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尘危害在电解烟气净化系统、浓相系统、超浓相系统有氧化铝粉尘及其混合物;在阳极煅烧车间的上料系统、排料系统、混捏机及磨粉系统有碳粉尘和沥青烟产生;成型工段有沥青烟产生;残极处理工段更是烟雾缭绕。直接受到危害的有天车司机,电解车间工人,炭素粉破碎、筛分及残极破碎等岗位工人。  相似文献   

2.
冶金工业产生沥青烟尘的工序很多,如炭素生产中的焙烧、混捏过程,沥青耐火砖生产中的白云石与焦油的搅拌过程,铸管的涂油,某些轧钢的润滑,以及沥青的溶解、转运等,均散发出大量沥青烟坐,危害工人健康。冶金部安全技术情报网曾在吉林召开“沥青烟尘净化技术”经验交流会,交流了各种净化措施。本刊将陆续刊登武汉冶金安全技术研究所谭天佑同志关于这些措施的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3.
我厂电极生产工艺中,需要在混捏锅中把不同粒度的焦粒搅拌后,再加入约130℃左右的热沥青,混拌成为压制电极的糊料。由于加料速度快,致使锅内大量空气携带焦灰飞出,散发量最大时可达40克/米3左右,使加料台上烟、尘飞扬。当沥青加入后,粉尘是减少了,但是出钢时的烟气中增加了沥青成分。沥青烟气含有轻沸碳氢化合物。它由多核量香碳化氢所组成,其中含有沥青衍生物3-4苯并芘、1-2苯并蒽等致癌物质,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由于混捏锅所散发的粉尘和有害物质的粒度范围很宽,并且当粉尘中混有沥青时就会产生粘性,而当沥青中含有粉尘时又丧失了流动…  相似文献   

4.
石墨电极是使用石油焦、沥青焦为颗粒料,煤沥青为粘结剂,经过煅烧、破碎、配料、混捏、成型、焙烧、石墨化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耐高温、耐氧化的石墨质导电材料,其应用领域主要是在冶炼电弧炉中。石墨电极在制造过程中以及加工工序间驳运极其频繁,物的不稳定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石墨电极装卸作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水泥生产的工艺过程是:把原料破碎成粉状生料(或水泥浆),调配混均后,入窑煅烧成水泥熟料,熟料经磨细后配以石膏和其它混合料即成水泥。由于整个过程是以处理粉状物料为主,因此必然产生大量粉尘。在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由于燃料燃烧、原料在炉内的运动及在高温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反应等,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含尘废气。通常每生产1kg 水泥熟料,约产生10~15m~3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你好!如何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粉尘并安全清理粉尘,控制与清理粉尘有哪些管理要求,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置?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控制与清理粉尘的管理要求有:1.企业对扮尘爆炸危险场所应制定包括清扫范围、清扫方式、清打周期等内容的扮尘清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干法吸附袋滤器净化沥青烟尘的单位很多,形式多样,各有所长。山东铝厂从1968年开始采用干法吸附袋滤器净化混捏锅沥青烟尘,12年来使用良好,净化效率可保持在96%左右,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沥青堵塞和粘结布袋的现象。用机械振打清灰 运行两小时振打2—3分钟,因此棉布袋的寿命可达18—20个月。抚顺铝厂采用自然风抖动袋滤器,净化效率达99.3%,未发现堵袋的现象。 郑州铝厂也采用干法吸附袋滤器净化混捏锅烟尘,但在进入袋滤器前先引入吸附器内,与压缩空气喷起的焦碳粉混合吸收,回收的含沥青粉料(含焦油量6—10%)仍作为原料。干法吸附袋滤器对粉…  相似文献   

8.
耐火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广泛应用于冶金、炼焦、陶瓷、玻璃、建材等行业。目前,我国共有耐火材料广1000多个,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的大厂有7个,1万吨到10万吨的中型厂200多个,1万吨以下的小厂有800多个。主要产品有:硅砖、粘土砖、高铝砖、镁砖、焦油白石砖及不定型砖等。 耐火材料行业是粉尘危害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在生产耐火材料的原料中,几乎都含有导致矽肺病的游离二氧化硅。硅砖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高达90%以上。这些粉尘被人体吸入后,将对人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在耐火材料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破粉碎、混碾、…  相似文献   

9.
施倚 《劳动保护》2021,(12):96-96
主持人,你好!如何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除尘系统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危险场所除尘系统有哪些管理要求,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置,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除尘系统的防爆要求有哪些?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除尘系统是由吸尘罩、风管、除尘器、风机及控制装置组成的用于捕集气固两相流中固体颗粒物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你好!生产过程可燃性粉尘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可燃性粉尘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飞絮。  相似文献   

11.
施倚 《劳动保护》2021,(11):98-98
主持人,你好!如何有效预防生产过程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工艺设备应如何安全连接,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置,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的防爆要求有哪些?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工艺设备的连接,如不能保证动火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新余钢铁厂碳素分厂建于1970年,厂房简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碳素粉尘及沥青烟气,严重污染厂区及操作岗位环境,损害职工身体健康,浪费大量工业原料。中碎系统是碳素厂最大的粉尘污染源之一。该系统主要承担原料的磨碎分级,年加工量一万余吨。由于原料经煅烧后送至中碎系统,属于干粉加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烟尘。1976年安装108袋脉冲布袋除尘器和54袋机械振打布袋除尘器各一台,总过滤面积不足100m~2,雷蒙磨则一直未配除尘器。与实际需要相比,除尘系统能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你好!如何防止生产过程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着火存在哪些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爆炸性粉尘环境易导致发生粉尘爆炸,初始爆炸的冲击波将未发生爆炸的沉积粉尘再次扬起,形成粉尘云,并被引燃而发生连续爆炸。防止生产过程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要从防止粉料自燃,防止明火与热表面引燃,防止电弧和电火花,防止摩擦、碰撞火花,从惰化及正确的灭火方法等方面着手采取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乌海市三家炭素企业排放烟气的监测(重点监测、苯并[a]芘)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炭素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对沥青烟气治理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为做好乌海市炭素企业沥青烟气监测及改善沥青烟气污染状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你好:在木制品加工车间及作业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在木制品加工车间及作业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有在粉尘爆炸危险区动火作业,未按规定清理积尘,动火作业引燃木屑、粉尘,导致火灾、粉尘爆炸。主要防范措施有:(1)作业过程在作业区不得进行动火作业及检维修作业。如需动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们是生产胶黏剂的企业,请问,胶黏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哪些职业危害?浙江苏宏伟苏宏伟先生:胶黏剂的职业危害已是我国职业卫生的突出问题,其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胶黏剂生产过程中的毒物依据胶种的不同可能有差异。胶黏剂生产的原料准备过程(包括除杂、输送、干燥、粉碎、混合和筛分)中可能存在粉尘、毒物的危害;此外,原料输送、粉碎、混合和筛分过程的机械运转可能产生机械噪声的危害。基料合成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和毒物的危害;混合、溶解和输送过程可能产生噪声、毒物的危害;涂胶过程可能产生毒物的危  相似文献   

17.
管路沥青防腐作业的主要生产工序有搬运、除锈、底漆、沥青加热、沥青浇注及缠纱、冷却、验收、入库等。在作业中,除锈、底漆、沥青加热、沥青浇注等工序,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烟雾及有毒物质。经测试,我油田沥青防腐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为12.5mg/m~3,含苯量为45mg/m~3,甲苯为157.5mg/m~3,二甲苯为140mg/m~3,汽油10mg/m~3。随着生产发展,我油田沥青防腐车间又新建一沥青防腐作业线。鉴于上述情况,该项目在尘毒防护方面,各工序采取了以下综合性措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深受作业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你好:请问在木制品加工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在木制品加工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除尘系统未采取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措施,导致粉尘爆炸。主要防范措施有:(1)除尘系统应按照粉尘爆炸特性采取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的措施,设置监控装置,选用降低爆炸  相似文献   

19.
自焙阳极铝电解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在我国至今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法。我院首次应用电除尘与静电凝聚技术相结合 ,净化自焙阳极铝电解槽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获得成功。经国家环保部门测试认定 ,其沥青烟、氟化物和粉尘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该项技术为我国铝电解行业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一种最佳的治理方法。介绍了净化工艺原理、实施方法、技术效果与现场运行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正主持人,你好:请问在木制品加工中,电气系统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和易发生的事故类型有哪些?如何预防?易安网友易安网友,你好:木制品加工中的电气系统主要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不符合要求,在粉尘云状态时发生电气短路及燃烧,导致粉尘爆炸。主要防范措施有:(1)电气设备、控制装置、监测及监控装置的选型和安装应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