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是一类可以改变生物体内激素的合成、释放、运输、代谢、结合、作用或清除等一系列生物过程的外源物质。性激素的生物合成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性激素合成途径中的类固醇生成酶是EEDs通过非性激素受体介导途径发挥内分泌扰乱作用的重要靶点,性激素合成途径的扰乱可能导致生物体生殖系统受损。本文综述了EEDs对鱼类性激素合成底物和类固醇生成酶的影响、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生殖危害;并对性激素合成途径中促性腺激素调控机理、多种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物种间类固醇生成酶的差异以及各内分泌轴线的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EEDs通过非性激素受体介导途径发挥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鱼类性别分化是在性别决定机制的控制下,鱼类未分化的性腺向卵巢或精巢发育,并出现第2性征的过程,受自身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干扰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作用等过程影响鱼类的内分泌机能,从而对鱼类的性别分化产生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分化的模式和过程以及内分泌系统对鱼类性别分化的调控作用,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比例、配子发生、性腺发育和第2性征的影响,从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以及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鱼类性别分化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类固醇雌激素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固醇雌激素是一类亲脂、低分子量、高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易在生物体内蓄积,相对其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更强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人类和动物排泄产生的类固醇雌激素不能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完全去除,进入环境中后,它们便会在不同的环境介质中进行迁移转化,因而深入研究其环境行为尤为重要.本文针对4种典型的类固醇雌激素(雌激素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和17α-乙炔基雌二醇),综述了其在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养殖场、土壤和天然水体等介质中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易受到外界环境信号的干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干扰人体内天然激素的正常运作,影响青春期发动时相.目前,各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均未得到一致结论,且具体诱发机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这两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及其造成女性青春期性成熟异常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提供思路,为加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蚕——新的内分泌干扰物筛选靶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如何建立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从复杂的周围环境中鉴别出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物质,指导人们尽量规避不必要的暴露风险,成了当前环境学家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物种家蚕为对象,介绍了其内分泌系统组成及相关激素的作用,分析了作为内分泌干扰物筛选靶标的优势,阐述了候选的测试端点及依据,从理论和方法不同角度探讨了家蚕成为一种新的内分泌干扰物筛选靶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环境中存在的多种内分泌干扰物能够与生物体内的天然激素受体选择性结合并产生多种生物效应,由于受体功能区三维结构的不同,其内分泌干扰活性存在着种间、种内、组织间等的种种差异,限制了不同物种间毒性效应的外推研究,增加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和风险评价的难度.论文综述了基于受体介导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生物活性与相应受体选择性及受体功能区结构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利用分子模拟方法分析探讨了雌激素受体与部分化合物结合作用模式,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以后有关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物对硬骨鱼肾间应激轴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能力是一个健康有机体的基本特征,它可以使动物应对威胁其体内平衡的紧急情形。鱼类在遭受环境胁迫时,通过启动肾间应激轴分泌应激激素皮质醇,为机体动员和分配能量以维持体内平衡。虽然近来大多数研究的焦点一直是污染物对生殖轴线以及性类固醇激素的影响,但是污染物对其它内分泌系统包括肾间应激轴的干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环境污染物干扰肾间应激轴不仅损害鱼类正常的应激反应能力,还会进一步危害其生长、生殖、免疫等生理功能。本文在简要介绍硬骨鱼肾间应激轴结构组成及调控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多种环境污染物对硬骨鱼肾间应激轴的干扰作用及其机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然雌激素排放清单和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雌激素由于其较强的内分泌干扰特性,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环境雌激素中,人和动物排放的天然类固醇雌激素(E1、E2、EE2、E3)干扰性最强。建立天然雌激素排放清单,对于了解中国环境雌激素的排放状况,以及进一步的污染风险分析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天然雌激素的主要排放源按人、猪、牛和家禽分为10种不同类型,根据各...  相似文献   

9.
环境雌激素类(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内分泌干扰物是指一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化合物,能模拟或干扰天然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对生物体产生各种毒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双酚类化合物(bisphenols, BPs)是合成碳酸聚酯、环氧树脂和聚丙烯酸酯等高分子聚合物的主要原料,在商业制造中广泛使用。经过度排放污染环境,并能通过食物链放大作用在动物和人体内蓄积。已经在水体、底泥、室内灰尘、食品以及动物和人体内检测到双酚A(bisphenol A, BPA)及其替代品或衍生物等多种BPs。BPs对性激素、甲状腺素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干扰效应,能影响机体生殖功能、性腺发育、神经行为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发展,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风险因子。多种BPA替代品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甚至比BPA更强,但缺乏全面的内分泌干扰效应评估数据和对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对BPs种类来源、污染现状及其内分泌干扰效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是广泛用于塑料、树脂和橡胶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曾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频繁检出.现有研究表明,DnBP和DiBP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具有显著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以及生殖发育毒性等不...  相似文献   

12.
污染物对鱼类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中可以影响生物体甲状腺激素合成、运输、作用和代谢等过程的化学污染物称为甲状腺激素干扰物(TDCs),TDCs被认为是继环境雌激素之后最重要的一类内分泌干扰物.鱼类甲状腺的结构、甲状腺激素的转运和功能等与哺乳动物有较大差别.与哺乳动物相比,污染物干扰鱼类甲状腺激素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在介绍鱼类甲状腺结构、功能以及甲状腺激素在鱼体内动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污染物对鱼类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今后鱼类甲状腺激素干扰研究的主要方向.污染物能对鱼类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酶活性及甲状腺结构等产生直接影响;同时,污染物还可以通过干扰鱼类甲状腺系统对由甲状腺激素调节的重要生理过程如生长、繁殖和发育等产生间接影响.污染物主要通过干扰鱼类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转运、清除以及与甲状腺激素受体(TR)的相互作用等机制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在污染物对鱼类甲状腺激素干扰的研究中,今后应重点关注环境中"新型"卤化有机污染物、鱼类早期发育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的关系、TR介导机制以及TDCs的筛选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两栖动物生殖内分泌系统(如性别分化、性腺发育、第二性特征)对性激素的敏感性,使得该类动物可用于研究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干扰作用.两栖动物非洲爪蟾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经典模型动物,多年来积累的有关其生殖内分泌的资料可以为生殖内分泌干扰的研究提供参考.论文分析了非洲爪蟾作为评价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模型动物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评价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目前使用的几个指标(性别分化、性腺形态、性腺组织学结构、性激素水平、卵黄蛋白原表达等生物标记),综述了非洲爪蟾在评价酚类化合物、阿特拉津、多氯联苯等几种EDCs的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非洲爪蟾作为一种评价EDCs生殖内分泌干扰作用的模型动物目前存在的问题.毫无疑问,非洲爪蟾是生殖内分泌干扰研究的良好模型动物,为促进该模型动物更好的应用,需要加强非洲爪蟾生殖生物学和内分泌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Steroids are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reproduction in all vertebrate species.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extensive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exposure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can disrupt steroidogenesis and steroid signaling. Although steroidogenesis is regulated by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 axis, it is also modified by various paracrine and autocrine factors. Furthermore, the classical two-cell model of steroidogenesis in the developing ovarian follicle, involving the granulosa and theca cells in mammals, may not be universal. Instead, birds and probably reptiles use the two thecal compartments (theca interna and theca externa) as sites of steroid production. We have documented that embryonic or juvenile exposure to a complex mixture of contaminants from agricultural and storm water runoff leads to altered steroid hormone profiles in American alligators. Our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lterations in plasma steroid hormone concentrations are due in part to altered gene expression, modified hepatic biotransformation and altered gonadal steroidogenesis. Future studies must examine the interplay between endocrine and paracrine regul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pression of gonadal steroidogenesis in individuals exposed to endocrine disrupting contaminants at various life stages if we are to fully understand potential detriment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5.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processes a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toxic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Especially alarming is the fact that many groups of industrial chemicals and pesticides are capable of disrupting the endocrine system in man and animals. Of great concern is the reduction in the sperm count in Europe, but also the worldwide increase in a great number of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disturbances observed in both man and wildlife. A correlation to a high chemical burden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many different animal species as well as for women.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on the endocrine system is the time at which such an exposure occurs. In the adult organism, hormones initiate functional processes; these effects are usually transient. In early life, hormones control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and are capable of producing permanent changes in orga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rganizational effects). Therefore, chemical disruption of hormonal functions during development can result in permanent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afflicted organ.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全氟辛磺酸(PFOS)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干扰效应,并探索运用爪蟾动物模型同时检测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可能性,将NF48阶段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暴露于0.01、0.1和1mg·L-1PFOS中6个月,检测PFOS对爪蟾生长、变态、甲状腺和性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取样时间,PFOS组爪蟾体长、体重和蝌蚪尾长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个月后,PFOS组比对照组平均慢1个发育阶段,4和6个月后,0.01mg·L-1PFOS组反而比对照组分别快1和2个发育阶段.6个月后,PFOS组甲状腺出现滤泡上皮细胞增生、胶质减少甚至空泡化等现象,且随着PFOS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各组幼蛙性腺出现间性、睾丸珍珠状和先天性萎缩等畸形现象,外观为间性的性腺主要表现为睾丸组织中产生类似雌性个体的卵巢腔.对照组幼蛙的雌雄比为0.5:1,而暴露组分别为2.3:1(0.01mg·L-1组)、4.5:1(0.1mg·L-1组)和5:1(1mg·L-1组).上述结果表明,PFOS对爪蟾的变态过程具有小剂量刺激效应,能引起甲状腺组织结构的损伤,导致睾丸组织的雌性化和雌雄性比的异常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干扰效应,可以认定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实验同时表明非洲爪蟾可以用于多种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7.
内分泌干扰类农药会严重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而生物检测技术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内分泌干扰类农药常用的生物检测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活体试验、离体试验与非细胞试验,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环境激素测评中的应用现状,为我国内分泌干扰类农药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