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策略,进一步保护好鄱阳湖环境,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增收致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却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湖泊的无序围垦、水体污染以及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人日益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的挑战。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加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的研究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性关系的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核心。文章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状况,选取了7个经济指标和7个环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协调性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对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研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然而目前过度的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愈发突出,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例如干流河床下切严重,水位降低,洞庭湖、鄱阳湖枯水期提前且延长,泥沙传输量变小,下游鱼类产卵条件发生变化等。本文重点分析了长江上游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实施水利水电联合生态调度,促进鄱阳湖、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平稳恢复,完善水电项目开发运营监督管理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推进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立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实际,在充分借鉴瑞士、日本等国外湖泊地区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背景、意义及政策基础。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现状、布局,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优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及地域布局。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动态评估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是我国南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剖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空间分异性的影响,分析鄱阳湖流域199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不同驱动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生态质量等级为差和较差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北部的低海拔平原与台地,质量等级为优和良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南部的丘陵山地区域;(2)近30年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改善趋势,改善地区主要位于低海拔平原区域;(3)人口密度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中驱动力最大的影响因子,与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夜间灯光指数因子q值多年来呈升高趋势,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结果可为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对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深刻反思、据测算、重庆市仅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全市GDP的16.1%。要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资源与环境核算和环境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流域人类活动对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趋势及其阶段性特征,深入研究了流域人类活动与鄱阳湖生态安全之间的相关性及鄱阳湖生态安全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3个演变阶段,总体呈下降趋势:①其中20世纪80—90年代为快速下降阶段,由很安全状态下降为安全状态;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尤其是20世纪50—80年代大规模围垦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导致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快速下降. ②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为缓慢下降阶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伴随着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以及1998年“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使该阶段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速度有所减缓. ③2003—2008年为反弹下滑期,总体已接近“一般安全”水平;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试运行以来,鄱阳湖与长江江湖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阶段鄱阳湖流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致使其生态安全状况进一步下降. 流域社会经济不合理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重要原因,对鄱阳湖的过度无序利用直接驱动了其生态安全状况的恶化,湖区人口增长与其生态安全状况下降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以上水平,湖区人口密度应控制在350人/km2以内. 按照保护优先的思路,坚持人湖和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鄱阳湖生态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09年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江西省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引发了各方关注。过去,我国许多大湖流域生态保护都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形,采取完善立法、加快管理体制创新、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建立运作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等法制途径应是规避风险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全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和第四次全区环境保护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433”工程为主线,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法制、科技、监测、信息、宣教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法制保障是建立长效机制的标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通过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的制度和政策规范上.具备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目标、经济补偿手段、补偿利益相关方这3个要素的法律或文件规定均町列入生态补偿法制保障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鄱阳湖呈现显著的秋冬季干旱化趋势,对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和湿地生态安全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揭示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对鄱阳湖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Landsat卫星系列遥感影像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采砂基础上,结合长时间序列水文资料,分析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探讨了鄱阳湖水文特征变化与采砂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从采砂船数量、采砂规模和采砂方位等来看,数量和规模远超规划限额的规模,并且呈扩大趋势,采砂范围已经扩大到鄱阳湖最南端,并在生态敏感区出现,表现出滥采、盗采和超采的无序状态。(2)新世纪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特征低枯水位时间延长,入江河道的水面坡降呈减小趋势,但泄流出湖速率呈增加趋势。(3)长江三峡水库运行对中下游水位的影响,以及长江中下游含沙量降低造成清水侵蚀,河床下降削弱长江水对鄱阳湖泄流的顶托作用,也是鄱阳湖水文干旱化变化的潜在原因。(4)鄱阳湖采砂导致入江河道加深、加宽,是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干旱化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对于如何应对鄱阳湖秋冬季水文干旱化,开展鄱阳湖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目前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压力,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物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的基本工作方针,基于内蒙古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提出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生态环境保护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阐述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成为为国家战略,区域内各地都在不断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环境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存在,如:相关环境立法的不完善,环保部门执法权力有限,企业违规成本低、守法执法成本高,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等,致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破坏环境的事件频频发生。为提高执法能效,应当完善环境立法,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考核体系,通过立法以提高违规企业的违法成本,建立多部门联合治理机制,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规划技术规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环境规划技术路线,分为四个层面探讨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一般规范为了确保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应用ISO14000的理念,提出了规划运行控制操作模式。分析了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 2月 2 0~ 2 2日召开的甘肃省环保工作会议上 ,甘肃省提出了“十五”环境保护目标。到 2 0 0 5年 ,将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法制体系和环境管理体制 ,力争使全省环境污染的状况有所减轻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减缓 ,重点城市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与“九五”相比 ,甘肃省“十五”期间明显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分量 ,在环境保护的5个重点区域中 ,两个属于生态范畴———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级特殊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特殊生态保护区包含黄河玛曲、黑河源头及黑河中游。其余 3个重点区域是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分析了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律的体系,试图从环境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环境法进行法律属性的分析,得学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实质上就是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结论,环境行政管理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才会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指导.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揭示了鄂尔多斯市今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及重点,提出了鄂尔多斯市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对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