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流动危险源毒气泄漏事故伤害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介绍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进行流动危险源事故后果分析的必要性,提出了流动危险源运动时毒气泄漏事故伤害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证明该模型分析流动危险源运动时毒气泄漏事故的后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毒害气体传播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煤矿煤尘爆炸后毒气对人的危害,为煤矿防爆、抑爆和安全评价,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煤尘爆炸后毒气的传播伤害规律。基于质量守恒定律与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煤尘爆炸后风流作用下的毒害气体在受限空间内的数学传播模型,得到巷道内毒气传播的弥散系数,计算出沿爆炸传播方向毒气浓度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划分伤害三区并推导出相应的伤害范围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毒气传播的峰值点随风流方向移动,其峰值点浓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以苯储罐为例,对危险化学品储罐区的事故后果进行研究.总结了目前一些典型事故后果模型——火灾、泄漏事故后果模型,选定了相适应的应用模型,然后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通过设定各个边界条件,模拟出毒气扩散的范围以及池火灾的热辐射范围,进而采用Statistical软件拟合出泄漏后浓度以及热辐射量与距离之间的关系,为安全间距的设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储罐区的本质安全化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毒气泄漏过程及其危险区域分析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在化学事故中 ,毒气的大量泄漏扩散不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同时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而在各种毒气泄漏方式中 ,以灾难性破裂引发的泄漏危害最大 ,而连续泄漏则更具广泛的代表性。笔者利用已有的理论模型 ,分析了这两种泄漏类型的特点及其扩散规律 ,提出了伤害区域的划分和估算方法 ,为准确地预测毒气扩散危险区域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险救援活动 ,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大危险源LPC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频发,首先采用数学泄漏模型分析油罐泄漏,然后应用池火、火球、喷射火火灾和UVCE及BLEVE爆炸事故的数学伤害模型分别分析几种重要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后果,并针对定量的事故后果分析对安全距离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朱春靖  樊文龙  程宗华 《安全》2022,43(3):22-27
普货码头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允许运输少量危险货物,而可燃、易爆、有毒的危险货物易造成事故且事故后果严重。通过对标相关规范,此类码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目前尚无标准规范可依,且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此类码头的特点,提出根据周边建筑物超压损坏的“安全距离”和超压冲击波、毒性扩散的伤害距离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的不同对外部防护目标进行分级管控。结果表明:通过此定量计算得出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较单一场景更加科学合理,且分级管控可节约相关资源,为码头的日常防护及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瓦斯爆炸事故有毒气体扩散及危险区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瓦斯爆炸事故毒气扩散实际情况对高斯烟团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适合井下瓦斯爆炸事故毒气扩散规律的公式,并对公式中的扩散参数进行了修正。按照井下瓦斯爆炸事故频发区的几种典型巷道,拟合了距爆源处大于300m情况下的毒气传播规律公式。依据该公式划分了瓦斯爆炸事故毒气扩散死亡区、重伤区、轻伤区,为瓦斯爆炸事故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学灾害的形成城市化学灾害通常,化学事故是由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排放、储存和运输的某个环节中失控,而引起的泄漏并发生燃爆、中毒和腐蚀,一般影响工厂车间、仓库或车辆等局部小环境,造成厂区或周围少数人员的伤亡;倘若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形成毒气带,并向周围几公里、几十公里以外区域扩散,严重影响到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或者遭遇火源,发生强烈爆炸着火,将直接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建筑的严重破坏,事故就演变为城市化学灾害。如印度博帕尔的毒气泄漏事故就最为典型。从定量的角度看,能造成特大事故后果的城市化学事故,就应称作城市化学灾害。  相似文献   

9.
水电工程中液氨泄漏扩散对周围居民的危害很大,疏散区域划分成为重要的防护措施,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确立准确的疏散区域成为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现场调查所得数据,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泄漏气体扩散进行模拟,分析氨的泄漏扩散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研究泄漏气体的扩散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影响范围,计算泄漏事故中不同时间段影响范围,得出时间序列上的爆炸危险区域和有毒气体影响区域,最后总结分析制定安全防护距离的影响因素,为周边居民安全防护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LPG船液货泄漏事故风险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液化石油气(LPG)船舶液货舱泄漏事故危险度因素分析,建立液化气液体货物泄漏源强、蒸气释放源强和蒸气扩散计算模型,并制定泄漏事故风险评价流程,基于VB语言编写泄漏事故风险评估系统。利用该系统能够计算得出泄漏事故发生后蒸发气在不同时刻不同区域的蒸发气浓度、爆炸或火灾后对生命财产的伤害半径以及伤害程度等相关参数。对某航行状态下的LPG实船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能够对LPG船舶泄漏事故进行有效风险评估,并能对船舶航行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事故后海事鉴定提供一定的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设定机场货站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基于爆炸威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模拟包装约束下爆炸品爆炸冲击波特性,通过引入包装约束系数,描述包装材料对爆炸威力影响,计算航空运输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结果表明:1 mm厚度聚碳酸酯、钢和铝材质外包装的包装约束系数分别为0.904 7,0.860 1,0.870 6,相较于聚碳酸酯和铝材质,钢材质外包装对易爆危险品爆炸威力削弱程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机场货站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规划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洋酸性气田开采过程中含硫天然气井喷失控扩散问题,采用CFD方法建立井喷含硫天然气扩散后果预测与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天然气爆燃与硫化氢毒害风险因素,对不同场景条件下的含硫天然气扩散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硫化氢浓度、风向、风速等因素对含硫天然气扩散行为的影响,预测和评估天然气扩散所形成的危险区域和硫化氢气体扩散所形成的毒害范围。研究表明:随着硫化氢浓度的增加,燃爆区域无明显变化,而毒害区域明显增加;船艉来风导致的事故后果最为严重,左、右舷来风有利于危险气体的扩散与消散;风速越大,燃爆区域和毒害区域范围越小,但是在船艏来风且风速较大的工况下,硫化氢气体竖直扩散距离降低且逐渐贴近生活区,容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爆炸地震效应对地下结构的安全影响,采用我国《爆破安全规程》以及美国国家公路研究所爆破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某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建设项目发生爆炸时对已建隧道的影响。建立三维模型,采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经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拟合,分别确定堆场各点(区域)发生爆炸时隧道壁振动速度与地表爆炸当量的计算模型,确定隧道保护条件,并分别采用隧道壁最大应力模拟计算值进行校验,为堆场选址、堆存货种种类及数量限定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择具体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分析了该站的危险特性、危险产生的途径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采用蒸气云爆炸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模型,对该站一个50m3储罐发生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进行预测,得出火灾爆炸后的安全距离为大于211.0m。在储配站不能满足此安全距离的基础之上,从防止产生爆炸性气体环境、消除点火源和抑制事故扩大三方面来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事故造成的损失。其中,站址选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周围空旷的地区,罐上设置液位计、压力表、温度计及可燃气体报警器可防止产生爆炸性气体环境;罐及管道设静电接地,法兰用铜线跨接,站内设警示标志可消除点火源;生产区与辅助区间设置隔离墙,罐区周围设置砖混围堤,罐上设安全阀可抑制火灾爆炸事故扩大。  相似文献   

15.
可燃气体储罐区泄漏危险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某城市中心附近的可燃气体储罐区的气体泄漏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求出了下风向最大可燃范围和中毒范围.进行灵敏度分析以便识别风速、泄漏面积对泄漏危险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风速、泄漏面积对泄漏危险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泄漏面积增大,下风向最大可燃范围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下风向最大可燃范围则减小.最后提出了若干安全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厂三维建模及其事故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crostation软件对某化工厂区进行三维建模,在考虑实际外界风向、风速,不同点火源位置等重要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ACS,研究了有毒、易燃易爆的氯乙烯液化气体储罐安全阀气体泄漏和储罐底部物料管线液态氯乙烯的泄漏、蒸发、扩散和爆炸作用等过程,计算结果可以给出氯乙烯火灾、爆炸或扩散中毒等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和相关精确物理量。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常温下的氯乙烯液化气体球罐,球罐安全阀泄漏后罐区及周边不会有燃烧或爆炸危险;而物料管线在特定的液相泄漏情景下,蒸发扩散的氯乙烯气云则有可能发生气云爆炸;但在弱约束条件下,爆炸冲击波作用比较微弱。该研究方法及其结果可以为石油化工企业选址、设计布局、安全规划、风险分析、应急救援及事故调查等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铁路线,以某化工厂距离高铁路线最近的丙烯球罐为例,提出丙烯球罐泄漏最小隔离区域划分方法以及2种保护高铁线路方案,利用重气扩散模型和定量风险评价(QRA)软件分别进行丙烯扩散模拟、爆炸模拟,并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和保护层分析(LOPA)。结果表明:球罐发生泄漏及火灾爆炸等事故,会给附近铁路线带来严重破坏;丙烯泄漏或球罐因周围其他设备设施或可燃物质着火而温度升高时,保护措施不足;隧道的安全可靠性要高于仅设1道防爆墙,隧道长度需覆盖最小隔离区域的可及范围,在扩散区域内也需设立普通挡墙,在极度危险情况下,需要实施高铁停开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中危害距离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不同国家、机构确定的毒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紧急暴露限值和化学品事故中危害距离的确定方法,并以液氯钢瓶泄漏事故说明毒性危害距离的确定,以天然气管线泄漏火灾、爆炸事故说明火灾爆炸事故危害距离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气体扩散数学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工业生产、储运过程涉及储存大量气态和液态的危险性物质,该类物质大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民用燃料的输送和储藏,也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物质发生泄漏事故,可能对附近居民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气体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很难将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势必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因此,事故状态下有毒气体的扩散,是安全评价中灾害后果评价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梯度输送理论,建立了无风条件下气体扩散的动态模型。在限定容器中气体介质是中性气体的情况下,由于中性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各向同性,扩散方程获得了简化。进一步限定容器形状为最常见的圆柱形,确定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求出了该条件下扩散方程的解析解。开发的扩散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是梯度输送理论即单位时间内物质通过单位面积的输送的通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同时对建立的模型在安全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探,结合实例提出了该模型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