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浩 《劳动保护》2010,(8):33-33
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刊登《关于发布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等3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6〕19号),并对上述标准予以解读。《通告》指出,GBZ/T 284-2016《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Z/T 285-2016《珠宝玉石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86-2016《血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护》2014,(12):I0009-I0010
<正>国卫通[2014]14号现发布《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等22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7-2014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代替GBZ 7-2002)GBZ 11-2014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的诊断(代替GBZ 11-2002)GBZ 12-2014职业性铬鼻病的诊断(代替GBZ 12-2002)GBZ 16-2014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的诊断(代替GBZ 16-2002)GBZ 25-2014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代替GBZ 25-2002)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代替GBZ 49-2007)GBZ 58-2014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的诊断(代替GBZ 58-2002)GBZ 60-2014职业性过敏性肺炎的诊断(代替GBZ 60-2002)GBZ 85-2014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代替GBZ85-2002)GBZ 94-2014职业性肿瘤的诊断(代替GBZ 94-2002)GBZ 258-2014职业性急性碘甲烷中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3,(3):14-14
2月7日卫生部发布了《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等8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GBZl8—2013《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代替GBZ18—2002);GBZ68—2013《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代替GBZ68—2008);GBZ71—201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总则》(代替GBZ71—2002):GBZ79—2013《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代替GBZ79—2002):GBZ83—2013《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代替GBZ83—2002);GBZ245—2013《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GBZ/T247—2013《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甲醇在工业生产中较为常见。本文参照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从甲醇对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职业危害防护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职业接触过程中的防护与应急。甲醇又称木醇或木酒精,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色透明、高度挥发、易燃液体,有芳香气味。熔点-97.8℃,沸点64.5℃,闪点12.22℃,自燃点240℃。蒸气密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1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刊登《关于发布〈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的诊断〉等6项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6〕14号),以及这6项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的解读。《通告》指出,《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的诊断》等6项国家职业卫生行业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GBZ13—2002、GBZ39—2002、GBZ44—2002、GBZ47—2002、GBZ56—2002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月1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4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包括《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及《货物/车辆辐射检查系统的放射防护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并同时发布了相应的解读文件。上述标准将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原标准同时废止。标准的重要意义射线探伤(又称工业无损探伤)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和造船等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检查金属或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X射线探伤作业方式有固定式和移动式X射线探  相似文献   

8.
张敏 《劳动保护》2014,(12):56-58
<正>铸造作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从业人员多、产量大。我国铸造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亟待改善和提高,铸造作业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导致多种职业病。尤其是,铸造作业是国际癌症中心确定的致癌(肺癌)作业。国家推行绿色铸造企业,倡导从铸造大国走向铸造强国,积极促进铸造产业更新换代。基于此,2014年6月,卫生计生委通告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51-2014《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于2014年12月正式实施。该标准具有预防性、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从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到职业危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全过程管理范例。  相似文献   

9.
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以下简称为"GBZ 2.1新版")已经于2019年8月发布,于2020年4月起实施。与GBZ 2.1新版标准发布的同时公布了标准修订说明,介绍了标准修订的过程、修订的思路、主要修订的内容。笔者根据自己的领会,再谈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企业的重要职责。然而,安监人员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很多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本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法规标准,梳理了生产现场的常见职业卫生隐患,供广大职业卫生管  相似文献   

11.
刘喜房 《劳动保护》2014,(12):88-90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如何做好接触矽尘、煤尘、石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有些粉尘作业可引发尘肺病,如矽尘可引发矽肺、煤尘可引发煤工尘肺、石棉尘可引发石棉肺等,而通过职业健康监护可发现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和肺部损害程度。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矽尘、煤尘、石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  相似文献   

12.
1979年8月31日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发《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 ,从1980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工业企业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dB ;现有企业经过努力暂达不到标准的 ,不得超过90dB。到1987年在工程控制措施上相继出台了国家标准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历经20年后的1999年12月24日 ,卫生部以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文件发布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本刊于今年第2期上作过信息报道 ;编辑部为适应有关单位读者与编制“规范”单位深入沟通 ,深刻理解《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发布实施 ,将使我国职业噪声危害控制进入规范轨道 ,“规范”在着重处理职业噪声危害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可与国际接轨 ,它将对我国职工的听力保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普及宣传 ,推动该“规范”的贯彻实施 ,在本期将文件通知和附件“规范”全文照登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中将高温作业定义为由于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持续贯彻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多项产出进行归纳总结,研究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体系发展对策。概述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体系建设的形成过程及其进展,选择国际权威的相关技术指南、公约和技术工具,与中国医护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需求涵盖了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有害因素和工效学因素等方面;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随着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的发布施行,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后续工作的优先项目与国际比较,仍存在不足。最后,从国际、国家和医疗卫生机构3个层面提出加强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铬及其无机化合物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主要有铬铁矿开采冶炼,生产金属铬,制造砌筑工业炉用耐火材料,用铬铁矿生产铬酸钠、重铬酸钠,铬合金的生产使用,以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为了及时掌握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3月5日发出《关于恢复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制度的通知》,对1956年原发布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试行办法》作了修改,重新颁布了《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办 法》,于1982年6月1日起执行。 新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 报告办法》规定的报告范围是: (1)职业中毒(铅、苯、汞中毒等);(2)尘肺(矽肺、煤矽肺、炭黑尘肺、石棉肺等);(3)热射病和热痉挛;(4)日射病;(5)职业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等),(6)电光性眼炎;(7)职业性难听;(8)职业性白内障;(9)潜涵病;(10)…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了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解读》,新修订的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GB 16387-1996《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同时废止。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主要内容如下:GB 16387-1996《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于1996年实施,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发布实施时,作为《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8.
陈蔷 《安全》2013,34(1):53-56
进入21世纪,职业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工业尘毒危害导致的各种职业疾患,直接威胁着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同时给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政府对企业防尘防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尘毒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越来越突显。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化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以引用前苏联标准为主,如《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等,对当时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起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微波与紫外线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微波与紫外线都属于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能量,这种能量作用于人体产生伤害,一般引起类神经样症状,对一些敏感器官产生特异作用,如微波可引起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从事接触微波  相似文献   

20.
时政要闻     
2001年12月20日国家经贸委正式发布并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以下简称《审核规范》)。这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对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事故和控制职业危害将起到重要作用。自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以来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