介型类、磷虾类各1种.通过对象山港浮游动物指示种的筛选和分析,筛选出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 )、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火腿许水蚤(Schamckeria poplesia)等种类作为象山港浮游动物生态指示种.通过对指示种的分布研究,对象山港进行生态群落划分,为象山港的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春、夏季开展了辽河口周边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研究,运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指数测定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季节演替明显,从春季到夏季优势种(类)的更替率为77.8%;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0.08~0.71,可分为广生态位(Bi>0.60)、中生态位(Bi=0.30~0.60)和窄生态位(Bi < 0.30)三大类型。广生态位的代表种有小拟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等,中生态位的代表种包括双毛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等,窄生态位的代表种有火腿伪镖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等;生态位宽度相近的优势种(类),其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CCA分析的结果表明,春、夏季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均为盐度和DO。  相似文献   

7.
三都湾生态监控区(近海部分)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三都湾生态监控区(近海部分)浮游动物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经分析,鉴定出浮游动物139种及浮游幼体和幼虫54种(类),分5个生态类群,以暖水近岸类群为主.本海域主要优势种有:拟细浅室水母、中华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刺尾纺锤水蚤、肥胖箭虫、短尾类溞状幼虫.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5月从北向南有下降的趋势;8月由北向南呈上升的趋势,各断面种类数有由近岸向外上升的趋势.5月份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8月份.  相似文献   

8.
浙江近海洋域地处暖温带和亚热交汇区,在不同季节受不同性质水系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汇和混合。通过对1990年春,秋两季浙北,中、南三区及7个重点岛群浮游动物及不同生态类型种类优化势度的计算和分析,探讨其栖息区域的群落生态特征,并从生物效应的角度判别栖息海区的水体性质。  相似文献   

9.
依据1999年2、5、8和11月对昌黎黄金海岸国家自然保护区四个季度的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以及其后连续3a夏季(8月)的年度监测,报道了浮游动物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4种,隶属6门、6纲、14目、29科。总生物量高峰期出现在夏季8月并且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水母类起主导作用并且优势种有明显的年际演替现象;低谷期出现在冬季2月。在个体丰度上,小型浮游桡足类所占比例较大。优势种突出,季节变化明显,同时,讨论了浮游动物分布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黄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变化,利用2008年8月在南黄海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类,并对浮游动物的群落进行了划分。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浮游幼虫27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054.9 ind/m3,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出由沿岸水域向中部水域升高的趋势,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之相反。根据浮游动物组成的相似程度,将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划分为3个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南黄海中部群落和长江口沿岸群落,并对各群落进行了种类组成、丰度、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类的分析。本研究的群落划分结果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地理分布的南界向北有所推移。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9年7月(夏季)和2010年9月(秋初)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以及优势种变化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夏季和秋季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夏季浮游动物种类数(65种,包含14类浮游幼虫(体))和平均丰度(295.5 ind/m3)均高于秋初(54种,包含15类浮游幼虫,229.6 ind/m3),夏季浮游动物的多样性也高于秋初。季节间优势种差异明显,夏季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长尾类幼体(Macrura larva)等,秋初优势种为锡兰和平水母(Eirene ceylonensis)、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和强壮箭虫等。暖水种(背针胸刺水蚤)和小型水母(锡兰和平水母和球型侧腕水母)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成为优势种在此前从未报道过,这值得引起重视,并进行持续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青藏高压系统对川渝地区春夏季臭氧(O3)污染的影响机制,对2015~2018年每年4~9月的中国气象局高空全要素填图数据(Micaps PLOT High)、川渝14个城市的国控环境监测站点O3监测数据及气象台站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O3浓度的高低与青藏高压中心位置分布的状况和数量密切相关,中心分布越密集...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用浅海I型I、I型标准浮游生物网在河北沿岸22 km以内近岸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春季仅记录37种浮游动物,而夏季记录60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以春季为高,平均为886 mg/m3;夏季为低,平均为234 mg/m3。中华哲水蚤,腹针胸刺水蚤,双毛纺锤水蚤为春季优势种;强壮箭虫,小拟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为夏季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三亚湾春夏季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春季和夏季对三亚湾水域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三亚湾春季和夏季表层潜在初级生产力(以C计)平均值分别为7.54 mS/(m<'3>·h)和6.66 mg/(m<'3>·h);两个季节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在三亚河口近岸水域始终存在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区,这与河口近岸营养物质输入密切相关,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2007年春季和夏季辽宁省锦州湾16个大面站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4门38属59种,在两个季节的调查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春季平均细胞丰度为5.44×104/m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夏季平均细胞丰度为9.73×104/m3,主要优势种为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和劳氏角毛藻C. lorenzianus。锦州湾春季细胞丰度高值区位于湾西部和东南部;夏季细胞丰度则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两季节浮游植物的Shannon-W iener指数值均较高,表明锦州湾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进行的河北海洋资源调查研究表明:全海域春季5月表层叶绿素a介于0.34~11,39mg/m3,平均值为3.72 mg/m3,底层叶绿素a介于0.87~7.85 mg/m3,平均值为3.03 mg/m3;夏季8月表层叶绿素a介于1.1~18.3 mg/m3,平均值为4.52 mg/m3,底层叶绿素a介于0.4~7.8 mg/m3,平均值为3.95 mg/m3.初级生产力(以C计)春季5月介于112.26~1323.68 mg/m2·d,平均值为504.79 mg/m2·d,夏季8月介于83.92~4265.73 mg/m2·d,平均值为774.96 mg/m2·d.总体趋势是南部海区(沧州海区)叶绿素a含量高于北部海区(秦皇岛、唐山海区)叶绿素a含量,秦皇岛海区初级生产力估算值最高,唐山海区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南黄海春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2017年4月至6月在南黄海近岸水域获取的WP2型浮游生物网采样品及相关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41种(含未定种),浮游幼虫22类。桡足类、水螅水母和浮游幼虫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多的类群。春季,胶东半岛沿岸海域、海州湾毗邻海域和苏北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温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匀变化是造成上述差异的重要原因。胶东半岛沿岸海域受冷水团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海域存在较大不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是海域最占优势的浮游动物种类,对浮游动物总密度及多样性指数有较大影响。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海州湾毗邻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最高,胶东半岛沿岸海域次之,苏北沿岸海域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