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肖健中  赵峰 《劳动保护》1998,(11):33-34
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长期接触强噪声,会给人体带来多种疾病。其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疾病是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职业病严重危害职工的身心健康,这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我国50年代就有关于职业危害排序———尘、毒、噪的说法,把噪声危害排在第三位。随着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杂乱声音组合而成。噪声危害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职业公害之一,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无论暴露在一次短暂的强脉冲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暴露所致的听力下降,统称为噪声性听力损伤,亦称噪声性聋。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已成为工业生产中比粉尘、毒物分布还广泛的职业病危害.在当前的听力损伤人群中,职业人群占据了1/3.尽管如此,噪声性耳聋因具有隐匿性、损伤进展慢、潜伏期长等特点,并未引起用人单位、作业人员应有的重视,噪声性耳聋报告病例呈逐年递增态势. 近日,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主办的工作场所噪声危害及个人听力防护高峰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所所长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噪声性耳聋可防可控,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切莫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4.
噪声是指那些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无规律杂乱混合的,使人厌烦的声音。工业噪声是指由于生产性原因所产生的一切声音。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人长期接触工业强噪声,可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甚至引起听力损伤和职业性耳聋,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要防止工业噪声的危害,除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和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外,还可利用饮食保健来预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噪声危害,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听力损伤,即噪声性耳聋,这已成为人人共知的常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噪声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器官的多种疾病,这些也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因此,控制噪声,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已被列为劳动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噪声的另一个重要危害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而诱发误操作,造成的伤亡事故。 噪声对听觉信号具有掩蔽作用,将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从而影响判断的准确,诱发误操作。 下面列出的具体例子,足以说明噪声诱发误操作,引起伤亡事故的严重危害性。 1975年3月18日,河北省迁安化肥厂原料车间行车,在维修行车抓斗时,一名钳工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噪声大量存在。长时间遭受85dB(A)以上的高强度噪声刺激,会致使人的听力严重受损,形成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称为噪音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噪声大量存在。长时间遭受85dB(A)以上的高强度噪声刺激,会致使人的听力严重受损,形成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这种耳聋与职业有关,称为噪音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一旦形成,治疗是很困难的,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期,我  相似文献   

8.
纺织噪声治理措施的探讨张倩,张德恩,王龙义(淄博市卫生防疫站,山东255026)在纺织工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职业危害,有高温、高湿、粉尘、噪声和不良照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噪声。它严重地影响了纺织女工听力系统,听力损伤可由听力下降逐渐发展为噪声性耳聋。此...  相似文献   

9.
ISO公布的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在高声级、高暴露年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推算方法,愿与读者们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日益严重,噪声病患者越来越多。 在日常生活中,谈话声音的强度对听觉毫无损害,而生产中的噪声强度则远远超过正常人听力适应音响的范围。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工人,由于持续不断地受到噪声刺激,耳感受器易发生器质性病变,暂时性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则不能复员,进而发展成为不可逆的,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与噪声的强度和频率有关,噪声强度越大、频率越高,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也越高。噪声性耳聋也与噪声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在同样强度噪声的环境下,每天工作八小时就比工作半小时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1.
噪声污染同水和空气污染一样,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国际性污染。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长期工作或生活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中,不单是对人的听觉系统产生影响,损伤听力,造成耳聋,还会对人体的多种功能产生危害,使人疲劳,降低生产效率,还会诱发如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噪声还会在工农业生产中,带来不安全因素,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浅谈噪声性耳聋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声性耳聋亦称噪声性听力损伤、多因噪声长期反复刺激耳蜗所致的听力损伤,以慢性声损多见(又称职业性耳聋),亦有接触一次噪声后,偶可引起急性声损伤。 一、生产性噪声  相似文献   

13.
ISO公布的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在高声级,高暴露年数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推算方法,愿与读者们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4.
在纺织工业中,女工约占工人总数的70~80%。纺织女工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职业危害,有高温、高湿、粉尘、噪声和不良照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噪声。 工人长期接触强烈噪声,首先会使听觉器官受损伤。依照噪声的强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听力损伤可由听力下降逐渐发展为噪声性耳聋。此外,还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症状,有人出现心率加快、血压波动、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症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就噪声对女职工健康的影响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噪声对月经机能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月…  相似文献   

15.
通俗地讲,噪声就 是指人们讨厌听到的声 音。一般来说,低于85 分贝的声音对人的听力 是无害的,而职工们长 期暴露在超过90分贝的 噪声下,则会降低听力, 造成职业性难听和职业 性耳聋。声级越高,暴 露时间越长,危害也越 大。因噪声而造成的职 业性耳聋称为噪声聋。 绝大多数噪声聋是 渐进而成的。当人们刚 接触到强噪声时,常反 映听觉灵敏度下降、听 觉迟钝,感到声音发闷。并伴有耳鸣现象发生。这说明已经产生了暂时性听力损失,应及时采取措施,使听力逐渐恢复。否则,就可能逐渐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失。常此下去,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发展为职业性耳…  相似文献   

16.
两个潜在危害噪声性耳聋:机动车发动机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司机长期处在噪声之中,易产生听力损伤。发病早期,多在开车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如不开车,听力又逐渐恢复。长期开车接触强噪声,易造成听力明显损害,最终导致双侧不可逆性耳聋。颈椎病:司机开车时始终注视着一个方向,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间关节长期处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易发生颈椎微错位,压迫、刺激神经,出现头部、肩部、上肢等处疼痛、发胀,颈部肌肉痉挛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职业噪声危害及其控制途径佟德信(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100029)噪声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公害之一。职业噪声危害尤甚。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情况已十分严重,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分析,我国目前大约有1000万职工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下工作,其中约有10...  相似文献   

18.
噪声是煤矿的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根据我国煤矿井下噪声危害的现状,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制定符合国情的科学化的预防体系,对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生产条件,采用有重点和可行性的预防措施是正确的。建议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消除噪声危害的三级预防系统。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推行容易的卫生预防措施,对防治职业噪声聋,保护工人健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成因分析及总体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职业噪声不仅属于职业卫生问题 ,也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环境公害之一。有效控制职业噪声不仅能够保护劳动者的听力不受损害 ,使其身心安全与健康得到保障 ,同时也是消除安全隐患 ,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笔者分析了我国职业噪声危害的现状 ,论述了我国职业噪声危害的严重性以及控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然后采用“人 -机 -环境”系统工程方法 ,分别从人的行为、物的状态以及工作环境等 3个方面 ,分析职业噪声危害的成因 ,构造了基于宏观管理维、中观人机环境维以及微观技术维等三维结构的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控制总体框架 ,并从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等角度 ,对职业噪声危害控制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以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职业噪声危害问题 ,不断改善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劳动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第二章噪声的危害一、噪声会引起耳聋冶金企业的大部分工作场所属强噪声环境。在90分贝(A)[(A)是计权声级,见第章三第三节]以上的环境下工作,感到剌耳难受,天长日久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根据国际标准化组(ISO)的定义,500、1000和2000赫三个频率的平均听力损失超过25分贝,称为噪声性耳聋。在这种情况下,正常交谈时,听力发生障碍。在高强噪声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