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扫描     
《世界环境》2012,(5):6-6
壳牌计划每年投资10亿美元开发中国页岩气资源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拥有最多非常规天然气的国家,贮藏在古代页岩中的天然气可用水力压裂法进行开采,这一技术近年在北美已发展得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2.
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采的核心技术,但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废水复杂,处理难度高、环境危害大。为此,利用重庆涪陵页岩区块的返排水调研结果,并借鉴美国页岩气开发废水的成功管理经验,分析整理了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点、处理方式及技术,对回用技术、外排技术选择进行了推荐。结合中国现有环境监管体系,对页岩气返排废水的处置方法提出了监管对策,为中国页岩气大规模开发产生的返排废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力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成功,全球越来越多地关注水力压裂带来的环境影响。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计量法、文献调研法和循证法等,较为系统地分析水力压裂技术及其作用、特点及引发环境风险的原因,并举例说明水力压裂可能带来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增加甲烷排放、破坏生物多样性、诱发地震、增加水资源压力等环境风险,并通过案例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还剖析了美、英、德、法、欧盟等采取的应对策略并对比,最后提出页岩气开发应开展水力压裂环境风险影响研究与评价、制定系统的监管政策、遴选替代技术、加强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水环境影响及其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恒 《环境保护》2013,41(13):69-71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早已为人所知,但由于它通常都深埋于地下几千米的页岩层中,受制于开采技术和高成本的制约,长期以来还未实现规模化商业开采。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一些油气企业在水平钻井与多段水力压裂技术上的巨大突破,页岩气的规模化开发才变为现实。目前,美国全国的页岩气技术可开采储量已达到482万亿立  相似文献   

5.
你对页岩气资源的开采及其引发的争议了解有多少? ■什么是页岩气? 页岩气特指赋存于页岩缝隙中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也内厚度较交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页岩气开采寿命长,可开发利用自的介值大,决定了它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世界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页岩气的开采技术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法.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实现页岩气商业性开发.在中国,国土资源1部2009年10月份在重庆市綦江县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这——新型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6.
水力压裂、水平井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地页岩气产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水资源、地质资源等方面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页岩气开发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页岩气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水平井技术及水力压裂技术的推动,美国实现了页岩气的规模开发和能源独立.而环境监管漏洞却成为制约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此背景下,运用博弈论原理,构建了政府、页岩气开发商、居民三方博弈模型,给出了该模型均衡条件下的解,讨论了影响三方主体决策的主要因素.基于美国的经验,结合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实际,提出谨慎推进页岩气开发、注重页岩开发的环境评估、鼓励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创新、加强环境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概述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点以及国内外最新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进展。针对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的不同去向,介绍了几种循环回用或达标外排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处理工艺,并阐述了博天环境创新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出"强化混凝+高级氧化+生物氧化+消毒"组合工艺将成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页岩气开发对地下水环境风险的影响,采用文献计量学和频数统计法,进行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风险共性指标筛选,并通过分析页岩气开采环境的特征,进行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风险个性指标识别,构建了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页岩气开发的钻井、水力压裂和压裂返排以及返排后处理等阶段为发生污染地下水风险的主要环节,其中钻井阶段钻井液、水力压裂阶段压裂液、压裂返排阶段返排液和甲烷气体的泄漏是影响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筛选出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风险共性指标14个,其中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岩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氨氮涉及行业项目多且频数占比较高,为核心评价指标;识别出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风险个性指标12个,分别为地质状况指标(断裂性质、褶皱发育状况)、开采过程污染物指标(返排液返排率、返排液回用率、钻井废水产生量、压裂废水产生量、钻井泥浆循环率、设备泄漏概率和废弃井分布),以及地下水特征污染物(苯系物、放射性物质和甲烷含量及其碳同位素形态等).研究显示,通过频数统计和理论分析识别页岩气开发地下水污染源,可以快速有效地确定页岩气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并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页岩气开发地下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寒武系牛蹄塘组特有的黑色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成熟度、高脆性矿物含量、微孔隙较为发育等特点,是贵州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层位。牛蹄塘组页岩沉积环境有利,沉积厚度大,有望获得较好的含气量,为贵州开采页岩气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水力压裂法的应用导致的泄漏、压裂液回流污染、集输管道破裂或腐蚀等,会导致地下水储层破坏及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着重阐述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水力压裂法可能产生的相关环境影响问题并开展预期研究,为贵州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出考虑环境破坏的可能,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孔间煤体水力压裂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间煤体水力压裂就是在实施预抽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向区域防突钻孔中高压注水压裂,在使煤体固有裂隙扩张的同时,使压裂煤体向自由孔方向压挤,从而使孔间煤体卸压增透、塑性增强,以有效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本文在分析了孔间煤体水力压裂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焦作矿区九里山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孔间煤体水力压裂技术注水参数(如注水压力、水力冲孔等效孔径、顺层钻孔孔间距、注水压裂孔封孔深度、注水时间)的确定,指出根据自由孔水力冲孔后的等效体积,按孔间煤体膨胀变形率不低于4‰来确定注水孔与自由孔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在焦作矿区九里山矿进行孔间煤体水力压裂技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时有大量瓦斯从自由孔涌出,水力压裂卸压后钻孔流量提高了17倍,煤体透气性增加了420倍,达标预抽期由2年减少为6个月,其防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页岩气作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新亮点,但其特殊的钻采开发技术可能带来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页岩气压裂作业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压裂返排废水,这类废水中含有随着返排废水带出的地层地下水、废压裂液和钻屑等,具有高盐、高矿化度、高色度、含有毒有害物质、可生化性差和难处理的特点。为此,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页岩气开发现状、页岩气压裂液体系、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处理现状以及高盐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西南地区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的水质污染特征,提出了组合工艺是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的有效方法,同时应加强对页岩气压裂返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历程、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开采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页岩气开发热潮席卷全球,页岩气开采过程是否会导致严重环境污染引起众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和环保人士的争议,尤其是水力压裂法在页岩气开采中的应用。本文针对页岩气开采工艺技术,结合美国页岩气开采现状分析页岩气开采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有:(1)大量消耗水资源;(2)污染地下水层:(3)甲烷泄漏;(4)引发地震。此外,就我国而言,还面临因地理环境限制和环境立法不足更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在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中,我们应重视页岩气开采的环境污染评估,争取以技术进步和相关环境立法来克服环境隐患。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12,(4):95-95
英国皇家学会和皇家工程院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备受争议的水力压裂技术没有危险性。该研究结果是早前在英国北部发表的两项水力压裂相关研究的后续报告。  相似文献   

15.
页岩气是一种清洁、低碳、高储量的非常规天然气能源,已成为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其快速发展影响着世界能源格局.然而,页岩气开采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等.文章主要分析了页岩气钻井过程、压裂过程及采气过程可能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如水资源消耗、地表水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等;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废水的处置措施及处理技术,以期为处理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废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环保协会高度关注页岩气开发领域正当全球面临着使用老旧、低效的燃煤电厂所带来的政治和监管压力与日俱增之时,美国在水平钻井和水力裂压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使得开采储量丰富的页岩气成为了可能。美国在页岩气领域的创新使得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都能够展望到一个可以替代煤炭的清洁  相似文献   

17.
深部流体迁移过程机理不清造成在水力压裂开发页岩气过程中,对于压裂液或深部地层卤水是否会从深部迁移至浅层而污染地下淡水资源这一问题仍存争议。深部压裂液向上迁移至浅层含水层,必须在自下而上的驱动力作用下经由渗透性能较好的通道才会在短时间内(10 a)发生。结合我国油气沉积盆地地质与水文地质背景,从地下流体渗流机理出发,分析了页岩气沉积盆地地层渗透率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建立了压裂液向上迁移的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地形驱动力和超高压驱动力是携带流体向上迁移的固有驱动力,具有持久性但极限水力梯度为1;而页岩储层上覆地层的渗透率一般小于1×10~(-16) m~2,此时压裂液向上迁移速率小于1 cm/a;水力压裂过程不会改变天然状态下页岩储层上覆地层的渗透率与向上的水力梯度,但新生裂隙若贯通压裂区和导水断层或压裂液进入废弃油气井时,其会对浅层含水层造成污染;利用所建立的压裂液向上迁移的概念模型,对我国典型油气沉积盆地压裂液向上迁移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发现,在水力压裂前后压裂液很难向上迁移并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国内外处理现状,重点介绍了三种国外返排液处理新技术,分别为电絮凝技术、MVR蒸馏技术和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这些技术均能有效地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不仅节约成本,还可避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开发压裂返排液环境监管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力压裂技术是目前页岩气开发广泛采用的储层改造技术,但该技术的应用产生大量的返排液,返排液如何处置和监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压裂液的成分、返排液的水量和水质等资料,从深井灌注、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现场处理后回用、现场处理后外排四种处理方式上,分析我国返排液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对化学品进行申报登记、制订污水排放的行业标准、对页岩气开发项目进行分段验收、鼓励研发污水处理新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页岩气开发压裂返排水有潜在环境风险,尤其是高浓度氯化物是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梳理分析相关氯化物排放标准、页岩气开采环境保护指导性技术文件,调研川渝地区页岩气开采区采出水(含压裂返排液)处理情况,并重点预测分析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氯化物排放对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提出了采出水全周期处理的相关管控要求;二是建议在开发后期可采用"膜处理系统+蒸发结晶"的方式,对采出水中氯化物进行深度处理,最终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氯化物达350mg/L后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