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1985~2003年渤海湾水质氮磷生源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丙辉  秦延文  孟伟  张雷  万峻 《环境科学》2007,28(3):494-499
通过对渤海湾表层海水生源要素的现场调查以及相应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渤海湾生源要素的现状、历史演变趋势以及富营养化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海水处于较为严重的氮污染状态.北塘口、大沽口是渤海湾无机氮、磷的2大污染源.DIN、DIP的历史演变趋势与人海径流量息息相关,尤其是大沽口近岸海域,DIN、DIP与人海年径流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显示了渤海湾无机氮、磷污染的陆源输入性.受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持续增长的影响,1985~2003年期间,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85年的"氮限制"状态转变为"磷限制"状态,这将对这一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造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转变"。提高资源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则必须优化海域资源配置,完善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机制。海域使用权的转让作为海域使用权流转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法律制度的设计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课题,而我国现行法律对海域使用权转让仅做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法律的缺位已成为海域使用权转让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障碍。因此,完善海域使用权转让法律体系,从制度设计上减少对海域使用权转让的限制,推进海域使用权转让的市场化进程,优化海域资源配置,对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域资源配置是海洋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海洋产业经济学、海洋区域经济学、海洋生态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构成了海洋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海洋经济学各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本文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该学科理论对海域资源配置的指导价值。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2012年6月的"里约+20峰会"上提出了"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这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海洋资源无疑是地球的关键自然资本之一,在海洋资源配置中,必须以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引领。国家在进行海域配置工作时,必须注重人口、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海域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扩展,海域使用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管理迫在眉睫.为了促使海域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海域使用中存在的矛盾,因此本文针对海域使用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产生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海域行政区域界线法律地位;海域行政区域界线与渔业管理及生产作业线、所谓的"管辖海域线"、海上自然保护区线和特别保护区线等的关系;海域行政区域界线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等,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秀英 《环境保护》2013,41(1):30-31
"茫茫大海,碧波荡漾;椰风海韵,绿色苍茫",海南岛以其旖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中外游客所津津乐道,堪称世界级的稀有净土、我国海洋生态资源宝库。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海南岛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绝大部分海域处于清洁状态,其中一、二类海水占91.2%。重点工业园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海口、三亚、文昌、琼海等19个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处于清洁状态。坚持"集约用海"、"生态用海"原则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片"净海",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海域水质恶化问题突出。为推动广西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基于广西近年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状况、陆域污染入海情况主要问题分析,确定广西近岸海域污染最主要来源于陆域污染。提出加强近岸海域工业企业管理与污染控制,推进城镇环保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港口、船舶和海洋工程的污染防治等四方面监管与污染防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供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国际水域评估"项目(UNEP-GIWA)评估俄罗斯各海域所使用的背景材料和分析结果.它概述了过去100年中巴伦支海和亚速海两海域的渔业发展状况.讨论了巴伦支海和亚速海渔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和渔业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这两个在物理和地质特征方面明显不同的海域却在渔获量动态方面表现出相似的趋势.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波动和对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人为干扰已导致了对生态系统健康的重大负面影响并造成渔获物构成和数量的消极变化.俄罗斯各海域渔获量的下降已成为俄罗斯联邦的关注焦点,有关俄罗斯渔业管理的各项修改政策也已实行.政策文件"2020年之前俄罗斯联邦有关渔业发展概念"也在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海域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不同产业用海矛盾不断加剧。海域资源立体化配置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海域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海域资源立体化配置以海域立体空间的分层和分配为重点,首先根据海域空间的立体属性,把海域空间分为水面上方、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五部分。其次,根据用海活动的需求,把用海主体占用的海域空间分为主要空间、附占空间和维护空间。最后,基于"空间排他性"原则,并综合考虑海域空间连续性、用海活动安全性、景观性及海洋环境质量等因素,对不同用海活动分层使用海域的可行性进行了判别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海域资源性资产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功能价值论等角度探讨了价值构成;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对影响海域资源性资产价值评估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与模型,利用经济手段强化海域资产管理,以便有效利用海域这一稀缺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张璐 《环境保护》2006,(17):43-47
编者按:谈及国土,大多数人会马上联想到土地,实际上这是对国土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国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非常丰富的概念,除了人们通常观念中的土地之外,和土地相连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蓝色国土"在法律上称为"海域".  相似文献   

11.
3月23日至今,一条关于"斑海豹"的微博引发了一万多转发,发起 该贴的"辽宁求助SOS"写道:"辽宁斑海豹面临‘有家难归’危机!辽宁滨海公路将穿越斑海豹传统栖息地——六道沟海域,该海域是辽东湾斑海豹在世界上最南端的重要柄息地,一经破坏,斑海豹将无处栖身."  相似文献   

12.
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管理的苇点是在监测海域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识别属性发生变更的"块",应用遥感进行海域使用变化信息发现是研究海域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介绍了遥感技术用于海域动态监测的概念与目的,归纳和分析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海域使用变化信息发现与提取的方法与技术,阐述了我国即将开展的海域使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选取连云港沿海3个县(区)为评价单元,以邻近海域为评价对象,通过对岸线、海域开发强度、渔业资源综合承载指数、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海洋生态承载指数、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7项指标测算,开展海域空间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岛资源环境四项要素的基础评价研究,按照"基础评价-专项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思路,采用"短板效应法"确定县(区)海域的超载和预警等级。结果表明,3个县(区)的综合承载类型均为"超载",预警等级均为"重警"。海水环境超载、部分岸线开发强度较高和个别无居民岛生态状况退化是影响连云港市邻近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超载因子。最后,从现实状况和评价标准优化两方面对超载因子展开成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军根 《交通环保》2003,24(Z1):28-30
文中浅析了海域污染防治中地方立法的必要性、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执法中应注意的事项,并从颁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这一地方立法实践出发,建议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海域污染防治的地方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4年2月和7月,采集了长江口及其邻近东海陆架海域106和104个站点的样品,测定了其中的营养盐(NO3-N、SiO3-Si、PO4-P、NH4-N、NO2-N)浓度,发现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夏季,长江径流量加大,海水层化,含有高NO3-N、SiO3-Si、PO4-P浓度海水的扩散范围明显大于冬季;而在外海,夏季上述营养盐的表层浓度却低于冬季。由于在长江淡水端元NH4-N和NO2-N浓度的季节变化较大,这两种营养盐与盐度在长江口的相关关系呈现出"季节性反转",在夏季其浓度与盐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而冬季则相反,呈现出负相关关系。长江冲淡水是以"斑块化"的形式向外海传递的,通过在不同斑块中采集样品并比较其中营养盐的浓度,验证了夏季长江口海域对大部分营养盐是一个显著的"汇"。此外,营养盐的不保守行为既发生在盐淡水混合海域,也发生在长江口门以内的淡水端元海域。  相似文献   

16.
Xsl 9400929西太一平洋热带海域降水化学特征/肖辉…(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刀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3.13(2)一143~148 环情X一9 1988年在西太平洋热带海域采集雨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偏酸性(PH<5.6)。雨水的化学组成结构主要受海盐的影响,这与我国大陆上雨水的情况很不相同。将西太平洋热带海域降水化学特征与南印度海域和西大西洋海域的降水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两个海域雨水中的50二一受非海盐源的影响比西大西洋海域的小图4表5参12Xsl 9400930兰州冬季城市烟雾层辐射效应的观测分析研究/苏文颖…(兰州…  相似文献   

17.
谢海生 《环境保护》2006,(20):42-47
厦门面向台湾海峡,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344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275公里的海岸线衬托着这座"国际花园城市".从"五口通商"到"以港立市",沿着"先有海、后有港、再有市"的发展轨迹,厦门走过了数百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近22年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资料,对东沙群岛海域的风候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为军地海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具有高精度的CCMP风场资料,统计分析近22年期间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的风候特征。结果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的海表风速呈"W"状双峰型月变化。峰值出现在11、12和1月期间,海表风速在9 m/s左右,次峰值位于6月,海表风速在6 m/s左右,东沙海域的年平均风速为6.5 m/s。东沙海域的海表风速表现出"U"型日变化特征。东沙附近海域的风速主要分布于3~5级,即3.4~10.7 m/s之间,1月的大风频率明显高于7月。1月和10月,东沙附近海域的风向以NE向为主,7月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风向以S-SW向为主,4月风向则以ENE和SSE向为主。从全年来看,风向以偏东北向为主,S-SW向居其次。在近22年期间,东沙海域的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424 m/(s·a)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结论运用高精度的CCMP风场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得到了东沙群岛海域的风候特征,对军地海战场环境建设具有科学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暴发问题日益突显,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重要挑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了解深圳近岸海域水质和赤潮暴发事件的时空动态变化至关重要。利用MODIS卫星传感器数据,建立了水质遥感反演和赤潮自动化提取模型,首次揭示了深圳海域水质关键参数与赤潮暴发的时空格局,并分析了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辖海域赤潮年均影响范围为300.50 km2,年均暴发频次为2.38次。2015—2022年,赤潮暴发覆盖面积每年增长约为6.7%。珠江口和深圳湾海域的悬浮泥沙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高于大鹏湾和大亚湾,并呈增长趋势。尽管珠江口东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高,赤潮暴发频次却较低,主要受河口悬浮泥沙的影响。而水质较好的大鹏湾和大亚湾赤潮暴发频次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氮磷比的变化有关。南澳、葵涌与坝光海域的氮磷比含量需重点关注,并对其陆域片区的面源污染源进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可为稳步推进深圳及其周边海域环境治理修复和考核管理提供重要基准信息。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海域水质生态模型参数估计新方法,将数据驱动模型理论同海域生态模型结合在一起,通过海域水质生态模型设计工况的计算构建海域内部观测点的解集,应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据驱动模型归纳建立状态变量(污染物浓度)同控制变量(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将实测资料带入上述关系反演模型参数最优解。以渤海海域水质生态模型叶绿素参数估计为例,采用"孪生"试验验证参数估计新方法的可行性,模型参数的校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