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ILO关注女性体面劳动据国际劳工组织网站消息,2016年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了一份新的报告,即《工作中的女性:2016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强调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在寻找或保持体面劳动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ILO这一新《报告》将作为"国际劳工组织女性工作百年纪念倡议"活  相似文献   

2.
海外新闻     
<正>百年ILO回顾历史展望未来4 月 15 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报告《未来的职业安全健康 :历经百年继续开拓》(Safety and Health at the Heart of the Future of Work: Building on 100 Years of Experience),回顾了 ILO 成立 100 年来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3.
重大事件国际劳工组织宣布开启百年庆典2019年1月2日,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百年庆典工作正式开启。2019年是ILO成立的100周年,自1919年成立以来,其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和推进了大量与劳工保障有关的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国际劳工组织呼吁中东地区消除强迫劳动现象 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3年4月9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题为《被骗和被困:中东地区人口贩运》的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流入中东地区的劳动力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增长速度上来说,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一些国家,移民工人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地人,如卡塔尔94%的劳工是外来移民.在沙特阿拉伯,这一比例也超过50%.而约旦和黎巴嫩的移民工人也在劳工总数中占显著比例,特别是在建筑业和家政服务业.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Sustaining COmpetitive and Responsible Enterprises,SCORE)是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开发的促进中小企业改善工作场所管理培训与咨询项目,目前在全球9个国家实施。2015年10月27日,"企业可持续发展(SCORE)项目中期经验交流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举办。国际劳工组织(ILO)中国和蒙古局局长德美尔先生参加了交流会,并在会上发言。他说,SCORE项目在南浔试点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在我国执行国际劳工组织第167号公约——《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该公约是1988年6月,国际劳工局(ILO)理事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劳工组织第75届大会上以第167号文公布的,并以第175号文公布了《建筑业安全卫生建议书》。《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是国际劳工组织建筑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标准,《建筑业安全卫生建议书》则是标准的条文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劳工会议上,新加坡国家人力与发展部长宣布: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将认可国际劳工组织(ILO)职业安全与健康(OSH)协定C187的促进框架,这得到了其3个参与方,如国家贸易联合会(NTUC)、新加坡国家雇主联盟(SNEF)以及职业安全与健康委员会的支持。C187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一项劳动标准,主要目  相似文献   

8.
国际劳工组织与职业安全卫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劳工组织(ILO)简介没有社会进步,就不可能有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国际劳工组织的创立正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国际劳工组织是1919年成立的,它是联合国惟一具有三方性结构的机构,三方分别是: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中的雇主和工人代表经济中的“社会伙伴”,在制定政  相似文献   

9.
2010年8月30日,由ILO—CIS中国国家中心承办的国际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中心(ILO—CIS)第48届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自1959年国际劳工局国际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中心成立51年来,首次在中国召开年会。国际劳工组织(ILO)副总干事阿桑·迪奥普、国际劳工组织中国蒙古局局长霍百安、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项目官员朱常有、ILO-CIS中国国家中心所在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宗之、副院长李克荣和ILO-CIS各国家中心、分中心以及地区中心的代表50余人出席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劳工组织新战略及国际重点计划。自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建立以来,改善劳动人民的就业与工作条件,促进职业安全卫生一直是该组织的核心工作内容。在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之际,国际劳工组织将引自1994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首脑会议文件的一段文字作为该组织社会保护工作的使命,即:“社会发展的目标及最终目的要求人们不断作出努力以减少并消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痛苦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我们发誓向世界上对我们人类的安全、和平、生存及安全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现象作斗争,并将此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ILO确定了增加人人享有的社会保护的覆盖范围和效果的新略目标,并将它们写入国际劳工组织《2000-2001两年期计划预算草案》内。  相似文献   

11.
正此次研讨会分为两个议题:分别围绕2006年《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公约》(第187号)与1993年《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第174号),讨论中国批准第187号公约与第174号公约的可能性、面临的挑战及行动。2016年4月28—29日,"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纪念活动暨安全健康国际公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工作场所压力,共同的挑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国际劳工组织(ILO)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9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出版《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中的精神健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与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发布与此相关的WHO/ILO联合政策简报,呼吁政府、用人单位在精神健康和职业健康领域采取支持性干预措施,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精神健康。本文在这两份出版物的基础上,梳理本指南的主要内容,为我国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安全》2004,(5):13-14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Organization,简称 ILO)成立于1919年。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后,国际劳工组织成为其负责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是联合国机构中历史最悠久、地位十分重要的一个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中惟一具有三方(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性结构的机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国际劳工组织经过80多年的发展变化,工作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成员国日益增多,截止到2003年,成员国已发展为177个。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的国际劳工组织(ILO)成立于1919年,保护工人免遭由工作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疾病和伤害是其宪章赋予该组织的职责之一。ILO通过独特的雇主、工人和政府三方达成共识的程序,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制定国际劳工标准。目前,ILO已制定了近190个公约和  相似文献   

15.
各有关单位:随着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和我国国家经贸委2001年第30号公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发布,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CNASC)早先制定的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ILO)正式将4月28日确定为"世界安全生产与健康日",联合国各成员国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每年的4月28日开展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环球资讯     
正国际劳工组织修订船舶制造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2018年1月22-26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完成了最新的船舶制造和维修操作规程的修订,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利益代表参与了此次修订工作。新规程的修订反映了多年来船舶制造和维修行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以  相似文献   

18.
ILO与中国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合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3年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活动以后,国际劳工局就开始了与中国在劳动社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其中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双方一直保持着积极的、良好的合作关系。 1985年国际劳工组织在北京设立北京局,这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组织机构保障。1987年以后,劳工局先后组织并参与了三个较大规模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合作项目的执行。它们是:由原国家煤炭部负责立项的长沙中小煤矿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为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在北京联合主办了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国际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各方面的特点,如何促进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如何在中国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等。会上,ILO代表先后介绍了ILO-OSH2001的特点,介绍了亚太地区OSHMS的进展情况,以及如何根据ILO-OSH2001制定国家政策,中小企业如何应用ILO-OSH2001等国…  相似文献   

20.
1前言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和土耳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第19届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大会于2011年9月11日-15日在伊斯坦布尔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创造健康安全未来,构建全球预防文化",是职业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