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3.
针对TNT当量法在LNG储罐蒸气云爆炸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改进,考虑并分析了使用传统TNT模型时所忽略的LNG液池蒸发过程,通过建立LNG与地面的传热模型得出了LNG液池蒸发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液池的蒸发速率在最初随时间的增长较快,在增至最大值后与时间的平方根成反比逐渐减小。以3万m~3 LNG储罐连续泄漏20 min为例,根据蒸发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算出了蒸气云团中的燃料量,再结合蒸气云爆炸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事故后果模拟计算,得出发生蒸气云爆炸时的死亡半径为36.629 5 m,重伤半径为83.557 6 m,轻伤半径124.725 m,财产损失半径为109.017 9 m。相较于无蒸发过程的传统模型,此计算结果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蒸气云爆炸模型在原油储罐火灾事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原油储罐的火灾爆炸事故特点,介绍了蒸气云爆炸模型中热辐射伤害模型以及TNT模型和TNO模型。选取蒸气云爆炸TNT模型以及热辐射伤害模型对10×104m3原油储罐泄漏事故形成的蒸气云爆炸进行后果定量分析,对事故产生的热辐射和冲击波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目标到爆炸源距离较近时热辐射对人员造成的伤害较大,目标到爆炸源距离较远时冲击波对人员造成的伤害较大。 相似文献
5.
运用“蒸气云爆炸”模型,对某码头油品蒸气云爆炸事故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油品爆炸事故危害程度分布的规律,为码头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比较计算爆炸荷载的4种常用方法: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 TNT)当量法、贝克-斯特洛-唐(Baker-Strehlow-Tang, BST)法、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Netherlands Organization for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 TNO)多能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得出对于石油化工行业易发的蒸气云爆炸,推荐采用TNO多能法或CFD方法的结论。通过构建蒸气云爆炸场景,定量评估TNO多能法或CFD方法在单爆炸场景计算中的准确度和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爆炸冲击波近场,CFD方法在计算中考虑了障碍物对爆炸冲击波的遮挡效应,其近场的计算结果更为可信,但是在爆炸冲击波远场通常会高估爆炸冲击波衰减速度。TNO多能法在爆炸冲击波远场的计算中更有优势,但在爆炸冲击波近场的计算结果受使用者主观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学者科学地选择计算方法,并准确评估爆炸荷载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确定复杂石化过程多场景下蒸气云爆炸(VCE)设防荷载,基于风险可接受基准和抗爆设防要求,建立一种定量评估方法。首先,根据危险工艺流程划分泄漏单元,并计算爆炸频率;然后,基于荷兰应用科学组织的多能法,计算720个潜在爆炸场景的爆炸超压和作用时间;最后,根据提出的2个判定准则,定量确定某石化装置控制室的VCE设防荷载。结果表明:合理的VCE设防荷载应同时满足累积频率1×10-5~1×10-4次/a的风险可接受准则以及爆炸超压稳定最大化准则;爆炸场景、发生频率、阻塞区体积和爆炸源距离是影响VCE设防荷载的关键变量;该方法可以滤除高后果低概率场景对最终VCE设防荷载的影响,避免因场景选择离散造成VCE设防荷载计算结果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障碍物排列方式对海洋平台蒸气云爆炸的影响,基于CFD方法建立蒸气云爆炸计算模型,选用国外MERGE项目的系列爆炸实验进行模型验证,提出用于衡量障碍物排列不均匀度的量化参数,针对海洋平台典型结构形式,分析障碍物排列方式对爆炸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蒸气云爆炸后果对于结构排列方式比较敏感,结构障碍物间隔均匀排列的形式造成的爆炸冲击作用最大;在爆炸发展初期阶段,障碍物阻塞程度对超压产生和发展影响更加显著。最后,基于研究结果,给出在海洋平台油气泄漏危险区将管线沿甲板非均匀排列布置等防控建议,为海洋平台蒸气云爆炸安全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医药行业对药品生产的纯度控制相当重要,蒸馏操作是医药行业普遍运用的工艺手段之一.但由于蒸馏工序所涉及的物料常伴随具有较强燃爆性的危险化学品,且闪点以上操作加剧了物料的燃爆危险,因此医药行业蒸馏系统便成了事故多发的工艺单元之一.通过对某公司蒸馏系统的危险性分析,找出了蒸馏系统存在燃爆危险的主要因素,再进一步采用蒸汽云爆炸事故模拟评价方法,结合拉乌尔定律和道尔顿分压定律对该公司蒸馏系统进行安全评价,确定蒸馏系统二元混合物蒸气云爆炸冲击波损害半径. 相似文献
11.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吴宗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8(2):57-61
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介绍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在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计划,加强监控、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安全程度的可能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6(5):35-37
提出了安全程度的模糊风险度量方法。在模糊可能性理论基础上研究了非确定因素危险程度的量化表示方法。提出了模糊系统安全分析的逻辑模型。这一方法是与基于概率理论之上的方法完全不同的安全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概率可能性和模糊可能性基础上的安全程度的含义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建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1,(3)
本文是综合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控制生产系统的工伤事故,并采用系统辨识理论,辨识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和后果,定量评价潜在危险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工程逻辑、故障树、事件树、管理失误和风险树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电炉炼钢生产的原料、冶炼、铸锭、天车、电气、机械等子系统进行了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预分析和安全状况评价。据分析评价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和管理现状,制定了控制事故的综合技术对策,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实际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铁路站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随着安全逐级负责制等各项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以及ISO9000系列标准在铁路站段的推广和普及,要求铁路站段急需改变传统的、经验的管理模式,建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安全科学管理体系.笔者在综合考虑人、机、环境三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铁路站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设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实现了安全信息的自动处理、对事故或隐患的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评价功能,为安全管理科学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大同西电力机务段为例,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实用和考核,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简要地介绍了有关信息熵理论的概念,讨论了安全系统的构成与性质,从墙的角度描述了系统中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外部条件和内部机制,探讨了信息熵理论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建立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之前,应对安全投入进行重新定义,并按照投入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安全工程项目投入、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应急救援投入、安全宣传教育投入、日常安全管理投入、保险投入和事故投入七大部分.根据安全投入的分类对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结构和具体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与安全投入内容相对应,分成7个方面,由34个指标构成,不仅对每一个指标进行了清晰定义,而且给出了计量单位和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首次将“控制论”中过程控制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重大工业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提出了“安全通道”和“事故临界状态”的概念,它不停留于对危险源的认识上(安全评价),而是针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故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防止事故的最具成效的研究方法。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大型、连续化生产的工业对身,用以防止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18.
Jan Hayes 《Safety Science》2012,50(3):424-432
Operational personnel in complex hazardous industries are regularly called upon to make decisions that balance the production and safety objectives of their organisation. Regulations and industry standards focus on defining and complying with operating limits of various kinds as the primary method of achieving the right balance. Such limits remove the need in many cases for in-the-moment judgements about safety and production priorities.Focussing solely on the compliance with a pre-defined envelope underestimates the direct contribution to safety from operational managers based on their professional judgement. Research in a chemical plant, a nuclear power station and an air navigation service provider has identified a “line in the sand” approach taken by experienced operating personnel when abnormal situations arise. In developing these situation-specific self-imposed limits, operational managers focus on the status of safety barriers, rather than considering risk from first principles. This approach could form the basis of a new procedure, which lays out the process to be followed in determining how best to proceed (similar to job safety analysis or permit to work). This would acknowledge that such decisions are necessary, assist operational personnel in making better choices and open such decisions to appropriate audit and scrutiny. 相似文献
19.
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结合安全系统工程现场实践,对开发、完善安全控制论的理论体系及其应用等方面研究成果作了简要介绍,包括安全控制论的数学模型,安全系统的控制方式,安全计量及其在安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煤矿生产现场的动态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对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综合的安全性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