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3,(3):14-14
2月7日卫生部发布了《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等8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中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GBZl8—2013《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代替GBZ18—2002);GBZ68—2013《职业性苯中毒的诊断》(代替GBZ68—2008);GBZ71—201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总则》(代替GBZ71—2002):GBZ79—2013《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代替GBZ79—2002):GBZ83—2013《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代替GBZ83—2002);GBZ245—2013《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GBZ/T247—2013《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14,(12):I0009-I0010
<正>国卫通[2014]14号现发布《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等22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7-2014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代替GBZ 7-2002)GBZ 11-2014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的诊断(代替GBZ 11-2002)GBZ 12-2014职业性铬鼻病的诊断(代替GBZ 12-2002)GBZ 16-2014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的诊断(代替GBZ 16-2002)GBZ 25-2014职业性尘肺病的病理诊断(代替GBZ 25-2002)GBZ 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代替GBZ 49-2007)GBZ 58-2014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的诊断(代替GBZ 58-2002)GBZ 60-2014职业性过敏性肺炎的诊断(代替GBZ 60-2002)GBZ 85-2014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代替GBZ85-2002)GBZ 94-2014职业性肿瘤的诊断(代替GBZ 94-2002)GBZ 258-2014职业性急性碘甲烷中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1月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刊登《关于发布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等3项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6〕19号),并对上述标准予以解读。《通告》指出,GBZ/T 284-2016《正己烷职业危害防护导则》、GBZ/T 285-2016《珠宝玉石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GBZ/T 286-2016《血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了《GBZ 289—2017职业性溴丙烷中毒的诊断解读》。GBZ 289—2017《职业性溴丙烷中毒的诊断》,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的解读主要内容如下:1-溴丙烷作为一种高效环保清洗剂,广泛用于各种油脂、助焊剂、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是指在各种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过程中,由于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损害了心脏的泵功能、自律性或传导性所致的疾病.2009年3月16日,卫生部发布了GBZ74-2009《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该标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属于我国法定的职业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初步建立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卫生部制、修订并发布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17项(以标准号计)。其中包括职业接触限值388项、采样及检测方法245项、职业病危害评价标准2项、职业卫生防护标准13项,放射卫生防护标准93项、职业病诊断标准97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42项,初步建立了职业卫生标准体系(见下图)。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毛发、汗腺、皮脂腺、指甲和趾甲)的一类职业病。我国自2013年8月1日起实施的GBZ 18-2013《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为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提供了标准,也为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8.
2017年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了《GBZ 291—2017〈职业性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的诊断〉解读》。  相似文献   

9.
卫生部和国家劳动总局为了及时掌握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3月5日发出《关于恢复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制度的通知》,对1956年原发布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试行办法》作了修改,重新颁布了《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办 法》,于1982年6月1日起执行。 新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 报告办法》规定的报告范围是: (1)职业中毒(铅、苯、汞中毒等);(2)尘肺(矽肺、煤矽肺、炭黑尘肺、石棉肺等);(3)热射病和热痉挛;(4)日射病;(5)职业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等),(6)电光性眼炎;(7)职业性难听;(8)职业性白内障;(9)潜涵病;(10)…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了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解读》,新修订的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GB 16387-1996《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同时废止。GBZ 98—2017《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主要内容如下:GB 16387-1996《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于1996年实施,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发布实施时,作为《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1.
正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无气味。熔点82~86℃,密度1 322 g/cm~3,闪点138℃,沸点125℃;室温下稳定,不易挥发。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不溶于苯。在工业生产中丙烯酰胺有晶体和水溶液两种形态。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GBZ50-2015《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自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了GBZ 288-201《职业性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的诊断》解读。GBZ 288-2017《职业性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的诊断》,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的解读主要内容如下: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通过在物质的原子、分子体系内受激辐射,使光放大而形成的新型光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通信和国防,甚至人们的日常生  相似文献   

13.
<正>周围神经系统是指人体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结构。职业性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属于我国法定的职业病之一,自2013年8月1日起实施的GBZ/T247-2013《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标准》,为该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提供了依据。主要症状表现引起周围神经病的工业毒物包括以下几类:金属和类金属,如铅、铊、有机汞、砷及其化合物;有机溶剂或有机化合物,如苯、汽油、甲醇、正己烷、甲基正丁基酮、二硫化碳、三氯乙烯、乙醇、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等;高分子聚合物、氯丙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乙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劳动保护》2014,(12):56-58
<正>铸造作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从业人员多、产量大。我国铸造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亟待改善和提高,铸造作业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导致多种职业病。尤其是,铸造作业是国际癌症中心确定的致癌(肺癌)作业。国家推行绿色铸造企业,倡导从铸造大国走向铸造强国,积极促进铸造产业更新换代。基于此,2014年6月,卫生计生委通告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251-2014《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于2014年12月正式实施。该标准具有预防性、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为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从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到职业危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全过程管理范例。  相似文献   

15.
郝凤桐 《劳动保护》2011,(12):84-85
国家颁布施行的《职业病目录》,共规定有56种职业中毒属于法定的职业病范畴。要预防与治疗职业中毒,安监人员、安技人员首先要了解属于基本常识的职业性中毒诊断与治疗“路线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各地因密闭空间作业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引起的群死群伤屡有发生,因为中毒多发生在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作业场所,且主要表现为窒息性气体中毒,所以贯彻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加强密闭空间作业职业中毒的预防与救援,是防范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群死群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罗时 《劳动保护》2014,(7):89-91
<正>高温作业引发的中暑,是我国规定的职业病之一。为预防中暑,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就要了解高温作业中暑的原因及症状,以加强相应的防暑管理措施,并掌握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置原则。因高温作业引发的中暑,是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规定的职业病之一。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规定,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  相似文献   

18.
<正>目标设定的变化规律1.从职业安全转向职业健康,重点涉及心理健康、肌肉骨骼职业病、粉尘危害等方面。日本在1993—1997年"八五规划"中表现出了对职业健康的关注,提出加强职业病预防;1998—2002年"九五规划"对职业病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减少容易导致死亡的职业病例,如尘肺病、职业性癌症、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澳大利亚在2002—  相似文献   

19.
GBZ/T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已于2010年4月12日由卫生部发布,2010年11月1日实施。  相似文献   

20.
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以下简称为"GBZ 2.1新版")已经于2019年8月发布,于2020年4月起实施。与GBZ 2.1新版标准发布的同时公布了标准修订说明,介绍了标准修订的过程、修订的思路、主要修订的内容。笔者根据自己的领会,再谈一些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