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安全社区建设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其成果惠及各类人群。安全社区建设十年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采取建立机制、教育培训等多种措施,有序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2004年,安全社区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经过十年来的推进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安全社区552个,已经启动和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单位达2 600多个,分布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人口超过了1.5亿。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曾对近两年命名的411个全国安全社区的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核事故应急疏散的时效性和安全性,降低核事故损失,基于核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对疏散集中点和疏散路网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分区疏散组织策略,结合行政区划法,完成核电站场外疏散区域划分;将总暴露风险作为优化目标,构建基于元胞传输的分区疏散规划模型,并以我国某沿海核电站为研究对象,验证分区疏散方案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核辐射风险后的分区疏散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疏散效率,保障公众安全,降低疏散时间和暴露风险,优化疏散期间交通状况。研究结果可为核应急疏散组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安全》2009,30(10):1-4
第五届亚洲安全社区会议暨全国安全社区会议将于10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这也是亚洲安全社区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国家安监总局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了《中国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国创建500个安全社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负责安全社区的建设宣传、技术支持、培训和推广工作。为此,就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社区,  相似文献   

4.
<正>华北油田是我国的一个大型石油天然气田,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河北省与内蒙古。由于石油产业员工众多,目前华北油田矿区有居民25万余人,被划分为8个矿区进行管理。自2009年启动安全社区建设后,陆续有3个社区(矿区)通过评定,并被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安全社区创建达标后,如何深化理念、落实标准、建立长效机制,使安全社区建设的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华北油田一直在探索,并于2013年着手开发《安全社区建设信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2009,(6):I0008-I000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近年来,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有序发展,效果明显。2006年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规范了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都提出了建设安全社区的任务和目标。但是,目前全国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对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认识不足,对安全社区理念理解不够,有的持观望态度,工作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6.
安全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现有安全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状况,对安全评价管理数据库中17637名安全评价人员的有关信息和207家安全评价机构调研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安全评价人员数量分布不均衡,且总数还应增加;从整体上看,虽然安全评价人员的学历、职称较高.但大多数安全评价人员存在专业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现有安全评价人员考试的基础上,增加现场能力考核.  相似文献   

7.
<正>安全社区建设是为了降低和减少社区内的事故或伤害,而事先进行顶层设计,可有助于安全社区科学、系统地建设。安全社区建设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年,期间,各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国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街道和乡镇有2 570个,覆盖人口1.5亿,共建成全国安全社区552个,其中整区县建设单位17个。然而,在安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很多社区的领导非常重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也十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2015,(3):12-13
<正>自2004年起,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年。十年来,安全社区建设一直遵循民生、民安的原则,对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立足预防和减少事故及人员伤害、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截至2014年11月30日,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备案、已经启动和建设全国安全社区的单位达2 606个,分布在北京、  相似文献   

9.
四面八方     
<正>重庆市渝州路街道获得全国安全社区命名本刊讯2015年9月24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召开建设全国安全社区总结暨建设国际安全社区启动会。会上,街道党工委负责人总结了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成果,并宣布启动国际安全社区建设工作。2014年6月,渝州路街道在获得重庆市安全社区命名的基础上,在全区率先启动了全国安全社区的建设工作,策划实施了14个安全促进项目,解决了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重庆SFQ街道从市级安全社区到国家级安全社区以及国际安全社区的建设历程,并通过伤害下降率、民众参与安全社区建设及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社区层面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推广、政府相关部门对安全社区的管理监督几个方面对安全社区建设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分析,可以看到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对于改善该社区安全环境、提高群众安全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若干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简要论述了安全社区和安全促进的概念以及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 ,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认可标准及其有关指标。笔者提出了中国安全社区建设若干建议和对策 ,尽快制定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及其考核管理办法 ,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公共安全、事故预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 ,将社区安全水平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跨学科合作研究 ,开展城市安全社区与农村安全社区的建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减灾综合效益,解决我国地震频发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发展尚未成熟的地震安全社区建设理念基础上探究其应急管理影响因素,从应急三阶段管理以及社会环境影响方面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引入AHP-熵权法和可拓物元数学理论,构建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大连地震安全社区进行实例验证,得出该社区应急管理等级以及应急全过程中不足之处,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多级可拓物元模型的定量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对完善地震安全社区应急管理具有指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博  李伟 《安全》2019,40(4):62-65
为了探求我国中小城市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方法,提升中小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先是探究了我国安全社区创建现状,总结了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中小城市的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小型城市推进安全社区创建的必要性,最后依照大型一线城市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经验为中小城市安全社区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对中小城市创建安全社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区建设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课题,社区安全对实现公共安全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安全社区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源自于安全管理,对社区安全理论的研究可以为安全社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思路,还可以为社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笔者简要论述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认可标准及其有关指标,并评价我国实现安全活动的两大创新理论,解释当代人的安全第一公理概念,在该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社区建设的基本模式———“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模式与安全文化教育模式,并根据区域灾害形成过程中的灾害分散与转移的概念化方式,提出构建安全社区防灾减灾的运行机制及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解决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不强的问题,增强应急预案制式、格式、内容的统一性、合规性,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目前实际运行的预案体系中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入手,在业务层面提出兼具针对性以及通用性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应急预案体系设计思路和方法,并基于结构化与数字化技术特点,在技术层面提出高效、可行的应急预案体系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构建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同类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的设计、构建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装配式建筑现场安全施工,提高紧急事件发生时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疏散效率,利用Pathfinder软件进行建模,并结合人员体征、疏散速度和人员比例等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施工现场主体施工阶段预制构件、机械器具等物品堆放数量、位置规划和现场施工人员数量等因素对疏散时间影响。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疏散瓶颈区域为室内走廊和疏散楼梯口处;施工场地内物品堆放数量和位置规划对疏散时间影响较大;每层现场施工人员数量达到一定数值时,需采取限制措施。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疏散通道合理规划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宏观影响因素,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uto 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ARDL)模型,考察1953—201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城镇人口占比等宏观因素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安全事故与上述宏观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在长期关系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经济增长、非农业就业人口比重及城镇人口占比的影响显著为负;在短期关系中,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口占比的上升增加了生产安全事故风险。上述因素具有不同的分布滞后效应,其相互作用叠加形成生产安全事故系统性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推进我国安全发展提供理论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创建安全社区之伤害调查与风险辨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干预的角度,提出社区事故和伤害的种类,风险识别的范围和内容。依据较为成熟的伤害流行病学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结合中国社区的构成特点,指出以社区事故预防为目的,不仅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行为和能力,更要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工作场所和居住环境,加强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强调对设备设施、环境进行风险识别时,应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社区人群伤害基础调查可采用普查、随机抽样、医疗机构诊疗记录、特定人群调查、特定场所调查和伤害类型调查等6种方法;同时介绍了上述方法的基本原理、内容、实施步骤和适用范围,可供安全社区创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内涝灾害评价中信息模糊性和冲突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促进老旧社区内涝灾害适灾化和海绵化改造,提出基于云物元模型的老旧社区内涝灾害脆弱性评价方法。从防灾减灾角度和社区尺度出发,围绕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熵权法确定指标组合权重,建立老旧社区内涝灾害脆弱性云物元评价模型,并以长沙市科学村社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直接客观反映老旧社区内涝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脆弱性等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老旧社区内涝灾害应对能力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衡量社区的安全水平,提出了社区安全脆弱性的概念模型,并分析社区安全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通过由人员特征、基础设施、社区环境和管理水平构成的结构性因素和由自然风险、人为风险构成的胁迫性因素,构建出社区安全脆弱性评估模型,并选取3个代表性社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安全脆弱性评估模型计算得出的社区安全脆弱性指数,与社区安全的评估水平相吻合,能够准确反映出社区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