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市2057个车间的噪声进行了调查,把3位学者评价工业噪声危害分级的方法分别应用于此调查结果,发现蔡氏方法所得到的比例梯度较均匀,适合噪声作业点危害的评价,本文还对其它噪声危害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讨论,与读者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2.
以接触噪声人数,人均等效A声级,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率为评价量,采用加权许法对福州市部分企业噪声危害等级划分进行尝试,有助于综合评价企业噪声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接触噪声人数、人均等效A声级、噪声暴露听力损伤率为评价量,采用加权计算法对福州市部分企业噪声危害等级划分进行尝试,有助于综合评价企业噪声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噪声是纺织业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的噪声不仅会影响到纺织生产的效率、工人的工作能力及安全,还会对纺织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职业病。以南方某纺织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车间的噪声进行了调查测量,并采用职业病作业危害、职业接触风险评估二种评价方法,对该企业各生产工序的噪声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得出评价结论,从声源、声传播途径、个体防护及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降噪措施,以便更好地加强防治,预防减少噪声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5.
化肥行业噪声危害调查及治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家大中型化肥厂的噪声调查,分析了化肥行业中的噪声源特性和岗位噪声暴露状况。对1601名作业工人进行了体检并得出了噪声危害和岗位噪声的剂量──反应关系。还对各厂已采取的噪声治理措施进行了技术评价。最后,根据化肥行业的特点,提出了降低噪声和加强听力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以某石油化工聚酯装置的短丝及聚酯生产车间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过程噪声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检测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并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对个人使用的防噪耳塞防护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装置的噪声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化组织1971年发布的0a—45a间连续性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相结合,对聚酯装置噪声所致听力损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牵伸工、卷绕工和切粒岗存在噪声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的特点;聚酯装置主要岗位噪声暴露强度为85.5dB(A)—99.7dB(A);卷绕机频谱带较窄;切粒工及卷绕工护耳器保护不足;卷绕工发生听力损害的危险率最高。结论对高噪声作业进行职业暴露评估是研究劳动者听力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中关键的步骤就是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通过开展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风险评估,可进一步探讨噪声危害的客观规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说明噪声的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危害是火电厂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据调查,目前火电厂大约有20%-30%的职工暴露在强噪声条件下从事生产与施工,主要生产设备如球磨机、给水泵等噪声强度可达100-114dB(A)。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火电厂噪声作业环境,本文运用生产性噪声作业分级方法对火电厂作业环境进行定量评价,以便对火电厂的噪声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大量噪声调查报告,提出了噪声性听力损伤发生率与噪声强度的关系,近似呈Logistic概率曲线(S形曲线),并根据上述规律拟定了“作业噪声危害指数”评价模式,评价噪声作业劳动条件的优劣等级。  相似文献   

9.
通过几个典型生产过程中噪声的检测、分析,评价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场所、作业人员的危害,并提出主要的噪声检测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锡、噪声等。除电动葫芦机噪声点强度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项目为严重危害项目,其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引入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指标研究粉尘、毒物和噪声作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致病风险的差异,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建立了多种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管理部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以及企业自我分级管理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识别与分析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某铁矿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为例,重点阐述了系统工程分析法和类比调查法在预评价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应用。通过对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类比工程进行分析,识别了某铁矿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了职业病危害程度,得出来了凿岩工是白指病、噪声聋、尘肺的易感人群,球磨工和破碎工罹患尘肺病和噪声聋的概率较大,凿岩工、球磨工和破碎工是本项目重点保护对象和监护人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塑料粉碎机的高噪声,采用局部隔声罩和消声漏斗进行治理,理论估算和实际降噪效果相符。该机噪声治理后,既减轻噪声对工人的危害,同时提高了设备的本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林区常用的运材汽车驾驶室噪声的声级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噪声源进行了识别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降低驾驶室噪声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特点,选取了粉尘、噪声、气温、湿度、风速五项指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三家典型电焊条生产企业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拟合出该行业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模型,并得出结论:(1)粉尘是电焊条生产行业职业危害的主要因素及职业危害监测评价的重要指标,与以往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后,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2)建立了以粉尘为主要自变量的两个模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29,表明模型具有科学性、有效性,为职业危害监测评价提供了又一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识别、分析河南省某30万t氧化铝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对其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了评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和检测检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氢氧化钠和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标准,个体粉尘接触浓度合格率57.5%,定点粉尘浓度合格率23.3%;噪声合格率40.7%;一氧化碳浓度合格率88.5%。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根据建议整改,加强粉尘和噪声的防护治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在劳动部科技委1992年3月12日召开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上,《国内职业噪声危害治理技术评价及对策》通过鉴定。该科研成果包括了国内职业噪声危害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国内工业噪声控制水平评价,以及制订听力保护计划纲要草案等三项内容。 该课题通过调查表明,我国工业噪声造成的职业危害极为普遍且相当严重,目前大约有1000万职工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下工作,约有100万职工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耳聋。由于噪声造成职工的心理恐惧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常是导致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此外,职业噪声危害还潜在着巨大的经济损失,按照国家…  相似文献   

18.
乡镇工厂噪声危害严重,通过资料分析和现场测定,掌握了噪声危害现状。针对乡镇工厂特点,运用噪声控制技术,提出了控制噪声适宜对策。  相似文献   

19.
白云 《劳动保护》2020,(5):98-100
对海上石油平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发现,生产性噪声是海上平台生产阶段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本文以某拟建海上中心处理平台为例,从规划防治措施和技术防治措施入手探讨对海上平台的噪声防护设施设计思路与方法。同时围绕平台某噪声超标场所提供有针对性的降噪解决方案,给出了设计降噪值及预期防护效果,旨在为后续设计及现场健康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印刷企业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作业场所产生的噪声进行了检测与现状评价。通过对从业人员接触噪声危害程度的分析,为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护对策,以确保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其建立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为从业人员提供的个体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