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铅锌尾矿和CRT玻璃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材料。为确定基础玻璃的成分,以及尾矿、CRT玻璃及各化工原料的用料比例,设计了正交实验;研究了CaO,Al2O3,MgO等氧化物添加量对微晶玻璃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方法,考察了微晶玻璃产品的晶相、晶体形貌特征及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铅锌尾矿、CRT玻璃废弃物制备微晶玻璃的最佳配方为:尾矿20%、CRT玻璃30%、添加辅料石英砂29.7%、方解石25%、Al2O312%、晶核剂TiO21%。SEM和XRD分析可知,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透辉石;打磨抛光处理后,平均显微硬度为8.76 GPa,平均抗折强度为223.1MPa;经酸、碱浸蚀后,质量变化分别为0.43%和0.58%,耐酸碱腐蚀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碳基体微观结构对材料整体性能的影响。方法用酚醛浸渍-碳化、中温煤沥青浸渍-碳化、甲烷为碳源前驱体,经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得到不同碳基体C/C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对C/C复合材料不同碳基体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分析,采用XRD和Raman光谱对C/C复合材料的树脂碳基体、沥青碳基体和热解碳基体的微晶尺寸进行表征,以玻璃碳作为参比样品,通过纳米压痕测试不同碳基体试样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结果碳基体为热解碳和沥青碳的石墨微晶缺陷少,完整度较好,石墨化程度高。玻璃碳和树脂碳基体中石墨微晶排列紊乱,有序度低,石墨化程度低。酚醛浸渍-碳化得到的树脂碳的微晶尺寸Lc最小,为1.69 nm,弹性模量和硬度最大,分别为(23.17±0.54) GPa和(3.26±0.10) GPa;光滑层热解碳和粗糙层热解碳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次之;沥青碳的微晶尺寸最大,Lc为9.36nm,而弹性模量和硬度最小,分别为(12.53±2.29) GPa和(0.72±0.14) GPa。结论不同碳基体的C/C复合材料中,碳基体的石墨化度越高,微晶尺寸越大,各向异性越显著,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以铅锌尾矿和CRT玻璃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尾矿微晶玻璃,考察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铅锌尾矿制备微晶玻璃的影响。熔化阶段,通过观察混合料在两种升温熔化方式下的熔化现象和熔化效果,确定混合料需在1200℃左右保温1h,以排除SO2,CO2等气体,升温至1500℃左右,原料完全熔化;晶化阶段,根据差热曲线(DTA),以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为影响因素,设计热处理正交实验,通过试样的表观形貌、抗压强度、结合极差分析,确定晶化温度对尾矿微晶玻璃硬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晶化时间;根据XRD测试和曲线图可知,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制备的尾矿微晶玻璃,主晶相均为透辉石,而结晶程度有所不同,导致强度存在差异,合适的热处理制度为:晶化温度1080℃,晶化时间1.5h,制得的尾矿微晶玻璃性能优良,试样平均抗压强度为218.7MPa,吸水率在0.05%以下。  相似文献   

4.
岩石溶蚀的表现特征及其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微晶白云石大理岩和黏土质长石砂岩为研究对象,以现场实测及室内试验资料为基础,对岩石溶蚀的表现特征及其对表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在岩石发生溶蚀的区域,由表及里易溶性矿物成分和易迁移元素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黏土矿物含量和烧失率逐渐减少,岩样的微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岩石表层溶孔、溶隙发育,易溶矿物颗粒表面出现溶孔、溶坑、颗粒间出现溶蚀裂隙等;2)溶蚀使岩石表层强度降低、吸水率增大,溶蚀愈严重表层强度越低、均匀性愈差,吸水率愈大;溶蚀还使岩石的孔隙度及孔隙尺寸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玻璃碳是由聚合物(呋喃树脂或酚醛树脂)为原料,经固化、碳化、真空热处理而制得。玻璃态碳既含有少量微晶状的碳,又含有大量的玻璃状碳,因它的键有石墨型的(SP~2tP)键,还有金刚石型的(SP~3)键,并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其微晶区也增加。即使热处理温度再高,产品中大部分还是玻璃相,而微晶相还是少量  相似文献   

6.
环境气象学     
X162(X] 303173北京秋季一次先污染后沙尘现象成因分析/王耀庭(南京气象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一//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以力3,16(2)一卜5 4环图X一6 利用卫星监测资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PMro监测资料,通过对天气图进行分析,对发生在2(XX)一1卜01一07这一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和性质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PM10呈现准正态分布。污染过程由2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11月1一3日)属于雾型污染,污染物是跳,N仇等经过化学转化而成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微粒;第二阶段(n月4,·7日)属于沙尘型污染,该…  相似文献   

7.
专利资讯     
用废旧循环回收玻璃粉末作为填充物的乙烯基聚合粘合物;废显像管碎玻璃专用清洗设备;废显像管碎玻璃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废碎啤酒瓶生产无气孔微晶玻璃板材的原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用废玻璃制作的微晶玻璃板;利用废旧荧光灯管制备泡沫玻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对于各种光学类别的不透明矿物的反射率的性质,目前使用的符号是多样的和矛盾的。为了调研这些符号和推荐一套符号系统,1974年国际矿物协会(IMA)的矿石显微镜委员会(COM)建立了符号和定义委员会。委员会曾提供一个暂时报告,并在1978年新西伯利亚的COM会议上通过。然而,这报告的发表被推迟到和定量资料档案的编辑委员会的报告一起公布。下面是在1980年奥尔良的COM会议上通过的供发表的修改报告。  相似文献   

9.
热态钢渣液-液混熔法制备微晶玻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液态钢渣为原料直接制备微晶玻璃,可充分利用渣中的物质和热量,避免传统钢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热量耗散。先将40%的电炉水淬钢渣和60%的辅料(硅石粉、刚玉粉和氧化钠等)粉末同时在1 450℃下分别熔融成液态,然后将液态钢渣倒入熔融的辅料液体中混合并保温1 h,得到的玻璃熔体经过浇注、退火、热处理过程制得微晶玻璃样品。利用XRD、SEM对微晶玻璃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标准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700℃核化2 h,870℃晶化1 h后微晶玻璃的理化性能较好。主晶相为透辉石[(Mg6Al2Fe2)Ca(Si1.5Al5)O2]和普通辉石[Ca(Mg,Al,Fe)Si2O6],晶体形貌为颗粒状,直径为0.05~0.1μm,分布均匀。研究对开发热态钢渣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晶纤维素负载有效官能团对Pb2+进行还原与吸附,以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为原料,采用氧化接枝法制备羧基-氨基改性微晶纤维素(Carboxyl-amino modifie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CA-MC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研究了CA-MCC吸附剂对水体中Pb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A-MCC的去除效果与Pb2+浓度呈正相关,Pb2+浓度为100 mg/L时的去除率最高,达到47.5%;在初始Pb2+浓度为20 mg/L的条件下,吸附剂质量与废水体积比(m/V)为1∶3 000时可达最高去除率(53.56%),配比为1∶4 000时可以达到最高吸附容量(37.7 mg/g);与微米级纤维素颗粒相比,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的纳米纤维素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利用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制备微晶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上海御桥垃圾焚烧厂的焚烧飞灰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SiO2、Al2O3、NaOH组分在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以硅灰石(wollastonite)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该体系微晶玻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熔融温度1500℃、熔融时间1 h,核化温度为920℃,核化时间1.5 h,晶化温度为1150~1180℃,晶化时间为2 h.研究结果表明,硅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对Pb、Cr和Cd重金属具有很强的稳定束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锶、钕同位素用作指示剂的一个最重要的领域是评价岩浆岩物质来源的性质。铕的相对含量同样也带来了有关岩浆岩组分中地幔物质参与程度的信息,并结合其余的稀土元素组分和浓度的资料,可以阐明岩石或岩系的生成机制。δ~(?)O值是对沉积岩或水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高碳铬铁渣基微晶玻璃体系调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升高碳铬铁渣再利用附加值,采用高碳铬铁渣制备微晶玻璃。首先在分析高碳铬铁渣成分的基础上,结合热力学软件计算,研究确定微晶玻璃体系、各成分含量范围、原料种类及配比,并通过拉曼光谱等方法研究实验制备得到的基础玻璃及微晶玻璃成品,分析微晶玻璃体系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以辉石类晶体及霞石为主晶相,以高碳铬铁渣及废玻璃为主要原料的微晶玻璃,经过物料配比调整,可有效减少桥氧键的数量,降低体系聚合度,进而降低黏度,解决了高碳铬铁渣高熔点、黏度大带来的工艺问题。微晶玻璃成品的XRD图谱表明,高碳铬铁渣成功制备出了辉石霞石复合体系微晶玻璃,与热力学计算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设计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北京秋季一次先污染后沙尘现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监测资料、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PM10监测资料,通过对天气图进行分析,对发生在2000-11-01—07这一污染天气过程的成因和性质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PM10呈现准正态分布。污染过程由2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11月1—3日)属于雾型污染,污染物是SO2,NO2等经过化学转化而成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微粒;第二阶段(11月4—7日)属于沙尘型污染,该阶段的污染物是受上游沙尘天气影响而形成的黄土、浮尘。这2个阶段的气象过程及天气形势也完全不同,沙尘暴爆发前(前一阶段)的天气受均压场控制,呈现双层逆温结构,相对湿度较大;沙尘暴期间(后一阶段)的天气受高压前部西北气流控制,相对湿度大幅度下降,空气干燥度从地面到高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就矸石电厂粉煤灰提取铁、铝并将二者有效分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后续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以保证整个研究的经济性和完整性.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沉淀法有效地实现了铁、铝分离,为微晶玻璃的制备创造了条件,且工艺简单,控制点少,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6.
钢厂矿渣微晶玻璃制造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海林 《环境工程》2004,22(2):52-54
综合利用工业废渣 ,开发新型材料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有力手段 ,主要介绍了以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的钢厂矿渣微晶玻璃生产 ,包括微晶玻璃生产的原料、配方、关键制造工艺以及性能分析 ,并且得出结论 :以高炉废渣为主要原料生产微晶玻璃技术可行 ,同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系统总结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微量元素以及Nd、Sr、O同位素资料,结合各构造岩浆活动区基底变质杂岩的性质,在Ⅰ型和S型分类的基础(依据源区岩石的性质)上,首次提出了I~S过渡类型的概念,它反映其源区岩石由火成岩和沉积岩以不同比例构成的一个“混合建造”。根据其性质与典型的I型和S型亲缘性的大小,进一步分出了IS和SI两种,并归纳了I型、过渡型(包括IS和SI)以及S型岩石在研究区内的一些综合标志特征,划出了它们在空间上的主要的分布区域。指出过渡类型岩石普遍发育是本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给水管网中残余铝沉积和再溶解现象可能引起的水质问题,研究了聚硅酸对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沉积、再溶解的影响,并以石英微晶天平为表征手段,初步探讨了聚硅酸对不同形态铝沉积、再溶解过程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聚硅酸能显著改变不同水解聚合形态铝的沉积、再溶解行为.聚硅酸可与3种水解聚合形态的铝迅速结合而生成可沉积产物,但产物性质不同.以单体形态为主的Al_0与聚硅酸的反应产物性质较稳定,部分以溶解态存在,部分以非溶解态(可沉积态)存在;尽管铝的两种聚合形态Al_(13)和Al_(30)与聚硅酸反应也生成了部分可沉积产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产物又逐渐向溶解态转化.铝硅比对Al_0体系中铝的沉积溶解行为影响较小,而对Al_(13)和Al_(30)影响较大,且在0.2∶20(以Al和SiO_2计的质量比)时,沉积态铝的溶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再生资源》2002,(2):39-39
中国地质科学院尾矿利用中心等单位 ,利用青岛化工废料白泥 (氯碱工业废渣 )生产微晶玻璃板材中试项目 ,在青岛通过了青岛科委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利用白泥生产高档建筑材料———微晶玻璃 ,成功地利用了废弃物 ,为企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长期以来困扰青岛市的氯碱工业废渣(白泥 )堆放困难、污染环境的问题 ,找到了一条出路。利用氯碱工业废渣白泥生产微晶石  相似文献   

20.
长岛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是早、晚白垩世的。为了确定有机相的特征,我们采同了不同井的岩心样品和少数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 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序列是一种具有高度石油潜势的良好生油岩。这种生油岩由暗灰色均一的微晶状灰岩和高沥青质层纹状灰岩组成。它们伴生有沥青和油渍。有机质主要为海相成因(藻类-腐泥型),有少量陆地组分的输入。样品的抽提量异常高,含有不同量的烃,并且炮和烃/芳烃比值低。成熟作用期为不成熟到边缘成熟,其鉴定特征是:高比例的树脂和沥青烯,伴有高含量硫;正烷烃的偶数优势;无环异戊间二烯化合物与正烷烃比值高;Pr/Ph<1;在430℃附近出现T_(max)。 长岛盆地的有机相是变化的,因而有可能发现富有机质的沉积物和氧化的贫有机质的沉积物。有机相的差异,是由于沉积环境中的许多变化及可造成有机相的不均一性的构造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