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痕迹物证勘验是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是指交通事故现场提取到的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品、物质和痕迹。痕迹物证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具体物品,包括在事故车辆、人体、现场、遗留的固定物、附着物、散落物或各种痕迹,比较容易查明,不像其他证据那样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来审查其他证据的真伪。  相似文献   

2.
事故证据是指交通事故处理人员依照一定程序收集的,同时确定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存在的事实。事故处理人员或事故当事人都需了解哪些证据才是有效的。物证:能够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比如车辆、散落物、碰撞刮擦蹭搓痕迹、制动痕迹、血迹等。在无法提取原物时,可用照相、绘图、现场记录等保全。书证:能够证明交通事故发生情况的文学材料, 以其记载的内容起证明作用的。如驾驶证证明驾驶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由于其形成过程条件的特殊性,变数很多。各种各样大小、五花八门型号的车辆,千奇百怪的原因造成路面上车辆痕迹形态和种类繁杂,结果导致逃逸现场的痕迹物证真伪难辨。因此,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现场勘查时,应特别强调工作的细致性,去伪存真,尽可能发现可以证明肇事逃逸的相关物证,特别是那些微量物证。  相似文献   

4.
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一些民警对现场痕迹勘查不够认真,现场物证不注意提取,没有及时做好现场访问,对当事人的陈述不仔细分析,过分依赖当事人的陈述笔录,没有笔录或者笔录的内容不相符时,就无法判断事故的真相,造成事故无法认定或认定不准确。笔者认为“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的刑事案件办理原则应该运用到交通事故处理中,只要我们仔细勘查事故现场,认真分析痕迹特点、及时做好现场访问、深入做好相关调查、只要各种痕迹物证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相似文献   

5.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由于其形成过程条件的特殊性,变数很多。各种各样大小、五花八门型号的车辆,千奇百怪的原因造成路面上车辆痕迹形态和种类繁杂,结果导致逃逸现场的痕迹物证真伪难辨。因此,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现场勘查时,应特别强调工作的细致性,去伪存真,尽可能发现可以证明肇事逃逸的相关物证,特别是那些微量物证。  相似文献   

6.
雷瑞军 《安防科技》2011,(2):34-35,53
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照相作为火灾现场勘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火灾现场勘验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首先及时、全面、形象、逼真地记录火灾现场细节方面真实情况、气氛和特点,为调查火灾原因分析案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资料;其次完整、清晰、准确、真实、不变形地将难以提取的痕迹物证,不受损坏的拍照下来;最后记录放火、失火等案件现场证据。  相似文献   

7.
为突破以现场为中心的取证模式,研究基于交通事故过程导向的交通事故现场警务取证系统化方法,以审判为中心理念重构警务取证的新模式,应用区块链溯源方法的思想与技术,提出警务取证区块化溯源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交通事故现场警务取证,应当以交通事故认定的交通事故构成的“七何”要件为证明标准;警务取证包括交通事故全过程的道路交通系统、交通事故现场、交通事故事实3个区块节点;取证具体涉及交通安全风险控制系统的8个系统要素,现场系统的7个系统要素,以及交通事故元素的2个事实要素。该方法的双向溯源技术可确保警务取证的成效,有效提升取证执法效能。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由于其形成过程条件的特殊性,变数很多。各种各样大小、五花八门型号的车辆,千奇百怪的原因造成路面上车辆痕迹形态和种类繁杂,结果导致逃逸现场的痕迹物证真伪难辨。因此,在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现场勘查时,应特别强调工作的细致性,去伪  相似文献   

9.
在不便获取待检压力管道轴测图的情况下,现场测绘轴测图是压力管道检验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基于地磁场和重力场感知原理,通过解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三轴磁阻传感器数据可计算出管道走向的水平方位角和俯仰角,据此构建管道三维走向的拓扑数据。基于该原理,开发出面向检验现场的压力管道轴测图自动测绘仪,包括手持式硬件感知模块和包含自动测绘应用程序(App)的手持式智能终端,两者采用无线数据通讯。该方法和仪器可实现压力管道检验过程中轴测图数据和检验数据的综合管理,使测绘过程准确高效,提高了检验过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交警部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认定,以交通事故认定书为结论。鉴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民事诉讼中起着证据的作用,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并不是行政行为,因而具有不可诉性。笔者就此阐述如下:其一,主体不适格。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虽然是国家行政主体,并依职权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从形式上看很符合行政行为的基本要件。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查明交通事故基本情况,通过科学分析与计算,判定高速运动的物体间发生碰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将广泛应用于系统安全研究中的事故树分析方法(ATA)应用到交通事故的分析。根据组成交通系统的四大因素(人、车、路和环境因素),总结和归纳了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运用Fault Tree绘制软件,绘制了交通事故的事故树图。对交通事故基本事件概率的算法进行分析,提出用以平衡样本局限性的误差修正系数。并根据事故树基本原理和算法,对交通事故事故树进行最小割集分析、基本事件重要度分析和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文书和交通安全分析要求事故地点记录准确、规范。为规范事故地点记录,在总结国外事故地点记录的点-线法、无规范格式法、线性参照系法、经纬度坐标法基础上,结合国内城市事故定位工作的需求,提出基于线性参照系的"五要素"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针对城市复杂道路网络,在道路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记录要求定义和说明"五要素"(事故所在道路、路侧、参照点、方位、距离),最后提出基于"五要素"的文字组合表述方法和事故地点记录实施方案。事故地点"五要素"记录法可供各地在改进事故地点记录时借鉴以提高事故数据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的现状,阐述建立车辆事故紧急呼救系统的新需求,提出了开发基于车辆事故严重等级分类的紧急呼救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应用车辆碰撞安全性理论和研究成果、导航定位技术及通信技术,设计了基于事故严重等级分类的车辆事故紧急呼救决策流程;探讨车辆事故自动检测和等级分类及紧急救援的实施方案,以实现车辆事故紧急自动呼救,使车辆和伤员得到及时高效的紧急救助。  相似文献   

14.
余修武      刘琴      张枫      周利兴      胡沐芳    张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9):72-76
针对线性系统理论的监测定位技术误差较大且又无法实时监测深井人员及移动设备的位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函数不敏卡尔曼滤波(UKF)移动节点定位算法(U-MPA)。在建立U-MPA监测系统及巷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UKF方法对RSSI滤波测距,通过局部坐标系,实现对移动节点实时定位监测;同时,通过改变锚节点间距密度,实现不同定位精度要求。仿真实验表明:U-MPA算法相比RSSI算法定位误差有明显减小,U-MPA算法的平均定位偏差为RSSI算法的44%。  相似文献   

15.
小煤矿透水事故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乡镇小煤矿透水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得出其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在于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内部管理混乱、技术装备力量薄弱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不力。因此,煤矿防治水害要坚持以防为主。同时,提出不仅要从辨识透水征兆、留设防水煤柱、规范探放水安全距离、组建探放水机构等技术方面上,还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编制防灾救援预案、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等方面采取措施。另外,还提出"防、堵、疏、排、截"5项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对策,采用对比分析法,研判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统计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规律,提出基于“6E”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管理对策。以1994~2013年期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事故率、致死率、重大事故起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交通事故总量和不同等级公路事故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从交通安全执法管理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形态、肇事车辆类型、事故原因、肇事驾驶人驾龄等进行了特征分析,在立法、教育、工程、执法、急救、评价6个方面,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化对策,为进一步认识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剖析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致因,在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法诊断交通事故形态致因共线性的基础上,筛选关键影响因素,构建无序多分类Logit交通事故致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并选择100个交通事故样本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该模型相对误差仅为4.0%,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致因.研究结果表明:路侧及中央隔离设施、照明是事...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信息管理与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发生点具有明确的空间位置属性 ,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 ,利用GIS技术能实现交通事故信息管理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笔者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的基础上 ,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 ,利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交通事故的空间、时间信息以及造成交通事故的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的一体化管理 ;通过GIS技术进行道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分析 ,发现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最后提出了交通事故管理与分析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we applied Bayesian networks to prioritiz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azardous material (Hazmat)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The Bayesian network structure was built based on expert knowledge using 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was modified based on a test for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W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94 cases of Chinese Hazmat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to compute the posterior probability of each factor using the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learning algorithm. We found that the thre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in Hazmat transportation accidents were human factors, the transport vehicle and facilities, and packing and loading of the Hazma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empirically support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Hazmat transportation corporations to take corrective and preventa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accid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