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矿安全评价是辨识和消除煤矿生产系统危险的重要方法,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基本程序,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在简要论述煤矿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小煤矿的安全现状,分析了影响小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采用"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来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PHA分析法,可用于安全预评价和现状评价中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文中引用国家标准归纳了危险、有害因素,利用分级赋值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从而辨识出评价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进行半定量化计算的危险因素辨识方法.同时,分别示例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半导体工厂进行安全预评价和对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评价.采用本方法进行评价的案例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得到项目评审会专家的认同.该方法简便易行,为危险、有害因素的半定量化计算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安全评价,是当前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安全评价技术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关于糠醛生产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及研究还比较匮乏。在糠醛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噪声等危险因素,极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某糠醛厂的实际情况,结合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采用重大危险源辨识及事故树分析评价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结果显示,糠醛厂存在着锅炉超压爆炸的危险,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可以及时的找出预防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改进的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改善糠醛厂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评价的结果对糠醛生产企业进行安全决策、减少事故隐患,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综合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控制生产系统的工伤事故,并采用系统辨识理论,辨识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和后果,定量评价潜在危险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工程逻辑、故障树、事件树、管理失误和风险树等多种分析方法,对电炉炼钢生产的原料、冶炼、铸锭、天车、电气、机械等子系统进行了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预分析和安全状况评价。据分析评价结果,结合生产实际和管理现状,制定了控制事故的综合技术对策,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实际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区域探查治理工程中危险因素概念不清、辨识对象多,安全风险评价环节繁杂、危险因素分级与安全风险分级混用等问题,在现有安全风险研究理论基础上,提出适用公司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概念,明确了危险因素辨识对象和安全风险评价对象并分别进行分级,将危险因素辨识对象和安全风险评价对象从数百项缩减至几十项,优化了危险因素辨识环节和安全风险评估环节;在安全风险分布图方面提出将平面布置图、安全风险分布图、应急疏散平面图“三图”合一,对类似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重点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其主要内容包括 :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与特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危险等级的划分、煤矿重大危险源危险性与评价单元危险性之间的关系、煤矿重大危险源不同类型灾害的危险性的关系等。笔者认为对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研讨 ,为煤矿企业准确把握煤矿生产系统中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 ,通过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针对性的采取整改或预防措施 ,减少或消除事故的发生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威 《劳动保护》2013,(3):48-50
当前,安全评价机构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安全评价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安全评价也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是以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的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安全评价贯穿于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退役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3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相似文献   

8.
走进HAZOP     
<正>HAZOP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ies,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是一种用于辨识设计缺陷、工艺过程危害及操作性问题的结构化、系统化的定性危险评价方法。近年来,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HAZOP分析方法在我国化工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开展HAZOP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在新建项目的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使企业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事故的防控更要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过程为主线,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事故致因理论、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预警方法及预警阈值的确定方法等。阐述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理论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保障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安全评价是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国家安监总局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将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等四大类。在办理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时均涉及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安全评价工作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目前安全评价中范围确定、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用、对策建议制定、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误区,对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阐明范围确定、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用、对策建议制定、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相关原则与方法,可以避免安全评价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影响安全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质量,以期共同提高安全评价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从城市的安全功能区划、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对象、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5个方面,初步探讨该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一般方法和技术要点,初步提出长株潭核心区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编制程序的构想:①重大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基础资料调查;②确定重大危险源和区域性重大事故风险评价;③确定安全功能区划,提出各类规划对象可接受的风险标准;④确定整治规划方案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层建筑火灾危险的特点,建立了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其权重。根据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系统具有多因素、多层次的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针对模糊综合评价的不足之处,提出把权广义距离之和最小模糊模式识别运用到模糊综合评价当中,建立了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避免了单因素矩阵的确定和模糊算子的选择问题,用安全状态特征值来表征最终的评价结果,能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可操作性强。通过对陕西某高层建筑火灾危险评价实例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日常的安全管理和性能化防火设计提供了有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开元  邱小秦 《安全》2019,40(2):29-32
为了更好的开展危害辨识,落实有关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结合危险源的描述、风险辨识的范围、可能导致的后果、评价分级等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同时给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风险辨识的建议,表明了安全风险辨识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5.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危险源辨识找出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管理点(危险源),评价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需要管理的重点(中度和高度风险),制定适宜的方法,即制定目标指标方案、运行控制或应急预案加以控制和改善,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只有正确运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做到合理策划危险源的控制方法,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兼顾次要矛盾和一般问题的管理;根据不同危险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合理的方法,既保证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又保证采用的任何危险源控制方法和措施与危险源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尽量避免危险源控制的盲目性和不经济,达到追求最佳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提高整体和系统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评价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结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经验,就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若干问题进行研讨,主要内容包括:资料收集及分析处理,法律、法规引用,危险辨识,确定评价范围和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及确定评价深度,提高对策措施针对性,完善风险判别指标体系,正确得出评价结论,规避评价风险等9个方面。通过对煤矿安全评价工作若干问题的研讨和提出的对策,为安全评价机构提高煤矿安全评价水平,促进安全评价工作健康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地下矿山安全监测与信息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安全生产现状,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和矿山安全信息化技术,指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矿山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Evidence from the glob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suggests that an unacceptable number of safety hazards remain unrecognized in construction workplaces. Unfortunately, there isn’t a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why particular safety hazards remain unrecognized. Such an understanding is important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poor hazard recognition and develop remedial interventions. A recent exploratory effort provided anecdotal evidence that workers often fail to recognize safety hazards that are expected to impose relatively lower levels of safety risk. In other words,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underlying risk imposed by a safety hazard can affect whether a hazard will be recognized or not. Method: The presented research focused on empirically testing this preliminary finding. More specifically, the study tested the proposition that Construction workers are more likely to recognize safety hazards that impose higher levels of safety risk than those that impose relatively lower levels of safety risk. The research goals were accomplished through a number of steps. First, a set of 16 construction case images depicting a variety of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that included a number of known safety hazards was presented to a panel of four construction safety experts. The experts were tasked with examining each of the known safety hazards and providing a rating of the relative safety risk that the individual hazards impose. Having obtained an estimate of the underlying safety risk, a hazard recognition activity was administered to 287 workers recruited from 57 construction workpla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hazard recognition activity involved the examination of a random sample of two construction case images that were previously examined by the expert panel and reporting relevant safety hazard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proposition that workers are more likely to recognize hazards that impose relatively higher levels of safety risk.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can be leveraged to improve existing hazard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develop more robust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poor hazard recogni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19.
液化石油气罐区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液化石油气罐区属于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非常严重.评价其安全性,控制其危险,是重大事故预防的思想,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笔者根据安全工程学的相关原理,综合运用重大危险源评价法和灰色聚类法分别对罐区的固有危险性和现实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克服了重大危险性评价法未考虑环境因素这一缺陷,最后得出了其火灾爆炸危险性等级,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提供了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库存弹药事故人误危险性分析与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库存弹药安全的特殊性,提出库存弹药事故人为失误的定义,并从个体角度分析人误事件发生的机理。根据人为失误的不同主体,从管理决策、组织和勤务处理、操作两个方面构建了29个人误危险性的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评判标准;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知识与技能、设备、环境、监督与管理等6类危险性抵消因子对人误危险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库存弹药事故人误危险性的理论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失误属于弹药仓储安全管理中的一类特殊危险源,人误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构建过程应充分考虑人自身条件以及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研讨了人为失误危险性分析和评估模型存在的问题,并从发展人误数据采集技术、完善人误事故报告制度以及建立人误数据库等方面,指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