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五、安全帽的技术性能技术性能是指安全帽的防护性能,这是判定安全帽产品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安全帽标准GB2811-89中规定了安全帽产品应达到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和特殊技术性能要求。这些性能要求是产品必须达到的指标,无论是生产者、使用者还是营销者都应以此为依据判定安全帽是否可以生产、使用和销售。(一)基本技术性能要求1.冲击吸收性能冲击吸收性能是指安全帽在受到坠落物冲击时对冲击能量的吸收能力。较好的安全帽在冲击吸收过程中能将所承受的冲击能力吸收80%~90%,使作用到人体上的冲击力降到最低,以达到最佳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关于安全帽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12):30-30
1 安全帽的重量有何规定? 一顶完整的安全帽,重量应尽可能减轻,不应超过400g。2 安全帽要具备哪些技术性能? ①冲击吸收性能;②耐穿透性能;③耐低温性能;④耐燃烧性能;⑤电绝缘性能;⑥侧向刚性。3 安全帽上应有什么永久性标记? ①制造厂名及商标、型号;②制造年、月;③许可证编号。4 具有其他情能的安全帽上应有什么标记? ①符合耐低温性能的安全帽,做出低温温度标记,如“-20℃”、“-30℃”字样;②符合耐燃烧性能要求的安全帽,做出“R”标记;③符合电绝缘性能要求的安全帽,做出“D”的标  相似文献   

3.
安全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重要的劳动作业人员头部安全防护用品,广泛使用在机械、建筑、矿山、交通、冶金、电力等行业中。在实际工作中,作业人员除可能受到来自顶部的坠落冲击外,还切实存在着受到侧面冲击的可能。现行安全帽国家标准主要采用头部受到的冲击力数值大小作为依据评价安全帽防护性能的优劣,此种方法无法用来考察安全帽的抗侧向冲击性能。本文讨论引入冲击加速度作为新的评价指标,以达到科学评价安全帽抗侧向冲击防护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安全帽 安全帽标准指安全帽生产规格要求、技术要求、标记要求及检验规则,一般指最新国家标准GB2811-2007、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的物理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及其检验规则、管理、标志和包装。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高温户外作业下改性涂料安全帽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隔热降温效果差异,本文采用Fluent数值仿真技术结合我国4个不同地区(北京、广州、南京、西藏)的太阳辐射特性,对比研究了改性安全帽和普通安全帽的降温性能及热舒适性差异。结果表明:改性安全帽相比普通安全帽可使帽体表面温度降低10℃左右,同时帽内外部温差降低3~4℃,说明改性安全帽能够有效降低太阳辐射得热;对于4个不同地区,改性安全帽相比普通安全帽的帽内温度可降低5~7℃,并且当太阳辐射量大于1 200 W/m2时,改性安全帽的降温性能愈发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佩戴普通安全帽,佩戴改性安全帽可使人体TEQ指数降低7.6%~9.6%,说明佩戴改性安全帽能够扩大作业者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范围,可提高户外安全帽佩戴者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安全帽作为对自然人头部受坠落物体或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所采用的个人防护用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安全防护行业的重视。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更新安全帽标准。本文从安全帽技术领域方面.详细介绍各国制造安全帽常用材料的性能与特点,安全帽的模具材料、加工工艺、先进生产技术以及主要国家的安全帽检测标准差异。  相似文献   

7.
安全帽可以防止高空坠落物对人员头部造成伤害。在材料和工艺一定的前提下,安全帽的结构对发挥安全帽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安全帽作用机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改善安全帽帽壳缓冲性能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安全帽的作用。然后简要介绍ANSYS的建模方案以及网格划分和自由度约束情况,通过对安全帽的ANSYS有限元分析,得出安全帽的变形和应变图,并通过分析安全帽从最低端到顶端的变形和应变情况,指出安全帽在撞击过程中的能力吸收规律,根据分析数据提出建立双层安全帽帽壳的改进方案,并再次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变形和应变图,验证了双层安全帽帽壳在缓冲方面更有效果,这种分析结果可以为安全帽帽壳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欧美国家新旧安全帽标准之系统对比与研究,并经过不同标准的安全帽性能的差异化测试,取得了一些实验检测数据。建议安全帽国家标准重新修订时,适应时代需求,以求取长补短,制定与完善部分安全性能条款,进一步保护劳动者的头部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夏季配戴安全帽导致的头部高温不适,采用具有光谱选择特性的辐射降温涂料对安全帽表面光学性能进行改性,经光学测试,安全帽的太阳辐射反射率由45%提升至89%,大气窗口发射率由92%提升至95%。对安全帽进行降温效果测试,并基于测试结果建立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阳光直射下,改性安全帽内部温度低于普通白色安全帽,温差最大12.2 ℃;在热力学模型中,即使在夏季最热时间段(12∶00~14∶00),改性安全帽内部温度仍可比普通安全帽低8 ℃,预测平均评价值由普通安全帽的3.5降低至1.0,预测不满意百分比从100%降低至20%。  相似文献   

10.
玻璃钢安全帽因具有强度高、耐高温,耐水、酸、碱、油、化学腐蚀及良好的绝缘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矿山、电力、冶炼等多个行业。目前,玻璃钢安全帽的生产工艺仅有两种,一是手糊,二是模压。但这两种生产工艺不仅存在粉尘、噪声、有毒物质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而且由于部分关键工序采用手工制作,因而造成玻璃钢安全帽的质量性能的不稳定。使用LFT-G(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颗粒)作为原材料,将注塑工艺引进玻璃钢安全帽的生产中,实现了玻璃钢安全帽的注塑生产。这种工艺,不仅职业危害因素大大减少,而且也因关键工序中不存在手工作业,从而大大增加了玻璃钢安全帽质量的稳定性,同时,由于LFT-G粒料的长度增加,经过加工后,安全帽成品中的纤维长度也会增加,使得安全帽的抗冲击性能等满足标准要求。为此,以LFT-G为基础的玻璃钢安全帽的注塑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制动性能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性能检验工作中的重要项目,多采用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该种台试检验方法的评价指标较多,重复性不好,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各异,因此其检验能力的比对试验及评价困难.通过比对试验的实施,讨论确定了进行比对的检测参量,分析了车辆技术状况变化对比对的影响.然后,分别采用经典统计法和稳健统计Z比分数方法对滚筒台式制动性能比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就结果的评价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和提升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ATCC 8039)和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整体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均达到气密型防护服和喷射液密防护服水平。对2种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在99.97%以上,且与送风量与环境湿度无关。正压生物防护服被人员穿着进行作业时,其内部能始终能保持大于16 Pa的正压。对该防护服防护性能的系统分析能全面评估类似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也为未来各类正压式防护服研发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在用压力容器的安全校核计算至今尚无统一技术标准,在已开展的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工作中,进行安全校核计算困难较大,尤其是算式中参数选择、原设计标准中公式的运用,在一个地区、在全国差异都较大,甚至同一台容器不同的检验员检验和计算,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造成有的压力容器提前报废,有的带隐患运行。本文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对在用压力容器有效检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连续油管作业期间,除受到循环弯曲载荷作用外,管内还常受内压作用,从而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会出现壁厚减薄和截面椭圆化,而大多数情况的疲劳裂纹都是源于壁厚减薄处。采用自制的连续油管疲劳试验机进行室内试验,模拟全尺寸连续油管在实际工况中受到的循环弯曲和内压作用,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油管壁厚值。在300mm最大弯曲行程、20MPa内压下,连续油管壁厚变化率成抛物线下降趋势,得到壁厚变化率与循环次数拟合关系,可为预判连油管工作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KZNJ-1型高效口罩效率检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KZM-1型高效口罩效率检测装置的研制背景、检测原理和装置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检测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GB19083和GB262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驾驶员感知特性对隧道群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群对驾驶员感知特性的影响,以驾驶员的感知特性与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安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速度估计测试仪和深度知觉测试仪,在"铜汤高速-安徽段"沿线对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途中的160名驾驶员进行实地测试,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灰色建模软件V2.1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速度估计特性与高速公路隧道群驾驶员的年龄、驾龄以及连续行车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连续驾车时间的影响最大。年龄对驾驶员深度知觉准确性无显著影响;驾龄、连续行车时间对驾驶员的深视力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圆形巷道变形破裂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侧压力系数对巷道周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以一条深埋圆形巷道工程为背景,采用离散颗粒元软件PFC3D分析了5种侧压力系数下巷道周边岩体的应力差、位移、破裂分布模式和微裂纹数等,得到了圆形巷道周边岩体应力、变形和破裂随侧压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侧压力系数增大,巷道顶底部浅部岩体主应力差先增大后减小,深部岩体主应力差逐渐增大;而巷道两帮浅部岩体主应力差变化较小,深部岩体主应力差先减小后增大。这表明在相同埋深情况下,高侧压力系数不一定会对帮部岩体造成更大的破坏,但更容易使顶板产生高剪应力,不利于顶板岩体的稳定。2)侧压力系数越大,巷道顶板岩体竖向位移就越小,且其由拱顶往外平滑递减的规律性也越不明显,而帮部岩体水平位移变化规律与顶板岩体相反。3)巷道顶底部围岩在侧压力系数较大的情况下较易发生破裂,并随侧压力系数增大,其破裂范围越来越大;巷道两帮岩体则在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均会发生破裂,且其破裂范围随侧压力系数增大而略减小。4)不同侧压力系数下,巷道岩体总裂纹数都随开挖时间呈指数增长;且当巷道开挖完成后,岩体总裂纹数与侧压力系数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黄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松散围岩压力特征,根据既有隧道施工现场裂缝扩展情况,假定隧道开挖后的土体存在破裂区,取一半破裂区土体进行静力极限平衡分析,考虑静止土压力、侧向土压力、隧道尺寸和土层参数对半结构的影响,推导出适用于黄土地层浅埋暗挖隧道的围岩压力解析式,确定该公式下的隧道深浅埋划分界限,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隧道埋深、静止土压力系数和侧压力系数对围岩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隧道埋深增大,围岩压力存在峰值,围岩压力曲线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围岩压力随静止土压力系数和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但静止土压力系数对围岩压力的影响较大;将新方法得到的围岩压力值分别与现场实测值和既有理论围岩压力值进行对比,计算的垂直、侧向围岩压力值均大于实测值,且新方法的计算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透水事故是井下常发灾害之一。为满足井下紧急避险要求,救生舱不仅要具备持续耐高水压的能力,而且还需保持良好的水密性。为了检验救水舱的水密及承压性能,应用ANSYS模拟软件对舱体应力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了舱体应力值可能偏大的区域,进而选定了现场试验应变监测点;通过水压试验中心现场试验,制定详细升压方案,观察及分析试验现场和试验应变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救生舱在外界水压达到3MPa的情况下,舱体未发生渗漏及明显变形,救生舱水密及承压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