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电之窗     
《环境》2014,(1):42-43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日前表示,治理雾霾,需要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适度发展核电。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核工业更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内核电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少人无不对国内核电安全感到担忧。因为在核电技术发展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核灾难已经不止一次降临到人类的头上,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至令仍困扰着人们。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4,(1)
正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日前表示,治理雾霾,需要转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适度发展核电。21世纪的头20年是中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核工业更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内核电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不少人无不对国内核电安全感到担忧。因为在核电技术发展的短短几十年时间内,核灾难已经不止一次降临到人类的头上,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至令仍困扰着人们。事实上,人们对核的恐怖心理,往往是由于对核知识知之甚少,加上道听途说、以偏概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2013,(7):74
3月21—23日,2013中国国际低碳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召开。中国低碳产业协会会长田素杰,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中国住总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鲍宇清主任,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联合会张宽广处长,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市场部主任李荣昌,中国能源环保研究院院长柏禄山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本次大会还邀请到了来自多个国家驻华大使馆的代表。《环境保护》杂志作为支持媒体全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1.4%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年初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至"十二五"末,争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急需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低碳之路。中国碳排放总量持续增加,且以工业碳排放为主,严重威胁中国的环境安全与能源安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面临低碳理论欠缺、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粗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问题.可以从健全相关的政策体系、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加强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及树立示范等方面去探索适合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不足的重要方式。实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下,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模式,根据其发展模式分为四类,详细探究各类利用模式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省,因而节能减排的压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而如何探索一条适合于山西省低碳发展的模式,作为一个典型能源城市的朔州市为全省低碳环保发展树立榜样,为此,《中国环境管理》就如何加快推进高碳能源城市向低碳转型发展等问题对朔州市市长冯改朵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讨论多年的国家能源委员会终于正式成立.这表明我国“大能源管理体系”雏形已经凸显,由此,中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与国家能源政策体系也将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人口带来的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供应约束不断趋紧。建设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十三五"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能源转型问题上存在着理念缺失、机制障碍等问题。应建立以满足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为主体的能源总量管控制度、完善能源低碳发展法律法规标准、加速能源系统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创新对能源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开展能源转型的国际合作,不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广元是嘉陵江上游的生态天然屏障,2008年“5.12”特大地震以来,广元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赶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从倡导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等九个方面探索实践。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13.
张厚美 《环境保护》2013,41(2):53-54
低碳经济是为了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以及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通过人类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所实现的一场涉及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走出一条后发地区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之路.先后被评为"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低碳生态先进城市"和"杰出绿色生态城市".2012年8月,广元市碳足迹计算器系统正式运行;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正式文件,批准广元市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  相似文献   

14.
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2009年能源工作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科技进步,加强能源合作,改进能源行业管理,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措施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得到显现,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是解决中国能源紧张的重要突破口.发展生物质能的战略措施是建立生物质能源的产业体系,即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的第二产业体系.具体战略阶段是:2000-2010年实验探讨阶段(初级阶段);2020-2030年推广应用阶段(发展阶段):2030年-2050年优化提出阶段(提高阶段).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有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何建坤 《环境保护》2013,41(8):15-18
我国必须走出以低碳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才能从根本上在全球低碳发展竞争中占据优势,在国际谈判中占据主动和引导地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  相似文献   

17.
靳敏  叶葩  万慧玲  朱燕 《环境保护》2013,(12):70-71
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欧盟各国高度重视,欧盟许多成员国提出了明确的低碳能源发展目标,并通过财税政策有效助推低碳能源的发展。北京与欧盟有着相似的能源相对匮乏和进口依存度高,必须寻求促进低碳能源转型发展的问题,而且北京的气候变化及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发展低碳能源成为北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作通讯》2008,(9):10-10
近期国家能源局举行了成立以来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介绍说,白2000年以来,我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中国能源产量是2000年的1.8倍,7年年均增长7.1%。另外,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量总量达26.5亿吨标准煤,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19.
蓖麻作为绿色可再生"矿源"是最有前景的油料作物和能源作物。本文从发展蓖麻产业的必要性及意义出发,研究发展蓖麻产业的基本思路及发展步骤,旨在探索一条适合于我国的蓖麻产业发展之路,发展低碳环保的蓖麻生物质产业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双重挑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破局之法”。本文对全球、中国及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未来5年,化石能源生产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利用增长势头强劲;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储量及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资金、技术不足等发展阻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不断努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为共建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借鉴。为助力共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建议中国积极担负大国责任,发挥中国影响力,全力开展可再生能源外交;积极分享中国经验,输出中国智慧,促进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务实推进项目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共建国家能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