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研究我国煤矿井下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迁,采用传统元分析与横断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7-2014年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得的符合要求的25组数据,分析了13 031名煤矿井下工人在该量表9个因子上的得分随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煤矿井下工人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均呈负相关(-0.55 ~-0.05),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方面的年代效益显著;比较2007年与2014年煤矿井下矿工SCL-90各因子的均值后发现,各因子均值在2007年较在2014年减小了0.37~0.55个标准差(即效果值d),表明2007年以来,煤矿井下工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少,心理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与成人男性常模相比,煤矿井下工人SCL-90各因子的效果值均大于“0”,尤其是“躯体化”(d=0.53)和“恐怖”(d=0.33)的效果量皆为中,且置信区间不含“0”,显然在“躯体化”和“恐怖”方面的差异还较显著,表明煤矿井下工人在这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我国煤矿工人心理健康评价参照标准,搜集2008—2015年发表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文献,分析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数据,重新计算煤矿工人SCL-90各因子的加权平均值与合成标准差,以此作为中国煤矿工人SCL-90数值标准;并将其与1986年常模、1999年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种的煤矿工人在SCL-90各因子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因子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986年常模、1999年常模与中国煤矿工人SCL-90测试数据的比较结果差异极大,且三者间存在性别、年龄及人员构成等样本差异。  相似文献   

3.
正确使用自救器徐州市劳动局殷福元自救器是一种小型的供煤矿井下矿工随身携带的防毒呼吸器具,是在井下遇到灾害事故时进行自救的一种重要装备。《煤矿安全规程》第9条规定:“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视和爱护。然而...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我国煤矿工人工作倦怠水平,基于心理资本理论,探索矿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以陕西省2大国有煤矿的228名矿工为研究对象,利用心理资本量表PCQ-24和工作倦怠量表MBI-GS进行测量。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矿工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资本量表PCQ-24和工作倦怠量表MBI-GS在矿工群体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矿工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各个维度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矿工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4个维度分别与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提高矿工心理资本水平能够有效减少工作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救援开创奇迹2007年8月1日11时38分,首名被困矿工兰建宁安全升井,当日12时50分,被困矿工曹百成最后一个安全到达地面,至此,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政府不惜一切代价的抢救下,河南省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故中被困井下的69名矿工,在被困76h之后已然全部生还。  相似文献   

6.
要闻     
国务院敦促尽快实行煤矿工人4班6小时工作制本刊讯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这份指导中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新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至8小时之内,并尽快实行4班6小时工作制。中国是煤炭事故多发国家,近年来由于煤、电、油运紧张引起的煤矿超产情况,又大大加重和提高了矿工的劳动强度及开采作业的危险系数。目前,煤矿实施的是3班8小时工作制,加上下井及升井时间,不少矿工每班在井下的实际时间均超过10个小时。《意见》要求各类煤矿…  相似文献   

7.
对某铁路机务段420名一线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现况研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初步建立心理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整群抽取420例样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评,与全国常模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心理健康风险预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铁路一线职工在躯体化、饮食睡眠情况、敌对、强迫症状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年龄、文化程度、现职工种、劳动班制、工龄等因素影响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提出应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探索一线职工心理健康预警指标,实现风险识别关口前移,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8.
煤矿发生冒顶、2名矿工被困、井下地质结构复杂、施救难度大……2007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永定县培丰镇文溪村的洋坑背煤矿发生一起冒顶事故,矿工陈松年、陈秀年等2人被困;6月14日早晨5时,2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笔者在煤矿现场亲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生死大营救.  相似文献   

9.
大视界     
《现代职业安全》2006,(12):96-97
重点警惕:煤矿事故出现回潮和反复10月份以来,中国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频率加快,当月煤矿事故起数比上月上升26.1%,死亡人数上升44.4%。就在山西同煤集团焦家寨矿“11·5”矿难确认造成19名矿工遇难、28名被困矿工生还希望渺茫的同时,太原一家私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0人被困井下。此前几天,甘肃连续三天发生三起重特大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6日凌晨,美国犹他州格兰多峡谷煤矿发生冒顶事故。8月6日5:40(美东时间,下同)联邦矿山安全健康局接到报告:犹他州格兰多峡谷煤矿发生一起事故,矿区附近检测到地震活动,井下6名矿工失踪。联邦矿山安全健康局就救援工作与矿主进行协调,四支矿山救护队已在井下实施救援,  相似文献   

11.
煤矿井下噪声作为一种强污染和安全隐患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为了说明加强井下噪声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源分析了煤矿井下的噪声产生及其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煤矿高强度噪声污染可对井下工人的身体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危害,同时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从井下噪声的产生、传递、接受三方面分别提出了降低和解决矿井噪声危害的方法和对策,得出不仅需要改进现有井下防噪技术,而且需要加强矿井行政管理,提高工人的防噪意识,才可降低矿井噪声的危害.但彻底根治煤矿井下噪声危害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需要煤炭工业整体的发展和社会各界提高对劳动保护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30年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 了更好地评述近16年间有关煤矿人因事故研究的成果,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文献计量中 关键词频率较高的事故、原因、测量方法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矿工 的不安全行为是各类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且矿工的行为失误占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 的研究热点体现在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上,包括矿工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分析、设备因素 、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在对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分析中,主要是依据其 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控。说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已自成体系,并越来越向系 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Escaping is natural in the case of accidents in underground mines.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escape rou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relief of miners in the emergency cases. This paper aims at developing a mathematical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shortest escape time from a given point to alternative points of an underground mine network. It also aims to find the shortest routes between each pair of the given points. The first point refers to the place of the accident where some miners may exist, and the alternative points show the safe places that the miners can escape to. After determining the shortest escape time and its corresponding route between each pair of mine work junctions, it is possible to set an electronic board that shows the access route to the nearest safe location by an arrow sign in each mine work. In this paper, Floyd–Warshall and π algorithm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hortest escape time between the place of accident and safe places as well as their corresponding routes. Those algorithms are rigorous since they are supported by mathematical proof. Finally, the algorithms are implemented on the network of a certain underground coal mine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煤矿噪声对作业人员注意力的影响,采用舒尔特方格法对20名被试者进行5 d的测试,以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为评价标准,测试了5种不同分贝煤矿噪声下的注意力水平。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实验所得的反应时间、出错次数和超时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噪声等级刺激对矿工的注意力水平存在差异。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注意力水平变化不显著,当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对注意力水平的影响趋于显著。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 db,如果超过此临界值,噪声会对矿工的注意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同噪声等级分别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成正相关关系。当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随噪声刺激的增大,矿工出错次数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而超时次数的增长率刚好相反。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的增长率一致。  相似文献   

15.
矿工工作应激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工作应激对煤矿工人的影响是导致煤矿安全管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煤矿工人的工作应激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文献的搜集和访谈,与其他职业压力源的比较分析,并结合矿工这一职业的特点,第一,界定煤矿工人工作应激的概念;第二,从工作特征、组织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特征4个大的方面来全面地分析矿工工作应激的来源;第三,依据工作应激的来源,从个人、组织和社会3个层面来探讨矿工工作应激的解决对策。为煤矿安全管理及维护矿工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Mine gas explosions present a serious safety threat in the worldwide mining industry. Since the beginning of mining, many coal miners have been killed due to the explosions. Accordingly, on a regular basis, mine operators should get air samples from the underground atmosphere. At the same time, monitoring and tracking the explosibility of the air sample should be done as a timely matter to avoid any potential explosions. All these works can provide very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assist the mine operators to well understand the mine atmospheric status and its trends. In additional, when facing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mine fire events, or other chemical reactions related mine accidents, determination of explosibility is a definitely significant work for the safety of miners and mine rescue personnel especially when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any mine rescue strategies. For many years, mining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s have developed a number of 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 explosibility of the air–gas-mixture. Their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baseline for judgments of the mine gas explosibility and in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change. In this paper, main popular and typical methods used in mining industry to determine the mine gas explosibility are introduced and reviewed. Case demonstrations for each method are also shown and can be used to instruct readers to understand how to apply them. Finally,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current methods is presented and some preliminary suggestions are also listed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为从根本上降低煤矿从业人员实施不安全行为的概率,在充分考虑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个体状态是诱发其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一套矿工不安全状态智能检测系统。首先,对2007—2022年期间各高危行业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专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个体能力状态在内的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相应的表征模型对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基于构建的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倾向数据库,建立煤矿岗前不安全状态智能检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下井工作前对从业人员个体状态进行智能检测,能够实现矿工不安全状态“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因事故发生率,研究结果对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员工文化程度低一直被看作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而把事故归咎于矿工的文化水平也引起了广泛争议。本文通过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信息,将我国煤矿员工与美国、加拿大和南非的煤矿员工及国内其他行业的员工文化程度进行对比,发现我国煤矿员工平均收教育年限较国外少3.3年,与国内其他高危行业持平,但低于全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在现场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员工文化程度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情况,发现煤矿员工的文化程度与企业总体安全文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且文化程度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9.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