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药污染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农药施用后对环境将会产生的污染,以及农药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危害,提出了防治农药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污染物质排入大气层后,对大气环境产生了污染,造成气候的改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影响。本文对人体吸入污染物质后所发生的反应过程及危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文渊 《环境科技》2003,16(2):28-29
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所依赖的物质是不受污染的,自然环境的物质中所含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维持人类生命、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4.
镉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介绍镉的理化特性、来源和用途,环境中镉污染,镉的代谢与毒性以及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说明了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介绍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唤醒人们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从硒的生物学作用和防治疾病等方面剖析了硒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从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和化学地理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缺硒区的形成、分布和等级的划分;从环境地球化学物质场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等方面.阐明了作物、禽畜和人体缺硒的原因、危害及其人体补硒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在缺硒区运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营养链营养结构模式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从土壤中获取富硒有机食品,供居民食用,是进行食物补硒、提高人体摄硒量、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防治缺硒病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谈砷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属冶炼,煤炭燃烧过程中向环境排出大量砷,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介绍了砷的污染来源,转移过程和对人体危害的机理,提醒人们注意砷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中与人类健康关系较密切的重金属有Hg、Cd、Zn、Cu、Cr、Pb等,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行业多、用途广,但对人体容易产生危害。此外,重金属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不象有机污染物那样较易分解,而是长期残留于环境中,一旦进入人体,也不会在体内发生分解和变化。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毒害,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刘苹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46-49
从居室污染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居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居室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由于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多种污染物共同存在,对健康产生的危害往往比单一因素要复杂得多,控制居室环境污染,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提出了降低居室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危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的事件。由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发生突然、来势凶猛,在瞬时或短时间内大量的排出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室内环境与人类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室内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和老百姓的广大关注.在分析了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种类及其危害之后,提出了防治和解决室内空气污染的对策和措施,旨在提醒人们如何获得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等地质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深圳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创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设计和管理水平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类生命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均具有破坏性。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突发性、分布广、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400多个县级城镇、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虽然,我国在地质灾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灾害威胁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原因:(1)预防性、区域性研究远远跟不上治理工程需要;(2)治理工程偏重工程技术忽略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机理研究;(3)人类因素的参与,造成自然地质体平衡状态的恶化、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加速了大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因此,作为我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一条有效道路,就是要加强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开展预防性研究,圈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和灾害高风险区域,为国土规划、减灾防灾、灾害管理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综合防灾与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黄土地区灰渣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黄土地区某灰渣库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水库塌岸、泥石流、黄土湿陷及黄土陷穴.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九大城区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分级评价,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得到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度,从而计算出灾害指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单直观地对各种地质灾害进行危害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产资源开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讨论了资源开发和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17.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natural and related technologic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are not problems that can be solved in isolation. 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is a symptom of broader and more basic social problems. Since 1994, a team of over 100 expert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 including members of the private sector – have assessed, evaluated, and summarized knowledge about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hysical, natural, social, behavior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The major thesis of the findings was losses from hazards and inability to comprehensively reduce losses of all types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narrow and shortsighted development patterns, cultural premise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ddress these broad and basic problems, the study included proposals for ways in which people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can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disaster losses, reduce future hazard losses, and link hazard mitiga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程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太湖蓝藻水华灾害分析,借鉴赤潮灾害评价指标,采取蓝藻水华面积和Chla浓度作为灾害程度分级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隶属度函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建立太湖蓝藻水华灾度分级评价方法,定量描述蓝藻水华灾害程度.结合2008年太湖蓝藻水华灾害事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8年太湖蓝藻水华灾害规模主要为小型、中型和大型,无重大和特大蓝藻水华灾害发生;其中小型蓝藻水华灾害在各月都有分布,中型和大型蓝藻水华灾害主要分布在5月和7~9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以海宁市电镀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宁市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土壤中平均重金属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对植物和环境不构成危害性影响.尽管土壤平均重金属浓度较低,但是仍有6个采样点重金属浓度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超标率达13%,且超标点位置主要位于路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路边土壤中的Cu和Cd含量显著高于非路边(P<0.05),这说明海宁电镀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与道路运输存在密切联系.海宁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平均土壤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46.6,表明海宁电镀工业园区附近土壤平均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存在轻微生态危害.然而局部重金属超标采样地块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达到220~278,存在中等生态危害,尤其是Cd的生态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塌陷积水区是煤矿开采造成的重要地质灾害之一,目前它已成为淮南市地表水体的一种特殊组成部分。通过对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概况和利用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塌陷积水区水生生态环境状况和目前的生态状况水体所能支持的功能用途的简单综合评价。发现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强对塌陷积水区生态环境的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