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2017年延安市实施了治沟造地工程,总投资约50亿,新造耕地3.33万hm2,但是研究发现新造耕地土壤贫瘠,改良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筛选新造耕地适生农作物及其高产品种,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本研究开展延安新造耕地适生农作物筛选实验,发现马铃薯为新造耕地适生农业作物,进而从甘肃等地选择有代...  相似文献   

2.
延安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文简要介绍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的艰辛历史,以及近年来延安市治沟造地的进展;认为治沟造地在继承几十年来淤地坝建设的成功模式基础上,改坝库天然淤沙为人工填土,快速造地,变荒沟为良田,大方向是正确的;但要尊重科学,认真重视黄土的湿陷性问题。建议治沟造地不要急于求成,坝库填土湿陷稳定后,方可修建永久性排灌沟渠和硬化田间道路,之前可修建临时性土质沟渠和道路。  相似文献   

3.
对延安黄土沟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该区总面积大约64万平方公里,养育了约1亿人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了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草)工程取得的成效,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发展现代农业,2013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批准在延安市实施治沟造地重大工程,总规模50.67万亩,总投资51.72亿元。2015年,全市累计完成治沟造地面积21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目前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建议坚持造田不毁林的原则,增加造地成本投入,建设高质量农田,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科学评估、稳妥推广,以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金钊 《地球环境学报》2020,11(5):574-582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道密集,长度大于500 m的沟道有666700多条。正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沟道,把黄土高原切割得支离破碎。在新中国成立前,黄土高原沟道治理的历史实际上是当地老百姓与洪水泥沙作斗争的苦难史。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黄河的安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纳入到国家议事日程,其中“治沟”一直是重头戏。在黄土高原沟道治理中,淤地坝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经过70年的努力,淤地坝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程质量,扩大建设规模,为控制黄河泥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黄土高原沟道治理出现了新的模式——治沟造地工程。实际上,治沟造地是淤地坝建设的继承与发展,包括坝系建设、旧坝修复、盐碱地改造、荒沟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的沟道治理体系。当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驱动下,黄土高原沟道治理已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融合自然科学和经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发展问题。因此,未来黄土高原沟道治理,不仅需要与洪水和泥沙的斗争,还需要与贫穷和落后作斗争,将沟道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黄土高原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近60年生态治理分析及未来发展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高原作为黄河中游独特的地理单元,维系黄河的健康运行和中华文明的传承。本文简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背景及水土流失问题,总结分析了近60年生态治理的历史,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根据主要治理措施的差异,黄土高原近60年生态治理历史可划分为5个阶段,即1950—1960s中期、1960s中期~1970s末期、1970s末期—1990s末期、2000—2010年、2010年至今。这5个不同时段,淤地坝、梯田等工程治理和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等生物治理交替出现,并逐步走向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全面结合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不能变;科学开展淤地坝建设和治沟造地工程,加快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丁一 《环境工程》2018,36(9):30-35
河道整治是一项传统工程,长久以来主要以防洪固堤为首。随着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及河道整治理念的创新,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以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该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堤岸建设、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主要措施。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是实现河道防洪、水质、水环境及生态系统同步改善与提升的效果,建设生态自然的河道水环境系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深圳市福田河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将河流水系及其流域地区统一纳入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提出了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河流综合整治的思路,并确定了综合整治目标、主要工程措施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围填海活动是人类向海洋索取活动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无序、无度地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围填海带来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和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不合理的围填海工程开展整治工作刻不容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推出的重要改革举措。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海南省违法围填海项目后开展的首个整改项目——海口市葫芦岛项目重点整治工程为例,回顾分析其典型做法和经验,为全国类似围填海项目的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陕北不同沟道土地盐碱化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沟道土地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土地资源。然而,当前对黄土高原沟道土地的盐碱化问题关注不够,对盐碱化的现状、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也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知识储备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本文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和人为形成的沟道土地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延安顾屯新造耕地(治沟造地)、延川马家湾淤地坝土地和子洲黄土洼天然古聚湫土地,在这些流域内沿沟道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电导率(EC)、p H值、含水量及粒度,分析土壤盐碱化的现状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马家湾淤地坝土地盐碱化最为严重,流域中游至上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顾屯新造地上游出现盐碱化,盐碱化程度较马家湾轻,而黄土洼古聚湫全流域未出现盐碱化。地下水位较浅是沟道土地发生盐碱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陕北沟道土地盐碱化防治应着力控制地下水位,建设良好的排水系统,加强排水。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新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将河流水系及其流域地区统一纳入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河流综合整治的思路,并确定了综合整治目标、主要工程措施和关键技术。指出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河新概念,并为深圳市河流水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