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闻泽 《环境》2005,(5):50-51
2005年3月1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对全市的创模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表示要通过碧水、蓝天工程,确保年底达到考核要求,迎接国家验收。据了解,广州“创模”的实现将会是全国特大型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零”的突破,并将形成一个以广州为中心,由深圳、珠海、中山、惠州等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环保模范城市群。这对整个广东环保工作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伟利 《环境》2006,(12):90-90
11月18日至20日,广州接受了国家创模工作的考核验收。验收组听取了广州市政府创模工作汇报和专题报告,对广州市创模工作进行了严格细致地检查,并进行了随机民意调查和工作抽查,之后即宣布广州创模通过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3.
泰州市创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指导思想、差距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创模中的重点工程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创模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立勇 《陕西环境》2003,10(4):32-33
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隆重推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几年来,“环保模范城市”作为含金量最高的荣誉称号,其创建活动得到了全国许多城市的积极响应。迄今为止,已有32座城市获得了这一殊荣。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成为环保模范城市亮丽的“招商广告”,其“环境效应”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模”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在不断缔造着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文明轨迹。“创模”工作以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促进城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扩大…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5):49-50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组,2005年l1月2日正式宣布,天津市创模达到各项考核要求,一致同意通过对天津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考核验收。这意味着天津市成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中第一个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创模考核验收的城市。  相似文献   

6.
杨伟利 《环境》2007,(9):58-61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中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荣誉,也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为了取得该项荣誉,东莞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今天,在东莞"创模"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之际,凝聚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通力协作、每一位建设者辛勤汗水和东莞人的关心和支持的"创模"工作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从本期起,我们将视角转向东莞,聚焦东莞"创模"历程,以实录的精神记载东莞的创模工作,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7.
南岸区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坐拥长江,背靠南山,是重庆主城的"肺叶"和"窗口",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优生态、重环保的发展理念.2004年率先创建为重庆市第一个市级环保模范区,2007年开始谋划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区.2010年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作为实现"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目标定位的重大任务之一,并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下,打响了创模攻坚决战.在创建攻坚中,南岸区找准差距,抓住重点,攻克难点,创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6项创模考核指标已达标22项,基本达标2项.有望在年底实现"考核指标基本达标,工程项目基本完工".  相似文献   

8.
近日,肇庆市为确保工业企业按时按质完成综合整治达标任务,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分别在各县(市)区召开了工业企业“创模”监督工作会议,由肇庆市环保局与全市180多家创模考核企业的法人签订了《肇庆市工业企业综合整治责任书》,对企业的自动监控安装按时按质完成、环保档案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台帐以及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等创模工作具体落实责任。  相似文献   

9.
杨伟利  李绍钊 《环境》2005,(8):58-59
广州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广州辖各区创模进展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市创模的整体推近日,本刊记者就海珠区的创模工作采访了海珠区环境保护可尧局长。  相似文献   

10.
梁亚青  黄艺文 《环境》2009,(1):54-54
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知识水平,增强环保法制意识,推进创模工作深入开展和促使我市今年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12月12日,市环保局副局长洪德辉亲临湛江电厂授课,湛江电厂的干部、职工以及有关水产企业的代表近200人到场认真聆听。根据创模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创模知识讲座将分别在企业、学校、社区、机关、团体举办,随着创模知识讲座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黄慧诚  黄向文 《环境》2005,(7):58-59
6月29日,肇庆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广东省检查组的检查。至此,肇庆市八年“创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确定“到2010年珠江三角洲所有城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计划,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十五”、“十一五”期间“创模”指标体系,分析了各阶段指标体系差异和变化,而最新的指标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同时,“创模”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创模”指标的发展必然是反映当时的环保工作重点,“创模”的基本条件门槛会不断提升,“创模”指标的内涵会不断丰富,以确保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3.
李佳伟  吴凡 《环境》2015,(2):32-34
<正>一年来,阳江市借助"创模"的契机,大力推动工业源污染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走在阳江街头,清风拂面,空气中不再弥漫着灰蒙蒙的雾霾,抬头望去,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阳光闪耀让人心情愉悦……去年,随着阳江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工作逐步展开,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成为了阳江环保局大气污染治理的又一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之所以愿意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沙坪坝区是重庆主城核心区、科教文卫大区,党委政府在领衔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初,便确定了"民意是创模最大追求"的人本理念,注重改善环境民生,开展多元创模宣传,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携手100万沙区人凝心聚力,同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共染科教文卫大区天地绿.七大专项行动改善民生维护民益"创模是为我们老百姓办的一件民生大事!"沙坪坝区都市花园片区的居民说,"油烟问题解决了,我们终于不受其害了,通过参与餐馆油烟整治,我们对环保和创模工作更了解了.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资源型的重化工业城市,在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历史上从没有哪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自上而下地重视环境保护.2002年8月,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期间共投入48亿元,实施了"创模"十大工程,建设了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等160多个环保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扩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营造创模工作舆论氛围,动员全市上下热情关注创模,积极响应创模,倾力投身“创模”。咸阳市环保局决定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在全市13个县市区开展建设环保宣传一条街、一条路、一块牌活动。该局要求各县市区要选择本辖区一条主要街道,设立固定、永久性环保宣传灯箱、标语牌等形式建设环保宣传一条街。宣传内容以醒目标语口号为主,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向社会公布12369环保举报热线。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一条街长度500米以上,其余各县300米以…  相似文献   

17.
中国1997年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随着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综合布局,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国模")称号的地区必须进一步巩固"创模"成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工业园区管理,完善属地管理制度、强化部门协调作战,从而实现由"创建模范城市"到"巩固模范城市"的战略转变;必须构建"后创模时代"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生态城市创建,从而实现由"环保模范城市"到"生态示范城市"的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济源市于2006年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的申请,但是其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过高、不能满足“创模”要求。基于济源市政府提出三年内“创模”成功要求,本文在综合分析济源市能耗现状和能耗高原因的基础上,借助情景分析法,对该指标分别从节能技术、城市工业发展规模、城市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城市工业增加值变化等不同发展途径下的演变趋势进行情景分析并定量预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比较,推荐济源市最佳节能方案,以满足城市“创模”考核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规范和严格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细化和提高各考核指标,指导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为积极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环境保护部组织修订了“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修订后的创模指标体系从原来的30项加2项参考指标,调整为26项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20.
桂林在“创模”过程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旅游城市的标准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以几个标准来量化考核,并驾齐驱,用高标准的眼光和要求来满足提升城市档次、达到国际化、现代化旅游名城的要求。简而言之,桂林不是为“创模”而“创模”,而是借此扎扎实实地实施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植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之观念于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